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追求用之不竭,中国加速人造太阳计划 /

追求用之不竭洁净能源,中国加速人造太阳计划

中国科学家打造核融合反应炉屡获重大突破,凸显中国矢志掌握洁净能源科技的核心,着眼2050年前兴建一座全面运转的设施。

法新社报导,外型如甜甜圈的先进实验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 EAST)有"人造太阳"之称,座落安徽一处湖泊突起处,可以产生极高温和能量,目前已取得一连串研究上的领先。

2017年,这座先进实验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成为全球第一座能维持核融合特定必要条件超过100秒的同类设施,去年11月更缔造电子温度摄氏一亿度的纪录,这个温度是太阳核心的6倍。

这种难以想像的高温对可创造用之不竭洁净能源的核融合来说攸关重大。参与这样计划的主要官员宋云涛最近视察时说:"我们希望透过这座装置扩大国际合作,让中国得以在人类未来使用核融合方面做出贡献。"

宋云涛还说,中国还计划打造另外一座核融合反应炉,在2050年以前进行商用发电。北京当局已承诺投入约60亿人民币(约新台币276亿元),推动这项雄心壮志的计划。

先进实验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是国际热核融合实验反应炉计划(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 ITER)的一环。

国际热核融合实验反应炉计划由欧洲联盟(EU)、印度、日本、中国、俄罗斯、南韩和美国等7个成员资助和运作,目的在证实核融合能源的可行性,计划核心是一座巨大的圆柱体融合装置,称为托卡马克(tokamak)。

利用核融合发电是能源发展的圣杯。不同于核分裂,核融合不会排放温室气体,发生意外及核子原料被窃风险也较低。

但要达成核融合不但极为困难,费用也如天文数字般,国际热核融合实验反应炉计划总费用估达225亿美元(约新台币6954亿元)。

国际热核融合实验反应炉计划的中国高级工程师武松涛坦承,中国在核融合方面的科技仍落后一些发展更先进的国家,像是美国和日本的托卡马克都已获致更珍贵的整体结果。

不过,安徽的测试核融合反应炉凸显中国在科学进步上快速迎头赶上,以及中国矢志追求更上一层楼的成就。

武松涛表示,中国的实力"过去20年来大跃进,特别是在搭上ITER高速列车之后。"

宋云涛也说:"核融合非凭一国之力可达成。借由ITER,全世界必须在这方面合作。"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