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禁忌的背后:师生恋为何让人欲罢不能? /

禁忌的背后:“师生恋”为何让人欲罢不能?

今天,先说一个法式浪漫故事:

1993年,在浪漫的法兰西国度,有一位16岁的美少年,爱上了他的女老师。女老师当时40岁,已婚,有三个孩子,其中一个,还是这位少年的同班同学。

这位少年来自知识分子家庭,这突如其来的“师生恋”,在当时保守的小城里,简直就是一股泥石流。

很快,少年在父母的逼迫下,转到其他地方上学。

临走前他找到女老师,并撂下一句话:“我一定会回来娶你。” 一股霸道总裁之气正冲破屏幕涌来。

一开始女老师以为少年只是年轻气盛开开玩笑而已。然而.....14年后,少年居然兑现了他霸气的承诺,和心爱的女老师结!婚!了!

这位原本没有孩子的“少年”,一下子就拥有3名继子和7名继孙。

而就在前年,他们更是搬进巴黎的爱丽舍宫,法国总统府邸。

这不是肥皂剧的剧情,而是法国史上最年轻、颜值最高的总统马克龙的真实故事,简直就是现实版《魔女的条件》。

真没想到,当年那段“不伦”的师生恋,如今渐渐变成了一种佳话。

不止是马克龙的故事。事实上,师生恋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甚至形成潮流,也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现象了。

除了现实中不少名人名流,都是师生恋的关系外,近年很多影视题材,在尺度普遍收紧的大环境下,依然采用了师生恋作为其内容,可见师生恋早已不是什么禁忌之事了。

01

师生恋从何而来?

我可以明确地说:师生恋,在古今中外其实都是不被大众所待见的。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古至今,老师作为一种神圣的职业,受到社会的普遍尊敬。但为何这种纯洁的师生关系,会在社会变迁和发展中逐渐被带歪了节奏,成为了贤者和绅士的失乐园?

师生恋在中国的历史,其实并不长。在封建的古代,“女子”与饱读诗书的“君子”之间有着本质区别。

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有这样一句直男癌名言: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再加上,“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传统思想,师生恋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如同洪水猛兽,几乎等同于“乱伦“之事,各路吃瓜群众都避之不及。

师生恋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肯定100%是一种不被祝福的禁忌之恋。

在这种观念驱使下,两千年来的学堂都遵循圣人教诲,基本不招女学生。既然没有社会大环境,戏码也就无从上演。

至于究竟真的是“尊师重道”的思想起了作用,还是因为古代根本没有女学生,导致师生恋在古代闻所未闻,就不得而知了。

时间过得很快。直到清末民国时期,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封建思想大门,在追求平等和自由的社会风气下,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能够有机会进入学堂接受现代教育。

由此,清末民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师生恋“大爆发”的时代。

自从“女学生”这一令人充满无限遐想的美好角色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师生恋的桥段也就开始随之而来了。

在这其中,男老师和女学生相恋,几乎成为了师生恋中的标配。

中国文化史上最著名的几对“师生恋”中,鲁迅位列首位,再来则是沈从文与张兆和。

大概是因为老师在学生面前,保持着”良师益友”的形象,遵守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德要求,所以,男老师在女学生的眼里显得既有内涵又成熟。

而成熟的男老师身上所具有的那股气质,恰好又是同龄男生身上所缺乏的,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女学生来说,容易产生一种微妙的吸引力。

所以在思想逐渐开放的民国时期,催生了一大波纯情女生嫁给儒雅老师的经典故事。

但是,由于清末民初不少大师,都有较深的儒学背景,孔孟之道加持下,即使在情感上抵不住女学生之爱,在理性上,大局为重的他们,也不敢轻易把这种新时代的恋爱方式彻底公开出去。

02

禁忌或美好:矛盾的情感纠葛

在新中国解放后,师生恋作为一个敏感而又美好的禁忌题材,开始出现在小说和影视作品里。

上世纪60年代,琼瑶的一部《窗外》,引发了当时台湾师生恋的热潮。

改革开放后,这部电影流传到大陆,也造成了巨大的轰动,至今我还记得影片中的经典片段:

“男主康南叹了口气,把女主江雁容拉到自己的胸前,深情地抱住她,让她小小的,黑色的头发靠在他的胸口,然后低声说到:“从没有一个时刻,我这么渴望自己年轻些。”

