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我从中国来,也反送中!新住民也要上街 /

我从中国来,我也反送中!香港新住民也要上街

香港“反送中”争议持续延烧。从百万人走上街头,演变成流血冲突,引发国际关注,北京与香港国际形象大伤。与过往最大的不同,这次上街头的香港妈妈、年轻人都是社运界的新面孔,毫无组织,没有明星。《天下》记者采访遭催泪弹驱离的高中生与母亲,直击香港社会正在发生的微妙变化。

6月14日中环遮打花园“香港妈妈反送中集气大会”聚集了6000多位母亲。6月12日武装冲突,一位手无寸铁的中年母亲对峙武装警察的眼泪:“为什么要打小孩”,影像传遍全球,成了对香港警方发射150发催泪弹、20多枚布袋弹,逼退抗议群众的揪心控诉。

原定6月12日要推进二读、20日完成修法的《逃犯条例》草案,立法会已宣布到下周二均停会,暂缓修订程序。香港谣言满天,传出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组长韩正已南下坐镇,但政策未决,整个香港依旧笼罩在一片未知当中。6月16日港人将再度发动大游行。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接受专访时表示,自己既担心又难过,还将抗议的学生比喻成儿子,试图打亲情牌,“小朋友成长,他因为当时的任性,而我去纵容他的任性行为,他会后悔:为何当时妈妈不提醒我?”

看在前一晚遭警方驱离的年轻人眼里,反而是反效果。“如果是妈妈,怎么会对自己的小孩开枪?”一位16岁的高中男生,用愤怒且不解的语气反问。

“机会是要自己争取的”

远离立法会外的抗议现场,《天下》记者来到一所位于郊区的学校。

“同学们才陆续从(抗议)现场回来,正在为下次的行动做准备,”30岁的老师Coming说。他捧著吃到一半的便当,接起手机联络还留在立法会外的学生,只能趁空档扒几口饭,“在这种时候,我能做的就是帮他们订便当,把他们照顾好。”

在他指引下,我们来到校园一角。一群15岁到18岁的高中生,正准备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向政府表达不满。

学生有人忙着调颜料,有人负责更改设计图,合力绘制一张占满墙面的海报,上头画著因戒毒而成为香港知名人物的青年“阿源”,以及他最著名的一句话:“这些机会是要自己争取的”,还有“反送中”三个字,用来呈现这次行动的决心。

“这幅要在12小时内完成,我们总共要画5张,一起挂到市区人多的地方,这样大家才会注意到,”一位女同学兴奋地告诉我们。

另一群人,则分组坐在电脑前,看着不同抗议现场的转播画面,讨论如何搭配合作,分别建立不同群组,提供在立法会外的同学正确讯息,以及随时确认他们的安全状况,需要哪些物资支援??。

“我知道自己无法战死沙场,因为体力比较弱,所以待在这里,用别的方式参与,也帮助大家。”另位分配到即时交通资讯更新组的女同学说。

香港著名时事评论员梁启智就观察,这次走上街头的学生面孔,比2014年的“占领中环”运动还年轻,“他们很多也没有经历过占中,都是新手。”

香港“新住民”也上街,却遭家人断绝关系

我们问学生:《逃犯条例》草案修法看起来跟你们无关,为何会这么积极行动?

“那时候我坐在草地上,一回过神,就发现烟雾弹从背后打过……,”被催泪弹驱离的一位女学生回忆当时状况,虽然仍心有馀悸,她却用超龄的成熟口吻告诉我们,“是时候香港人应该团结起来,去对抗不公平的待遇,我自己也要对这个地方负责任,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责任感。”

刚满18岁的她,即将出国念大学,虽然喜欢中华文化,却看不惯中国政府对人权的侵害。但家庭背景与世代差异,却让她因为反送中跟父母大吵一架,“他们已经跟所有亲戚说,要和我断绝关系。”

父母是从中国到香港谋生的“新移民”,10多年前举家搬回中国,直到她国中时才回港。

正因对中国的深厚情感,加上母亲曾担任公务员,“他们会觉得,我们在给两边政府添乱,抗议的人就是暴民,只是在浪费力气。

“但因为我学艺术,艺术家本来就该要介入社会。以前我们也听过,有些艺术家、政治家因为维权或者不满政府,被定罪、被抓走了,我对政府说的话并不是那麽信任,感觉一旦(条例)通过了,香港自由的空间就越来越小了??。”

