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分工与刘云山有何异同 王沪宁两个传言 /

常委分工与刘云山有何异同 王沪宁两传言与答案

中国政治总不缺热点。红墙内外,即便是偶然间的风声微动,在外界也即刻变为电闪雷鸣。影影绰绰间,不唯是密室政治的贻害,更有好奇看客对中南海充满演绎色彩的想象。

政治局往上,这个不满30人的群体,是中共政坛的金字塔尖,是中国庞大权力结构的顶层建筑,也是坊间故事中最显眼的主角,一言一行,似乎总是意味无限。

中美贸易战开打以来,外部环境恶化的压力不断向内传导,最终在舆论场高度汇聚,与中共人事形成一种奇特联系,开始逐渐出现传言,为贸易战的急剧升温寻找内部根源。

层级快速上升,牵头数次中美经贸对话的刘鹤当即成为传言焦点,“换人说”“挨批说”纷纷而出,真假莫辨。直到短时间内刘鹤又被连续委以重任,谣言始息。

但一切并未结束。未几,中国早前高涨的民族主义热潮遭知识界痛批,直指民众空前膨胀的自信引发美国警惕,成为白宫决然开打贸易战的诱因。氛围急转直下,中共宣传系统首当其冲,并很快延及主管意识形态与宣传的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沪宁。

持论者排出若干证据。一是自六月底现身共青团十八大开幕式后,王沪宁已有近两月时间未公开现身;二是今年由中组部部长、中央党校校长陈希看望在北戴河休假的专家,而依照惯例,本应是王沪宁才对。

初看之下似乎颇有道理,长时间的“神隐”加上权力收缩,外界不免有所猜测。但若是将其置于中共政治发展的大背景中,并客观认识王沪宁之于中共的作用,就可知传言之谬。

传言之一,相较于以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权力配比模式,王沪宁的权力显然要弱于刘云山等往届常委。

早前王沪宁出席中国科协大会(图源:新华社)

先来对比王刘二人。王沪宁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深改委办公室主任,中央文明委主任;刘云山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中央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主任。

显然可见,相较于刘云山,王沪宁少了中央党校校长这一职务,而改由中组部部长陈希担任。一般认为,这意味着王沪宁不再主管党务及组织人事,字面看来,权力的确“缩水”了。

但是仅仅用“缩水”去形容权力的大与小,是对中国政治错误的认知,权力规模的大小并不能说明问题,特别是对于王沪宁。在其从政研室崛起之初,便多有文章指出,王沪宁的重要性乃至不可替代性在于他一系列的顶层设计。在中共高层,王沪宁更是一个思考者而非决策者或执行者,对于处在转型变革期的中国与中共,这样的角色或许更为重要,从其仍担任政研室主任及深改委办公室主任便可看出,其智囊地位依然十分牢固。

传言之二,近年来泛起的民族主义热潮逐渐向民粹偏转,中国声音在国际社会的高调似乎也引发不少警惕,宣传系统及其主掌者应为政策偏差带来的恶果担责。

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此类观点近期多见,包括众多“清华校友”围攻胡鞍钢等。不过其立论虚弱在于,很难证明或者根本就不能证明,中国内部的舆论氛围会在多大程度上左右西方国家的对华政策。不论是纵向的在历史上寻找或者横向遍观全球,尚难以找出典型案例,证明内部舆论能向外溢出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其次,在目前的国际格局中,中国再寻求全然的“韬光养晦”已无可能,走向主动作为是必然道路。时机和步骤故能商榷,但认为中国可以抱着全球第二的经济体量而不被关注、不受针对,无异于“掩耳盗铃”,犯了幼稚病。

中共宣传系统固然弊病众多,但很多是体制机制性的,甚至是政治文化的产物。整体看来,中共宣传的节奏和步伐并未脱出高层意图,其中虽然时有偏移,但都在可控范围内。不可能因为一场必然发生的贸易战而导致什么高层人事变故。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