这一幕,由当时19岁的林青霞演绎,更加令人心动。

而对于许多80后和90后来说,最熟悉的师生恋作品,莫过于日本的松岛菜菜子和泷泽秀明主演的《魔女的条件》。

打破了男老师和女学生的惯有标配,该剧讲述了女老师和男学生把年龄和身份的差距抛诸脑后,冲破道德的捆绑,用真爱战胜世俗的故事。

那个时候的松岛菜菜子和泷泽秀明都处于颜值巅峰时期,脸嫩得能让人掐出水,在高颜值与挑战禁忌的双重影响下,在当时的日本乃至亚洲其他地区,都掀起了一股讨论的热潮。

而如今,《魔女的条件》更是成为了不可复制的经典,在它之后,很难再看到一个不会令人反感的为爱痴狂的师生恋故事。

现在,随着师生恋影视作品的逐渐泛滥,对于多数人来说早已没了新鲜和刺激感了。

而一向走在三观前端的岛国人民,近年索性直接推出了禁断师生恋爱综艺真人秀《胜负之夏:老师!学习和恋爱都请教给我吧!》。

节目组找来四个帅气的精英大学生教五位高三女学生们边学习边谈恋爱,成绩提上去了,爱情也有了,这不就是已经转型社畜的单身狗刀妹学生时期幻想过的场景吗?

从禁忌到彻底解放,师生恋经历着恋爱自由,思想解放的历史重任,曾经对师生恋的歧视与忌讳,早就当成糟粕,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从某种角度看,师生恋的“脱敏”,确实是真我、人性的一种解放。

某婚恋网站调查显示,在学生时代,有三成人曾经暗恋过老师。

从性别来看,男性中暗恋老师的比例比女性高,男性暗恋过老师的人占33%,女性中这一人数比例为27.7%。

暗恋过老师的人中,23.3%的发生在初中阶段,也就是说,有23.3%的人,初恋的幻想对象,正是自己的老师。

既然喜欢,就要勇敢去追求,这无可厚非,但几千年来对的“师生恋”的禁忌,真的全都是骗人的废话吗?

03

禁忌而美好背后隐藏的危险

虽然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不乏可歌可泣的师生恋,现实中也有成功的师生恋案例,但在这看似美好的背后,也隐藏着重重危险。

道理是这样的:

在老师面前,学生终究还是天生的心理弱者,作为强者的老师很容易对产生好感的学生,进行不当的诱导和侵犯。

同时,碍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因为,学生的成绩,往往与老师的个人评价是息息相关的。

再加上,学生本身又大多数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年轻人,不太懂得怎样保护自己的权益。

于是,“师生恋”很容易会成为了校园内位高权重者对弱势群体性骚扰、性侵的借口和温床。

2年前,“年轻女作家林奕含自杀”事件,让整个台湾社会陷入震惊和哀痛,就源自当年禽兽老师恶意诱奸女学生留下的巨大阴影。据说受害者还不止一个!

而在去年受到全国高度关注的武汉理工大学男研究生坠亡事件,就被指是因为学生与导师存在不正常的关系。

可见,在复杂的现实中,师生关系未必每一个都是浪漫的故事。

相对于师生恋的美好,其所带来可能的“恶”,实际上是万劫不复的。

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德国等一些性观念开放的国家,陆续明令禁止师生恋。在美国校园内,只要师生恋被公开,学校惩罚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因为老师在体制上比学生有权力。

任何老师有这种师生恋关系,一旦发现就会被解雇或开除,极少有例外。

即使是我们认为“性开放”的日本,师生恋也依然只能活在各种影视节目里。现实中的日本社会,极为重视名誉和信用,因而面对的社会监督也更为严格。

一旦被发现以权谋私、学术不端或是发生桃色事件,当事人基本就“混不下去”,学生也不敢牺牲自己的名誉与老师发生亲密关系。

因此在日本,“师生恋”至今依然是被认为是不敢触碰的雷区。

所以,尽管这些发达国家里,对恋爱的电视电影题材几乎没有任何管制,但他们对现实中的师生关系的亲密程度,有着较为严格的限制。

因为,他们国家的人民相信:管束人性中的恶,从来都无法靠口号和自觉,而要靠制度。

对于师生恋潜在的危险,他们第一时间的选择并不是封杀和净化他们的电视电影题材,而是完善学生的保护制度。

这是一种基于严格制度的自律。人性中总有一部分是阴暗的,当制度像一把利剑悬在头顶的时候,虽然总有人会放肆地去以身试法,但更多的人,会基于犯罪成本的考虑,控制好自己内心的那头野兽。

面对师生恋,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任何形式下的师生恋都是耍流氓”,“这种感情只是青春期的某种幻象,并不是爱情”;也有人认为“真爱只不过正好是师生关系而已”。

无论站在哪个出发点,在“师生”这种十分独特的“不平等依附”的关系中,每一个参与者,都应懂得保护好自己,谨慎对待每一个来自于情感的决定。

恋爱可以有,师生需谨慎!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