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日本旅游喜迎中国国庆,但问题堪忧 /

日本旅游喜迎中国国庆,但有个问题要好好吐槽

日本旅游业者长松了一口气。

因为之前因台风损坏的关西机场铁路,9月18日已经恢复运行。当地酒店公关负责人直接表示:“在客人较多的中国国庆节之前恢复通车真好。”

毕竟,中国是日本最大的游客来源地,对日本旅游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但众所周知,因为9月份的灾害,情况出现了一些变化。

先是有25年来最强台风“飞燕”肆虐关西,其后北海道又遭遇了严重地震灾害。两地都是日本的热门旅游地,一直备受中国游客青睐。

虽然大多数游客都有日本灾害频繁的心理准备,但突然遭遇灾难级别的住宅倒塌、道路瘫痪、飞机新干线停运等特殊情况,还是受到很大冲击。

关西机场被淹成孤岛,750多名中国游客滞留。只好就着矿泉水和饼干简单维持,之后经中国领事馆协调脱困,随后又乘坐中国“新鉴真”号渡轮回国。

也有不幸的游客因为担心关西的台风而飞到北海道的札幌,结果躲开了台风却遭遇了地震,停水停电停网,城市基本瘫痪,便利店也是要么不开门,要么早被一抢而空。

受此影响,中国游客到北海道等地区旅行的旅行意向锐减。大阪市内的大量酒店订单被取消,阪急百货梅田总店的免税销售额减半。业界有观点认为,中国游客赴日旅游热潮可能要“缓缓”了。

没错,连续的灾害导致有些古迹被破坏,道路交通也需要进一步修复,相关的信息并不那么容易获取,难免让旅行者犹疑。为此,日本国家旅游局开足马力发布灾后情况,但是有一个槽点却让人难以直视:

也就是说,网站的安全信息只有日文版,大部分中国游客实际上很难获取相关信息。也就是说,很难便捷地了解到相关情况。

这并不是孤例,在公共安全信息发布中,外语迷之缺失一直是日本广受吐槽的问题之一。毕竟,日本自然灾害频发,在紧急场合缺乏多语种信息的传递,会造成不必要的混乱,甚至冲突。

还是以9月初遭到“飞燕”袭击的关西机场为例:

断水断电之后根本没有广播,相关信息只通过官网和柜台发布,对于不会日语的游客并不友好。

而在大巴车上的中国游客希望获得准确的信息,但在车上只能听到日文广播。

相信大家都还记得,今年年初175名中国游客在东京成田机场滞留引发冲突,一部分原因也是语言不通。机场工作人员只是写下“在留”两个字举起来在广播中通知。很多中国游客并不清楚具体的规定,而后因为误解而与机场工作人员产生冲突,警察到来之后,也没有理会乘客派中文翻译的要求,引发现场混乱。作为国际化的大机场,这样的冲突完全可以避免。

再回到关西机场,台风之后很多航班恢复运行,机场方面发布了公告,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文版公告提供了航班时间等详细信息,而英文版公告只是简单列了几个链接,实在是并不高明。因为在异国他乡,最需要详细信息的恰恰是这些外国游客。

地震之忧,服务设施并没有跟上

日本媒体逐渐注意到这个尴尬。据日媒自己吐槽,今年6月大阪发生地震,据经历者表示,当时车站广播和街头都没有传出外语信息,令不少外国游客手足无措。还有人不知道疏散点位置,一家9口在车里恐惧了一夜,原因是政府部门只发放了日语的灾害指南。日媒还建议政府在2020年东京奥运之前,尽快推广外语服务机制。

但在北海道地震发生后,札幌市的一些外国游客陷入困境,不知该前往何处获取饮用水和食物。市中心原本设两处为海外游客提供英语和中文等外语服务的观光咨询处,但在地震发生后都已暂停服务。

地震后的便利店

一对居住在美国夫妇计划前往日本各地观光游览,直到本月中旬。他们表示:“现在WiFi也连不上,得不到任何消息,只能向周围的人打听。”另一位外国男子表示:“我都不知道新千岁机场已经关闭了。我订了明天的航班,不知道还能不能飞。”

作为对灾害的回应,北海道政府设置了免费的防灾电话,提供英语、中文或韩语消息。其中,英语为24小时不间断服务,中文和韩语的服务时间为工作日上午8时45分至下午5时半。

但这并不够,正如文初提到的最新的北海道旅游宣传中,相关安全信息仍然只有日文版。平时准备不足,紧急情况下八成会出现慌乱。

与网站和广播的古板不同,目前日本市场上有很多新锐的手机防灾应用,比如日本国土交通省观光厅推出的“Safety tips”可以设置汉语界面,受到了中国驻日使馆的亲测推荐。

但需要看到,以上软件更侧重与消息速报,而交通信息等配套,明显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