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北京公开张东荪叛国案 借机轰恐美情绪 /

北京公开张东荪叛国案内幕 环时借机轰恐美情绪

张东荪被指叛国,但“野史”中亦流传不少不同声音(图源: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中美贸易战仍在持续,中国舆论场被指存在一股恐美情绪。北京主流媒体不断借机,甚至借“张东荪叛国案”来批判这种情绪。

北京时间10月30日,中国官媒《环球时报》罕见刊文详解“张东荪叛国案”,称张东荪因向美国泄露机密而被定性为叛国,其内心深处有浓厚的恐美惧美情绪。

文章还批驳当下存在的“美美、亲美”的知识分子,称在中美贸易战中表现出的恐美情绪,都能在当年的张东荪身上找到影子。“他对美国国家利益认识如此清晰,对中国的实力和潜力又这么自卑。”

实际上,《环球时报》延续了中共喉舌《人民日报》的论调。10月15日,中宣部在《人民日报》刊文称,因贸易战产生的恐美论和必输论,都是错误论点和悲观论调。

《环球时报》原文:

1951年底到1952年初,当朝鲜战场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国内反美情绪高涨的时候,曾爆发过一件震惊政界和知识界的大事。

张东荪叛国案。

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已进入“领导人”行列的张东荪,被公安部门发现串通间谍,向美国输送情报。

掌握到这一情况后,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内部讲话中点了张的名,指他勾结美国人,泄露情况,不可容忍。

毛主席的讲话很快在高校部分党员干部和上层民主人士中做了传达,震动知识界。马寅初听了通报后当即对周培源、汤用彤说:“要是我就把他枪毙了。”

冯友兰则直接要求,应该把张东荪从北大教职工工会和中国哲学研究会中开除,并撤销张的教授职位。

北大图书馆馆长向达声称:“别人有他犯的一件罪行,早就劳动改造去了,如果我泄露志愿军出国秘密,怕早已回归天外了”。

张东荪,早年就读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系,在此期间结识了来日本讲学的梁启超,受其影响,积极投身于挽救民族危亡的洪流当中。

他参加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会议,与梁启超宣扬过基尔特社会主义,做过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府秘书,参与过国民党对共产主义的文化“围剿”,他创办的《时事新报》“学灯副刊”,被誉为五四时期三大报纸副刊之一。

1937年后,他秘密参加国民参政会,希望说服国民党政府与共产党合作抗日,却被国民党人士告知“国共合作并不是建立于诚意真心,政府未必采纳”,从此对国民党及蒋介石失望。

1941年12月8日,日本对美国宣战,日本宪兵包围并强占了燕京大学,张东荪与其他十名燕大教授被捕,“受够了苦痛与折磨”,日本人要求他向在拘留中的中国共产党员加以劝诱,使其感化,可以招供。张回答说:“共产党不是捉、打、杀所能扑灭的”。

在狱中,张先后自杀四次而未遂,并与看守厮打。同被关押的洪煨莲 (洪业) 曾描述张东荪:“张公谩骂如狂癫,溷厕败帚执为鞭,佩剑虎贲孰敢前。”日军没办法,最终在判了他一年半徒刑,缓刑三年之后,放归。

抗战结束后,张东荪一直保持着与中共地下党的联系,同时在政治上公开批评国民党“一党专政”,反对国民党内战政策。

1946年,国民党拉拢中间党派参加被共产党抵制的国民大会,时任民盟和民社党领袖的张东荪决意不从,为此与同道二十年的好友张君劢割袍断义、再不相见。

1947年3月,中共中央所在地陕北延安被国民党占领,张东荪专门给毛泽东去信表示关切。

对张东荪,中共也报以信任和好感。据杨奎松著《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一书所载(下文材料多转引自《忍》一书),1948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筹备召开新政协会议,准备成立联合政府,毛主席首先想到的邀请对象就有张东荪。据杨奎松所看到的1949年初毛泽东所发出的信函电文中,张几乎是唯一一位被单独点名邀请到西柏坡的民主人士,“早已被内定为新政权的尊贵客人”。

在为争取北平和平解放而与傅作义所进行的谈判中,毛主席指定张东荪作为和谈见证人,帮助劝和傅作义,而北京城最终实现和平解放,也被张东荪当做自己一生最大的成就。

张东荪这样一个在日寇面前不降,在国民党面前不屈,在新政权中获得礼遇和优待的人,怎么会在短短两年之内,就叛国了呢?

根源在于他对美国的态度,他怎么认识美国。

张东荪没有留过西洋,平时不穿西装,以长袍马褂的纯正中国人自居。但洋装不在身,并不代表他不崇洋。他内心深处对美国及其政治文化,还是充满好感,甚至有崇敬之情的。他的几个儿子或在美国留学,或在美国机构中工作。他本人一直倡导中国要走经济上共产主义,政治上资本主义的“中间道路”,但他的思维内核,还是西方的有限政府、宪政和自由主义。

可以推测,虽然张东荪倡导中国在美苏两个国家、两种制度间走出“第三条道路”,但如果走不成,全面倒向美国是他可以接受的。

历史的有趣之处,在于它的不同时期,常有着惊人相似的场景,人和故事。高度的相似。

今天我们一些平时“美美、亲美”的知识分子,在中美贸易战中表现出的浓重紧张焦虑、“恐美惧美”情绪,都能在当年的张东荪上找到影子。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逐渐走向胜利的过程中,张东荪看到,新中国有可能全面倒向苏联,他内心深处对美国政治与实力充满敬畏,对新中国与美国对立充满担忧,这些都促使他想要代表明智的知识分子,在中美走向冲突的危险时刻,从中做一番调解的工作。

张东荪要代替中国政府与美国去做沟通,想要使美国当局了解中国的内情,生怕因中共全面倒向苏联,美国方面会简单地把中苏视为一体,当成敌人。

在张东荪看来,美国掌握有绝对先进的武器(原子弹),无论哪个国家与美国开战都不可能取得胜利。他从当时的形势分析出,美国出兵朝鲜,并封锁台湾海峡,是准备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在美国的帮助下,蒋介石将反攻大陆,到时候他们这些民主人士一定要人头落地。

因此他几乎是饥不择食地盲目寻找沟通美国的办法,急于想要让美国人了解中国人并不想与美国对立的种种情况。

他相信志愿军在战场上一定要碰钉子,到时候中共也一定会转回到现实主义路线上来,那时他就能够有所作为,中国就能够实行“中间路线”。

所以,虽然他也明白泄露机密不对,但内心深处认为自己不是“叛国”,是在“救国”。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