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月亮背面没有外星人也没飞船残骸 /

中国:月亮背面没有外星人也没有飞船残骸

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月亮

但直到昨天之前

月亮的另一半

却从来都没有人见过

据科学家研究

人类在地球上

最多只能看到月球面积的59%

而剩下的41%千万年未曾可知

也就是说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

永远都是同一半边

哪怕是几亿年前的恐龙

它们看到的月亮也只是这半个月亮

对未知保持好奇是人类的天性

月球背面也成为科幻迷们最爱的之一

外星人?基地组织?轰炸机?武器工厂?

有人说,外星人占据了另一半月球

他们可以监视人类的活动

而人类却永远看不到他们

在欧美大片里,更是相当神秘——

七年前的《变形金刚3》里

有个情节是这样的

塞伯坦星球的首领御天敌

带着能量柱出逃时

飞船发生了意外

坠毁在了月球背面

然后美国进行第一次登月时

发现了变形金刚的飞船残骸

多年后

狂派威震天设下陷阱

让擎天柱带回御天敌和能量柱

掀起两派在地球的战事

而昨天,一张月背图

打破了科幻迷们的神秘猜想

“嫦娥四号”让世人第一次

看到了月球的另一面

没有外星人

没有轰炸机

没有飞船残骸

长得普普通通平平凡凡

从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

到首次看清月球背面

这一历史跨越用了半个世纪

3日晚间

月球车顺利驶抵月背表面

“玉兔二号”的一小步

标志着中国科技的一大步

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

堪称世界航天领域巨大里程碑!

这是中国为人类进步作出的重要贡献!

回望来时的路是一本启示录——

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

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

美国和苏联两大超级强国

以月球为目标

展开了激烈地太空竞赛

美苏两国倾尽自己的力量

把人类的航天技术

提高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

1959年9月

苏联发射的“月球二号”无人探测器

成为第一个在月球表面硬着陆的航天器

1961年4月

苏联宇航员加加林

成为了首次进入太空的人类

1969年7月20日

阿波罗11号降落在月球静海附近

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

成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类

美国的探月突破

派生出了

大约三千种应用技术专利成果

导致了液体燃料火箭、微波雷达

无线电制导、合成材料等等

一大批高科技的诞生

引领他们在多个领域保持领先

1979年,邓小平访美期间乘坐月球车模型

他清楚地知道

高科技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中国要在这个领域拥有一席之地!

此后到现在的数十年间

再也没有其他国家的宇航员

登上过月球

尤其是难以到达的月球背面

月球依然是一个孤零零的处女地

等着后来人探索开发

面对多年来的技术封锁

凭借一代又一代的努力

中国终于踏上这块处女地

国旗上写满的是开天辟地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

“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

探月的核心技术

更是要不来、买不来的

大飞机、北斗导航

无一不是科研智慧的结晶

无一不是中国人自力更生

撸起袖子干出来的

与其乞求别人

不如锤炼自身

不畏技术封锁

勇于应对挑战

核心技术是发展路上的护身符

有人肯定会问

月球值得花这么大精力去探索吗?

答案是肯定的

月球上拥有丰富的资源

随着人类文明和人口的增长

地球的资源终究有耗尽的一天

而资源丰富的月球

是全人类未来的目标

就拿能源来说

月球上的一天

相当于地球的14.5天

如果我们在月球上

建设太阳能基地

铺设满太阳能板

就可以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

还有更逆天的

核聚变是未来能源发展的大趋势

它的主要燃料就是氦3

核聚变技术成熟后

全球每年大概需要几百吨氦3

而月球土壤中氦3的储量

够我们用一万年的

同时,在登月过程中

科学家做出的科研成果

也可以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这也是中国开展航天事业的

意义和目的之一

图:1970年发射的东方红卫星

从建国后不久

我们的航天技术

就开始奋起直追

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探索

中国航天从电视机前的观众

变成了屏幕里的主角

太空探索的接力棒

终于交到了我们手中

2003年,中国正式启动了探月工程

我们探月工程的标识

是一个月字的变形

名为“月亮之上”

月字中间的两个横

就是两个脚印

它的寓意不言自明:

我们要在月球上

留下属于我们中国人的脚印

我们的探月工程计划

历时20年

分为“探”“登”“驻”三大步

探就是无人探月

登就是载人登月

驻就是建立月球基地

在无人探月阶段

又分为三小步

就是“绕”“落”“回”

2007年10月

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发射

实现了绕月飞行

2010年10月

嫦娥二号成功发射

在完成月球探测任务之后

开始了深空探测

截至2014年2月

它已距离地球超过7000万公里

还在奔向更远的深空

2013年12月

嫦娥三号发射升空

经过几天的飞行

中国第一艘月球车玉兔号

在月球雨海实现软着陆

成功实现了“落”

玉兔号在月球上

孤独地工作了972天

记录下了 7TB 的数据

成为了有史以来

在月球生存最久的人造探测器

如今,玉兔号已不再孤单

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如约而至

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

将由我们继续书写

中国航天梦是民族复兴梦的缩影

因为近代科技上的落后

在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上

我们只不过是其中的背景

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开始

我们对月亮的想象与憧憬

已经绵延了两千多年

古人用浪漫的想象力

创造出了玉兔、蟾蜍

这些关于月球的美丽神话

1865年,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

发表了小说《从地球到月球》

讲述了人类

坐着一枚巨大的中空的炮弹

飞向月球的故事

1903年,鲁迅把这部小说

翻译到了中国

这是人类最早关于

登陆月球的概念之一

而现在嫦娥奔月

已经成为一个现实图景

在过去的十多年间

我们做出了诸多成绩

2007年10月,中国成功发射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

2010年10月,中国成功发射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二号。

2013年12月,中国成功发射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月球车“玉兔”成功在月球软着陆。

2018年5月,中国成功发射中继卫星“鹊桥”。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登月探测器首次登陆月球背面

从望月、逐月、探月

每一代都追逐梦想

每一步都坚实有力

每一刻都倍加珍惜

历史总在启示我们——

唯有拼搏和奋斗

才是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说: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

我们都是追梦人

中国航天梦是民族复兴梦的一个缩影

今后的我们将继续迎风奔跑!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