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欧盟对华政策现分歧 中国借机分而治之 /

欧盟内部对华政策出现分歧,中国借机分而治之

西媒称,欧盟内部对华政策呈现分歧,一些国家对中国崛起表示警惕,但一些经济较弱的国家则重视中国带来的商业机遇;中国发现可以针对不同欧盟成员国采取不同的政策,阻止欧盟达成统一的对华政策。

中国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多国基础设施的建设(图源:VCG)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3月20日报道,法国与意大利两国对中国态度截然不同:得到德国最新支持的法国希望从欧盟获得更强有力的保护,以抵御中国日益扩大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但经济状况较弱的意大利则希望通过加强与中国的关系来获取利益。

这种分歧不仅存在于不同欧盟成员国之间,也存在于许多国家内部:一些欧洲人主要看重中国的商业机遇,而另一些人则将中国视为想要重塑国际秩序的未来世界霸主。

欧洲力争达成一个统一立场的背景是,该地区正受到中美竞争形势日益加剧的挤压。中国正在发展与单个欧洲国家的关系,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东欧国家和财力较弱的南欧国家。而美国则在向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施压,要求这些国家拒绝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

意大利政府采取了商业优先的做法。虽然欧盟已有13个较小的成员国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备忘录,但意大利将成为签署该备忘录的最大欧洲国家,也是七大工业国中首个签署该备忘录的国家。对习近平来说,这份料将签署的备忘录是一项重大外交胜利。

据英国《金融时报》3月20日报道,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阿什顿(Catherine Ashton)和索拉纳(Javier Solana)的前顾问库珀(Robert Cooper)表示:“中国发现,它可以挑中不同的欧盟成员国,阻止欧盟制定(统一的)对华政策。”

库珀说,较大的欧盟成员国时不时会想“我们应该更认真地对待中国”,但不清楚他们自己是否在更认真地对待中国。

自1989年天安门事件以来,欧盟对中国的态度主要是试图从中国的快速增长中获益。尽管武器禁运仍在实施,布鲁塞尔方面也以人权为由对北京方面提出了批评,但商业一直是优先考虑的问题。

德国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Peter Altmaier)认为,中国日益增长的技术实力,是欧洲需要一项新的欧洲产业战略的主要原因之一,该战略支持地区龙头企业的发展。

一些中国观察人士认为,对北京方面日益加剧的担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欧盟内部的分歧,包括移民问题和自封的反建制政党的崛起。

北京智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洲研究主管崔洪建表示,欧盟大国真正担心的是,中国在欧洲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在欧洲自身正经历一个不太稳定的阶段之际。

他补充称,“他们试图以国家安全担忧为借口,采取更加敌对的政策,以迎合美国的观点。”

尽管欧盟对中国的态度正在转变,但并非所有人都对中国持怀疑态度。许多北欧成员国日益加深的猜疑,与欧盟其它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匈牙利和希腊等国一直是北京方面直言不讳的拥护者。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3月21日起访问意大利、摩纳哥和法国,也引起试图分裂欧盟的担忧。但中国方面否认试图分裂欧盟。中国称,一个强大的欧洲有助于国际稳定,也有利于北京。

中国外长王毅表示,习近平访欧发出的信号清晰而明确,那就是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方始终视欧盟为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将中欧关系置于对外关系的重要和优先方向。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