像她一样出生在九七回归以后的香港年轻人,虽然是中港紧密融合下的一代,但对他们来说,香港除了是“家”,更代表一种不同于中国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有自由,能自主,如果《逃犯条例》修法通过,这些原本拥有的价值,很可能一夕消失。

“这个条例一旦通过,它会影响香港在国际上做为一个经济体的自主地位,而且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慢慢也都会消失。”一位紧盯电脑萤幕、深怕再次引发冲突的男同学也说。

不同于占中争取“真普选”,代表香港人对民主的追求。反送中则是为了捍卫香港的法治精神,如果连底线都无法防守,“这对香港人的情感,是很大很大的伤害,”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高级讲师蔡子强悲观地说。

大家不是觉得有希望才做

因为《逃犯条例》触动到香港人最敏感神经,证明一国两制已然名存实亡,让潜藏在社会各处的力量,一次倾力而出。

14日晚间,聚集在中环遮打花园的6000多位妈妈,高举手机,用灯光照亮黑夜,透过和平请愿的方式,表达对政府暴力驱离的不满。

“他们不是暴徒,是希望。我们要告诉年轻人,我们不会再让他们孤军奋战,”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蔡玉萍在现场表示。

“这次大家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做,而是因为觉得‘应该’做所以去做,这种心态上的改变,反而让行动变得去中心化、遍地开花,”梁启智也观察。

曾积极参与占中的Coming也比较,占中是由学联等少数组织发起,带领民众对政府表达不满,但这次反送中,却是由不同的组织分进合击,没有特定的领导中心,透过各自的方式朝相同目标前进,反而展现更高的能动性。

“这次(行动)的结构,不像占中一样是金字塔形的,你可以一直向上望,等待有人领导,这次大家是平行的,彼此之间都会想:我们这一群人可以做什么,我们自己来做,不是等领导告诉我们该怎么做。”

社群、通讯工具串联,行动更快更聪明

尤其和5年前主导占中的年轻人相比,现在这一代,更擅长运用网络进行串联,特别是各种社群软体和通讯工具。

例如,由于消息混乱,为了避免谣言到处散布,就有大学生在Telegram上成立核实资讯频道,替民众即时确认讯息、更正,并且随时更新立法会现场状况。

“真的有他们一夜之间长大的感觉,”12日和学生一起待在抗议现场的老师Zi就笑说,过去上课提到政治议题,学生很容易兴趣缺缺或觉得离自己很遥远,但这次反送中就像是场启蒙,开启他们对公众事务的关心,开始有人对政府的运作感到好奇,想了解立法会组成结构、议员产生的方式,甚至自发性想办法改变政府决策,“他们的学习动机真的变很高。”

“作为老师,我们不会干涉他们的决定,只是会告诉学生,你是一个公民,不管你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都应该想想,我可以在我的岗位上,做些什么,去关心、改变这个社会,这才是最重要的,”Coming说。

今年夏天,这些十多岁的高中生,在街头经历了人生第一堂公民课。

“失败是正常的”,但这不是终局之战

这场自九七回归后规模最大的示威运动,但眼看政府将原订表决时间一延再延,不管是要继续审议或撤回,都迟迟无法定案。香港泛民主派政党也因此呼吁,要大家6月16日再度上街头,集结反对力量,不要让政府有含混过关的空间。

但如果,最后政府仍决定强行通过条例,这群高中生,该如何面对行动失败后的集体创伤?

“这本来就不是End Game(终局之战),而是一个累积的过程。你看我,我过去反高铁失败,反国教虽然还可以,但占中也失败,反一地两检也失败……,那麽多次失败,但我还是站在这里。失败是正常的,但只要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做,这就是有用的。”

即便过去所参与的政治运动,大多以失败告终,如今虽然成为人师,Coming依然相信,假使反送中最后还是失败了,虽然一定会沮丧、失落,但在成长的漫漫长路上,这次经验,将会在学生心中烙下印记,成为他们承担公民角色、参与社会的起点,而非终点。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 @ 2019-06-15 20:26
    您已点过赞
    要没有共产党,今天的香港人还在效忠大英女王,港督和大法官都是英国派来的白人。

    根本没有港人治港。
  • @ 2019-06-15 21:19
    您已点过赞
    中国大陆逃去香港隐匿的罪犯当然不想被引渡。这还用想?
  • @ 2019-06-15 19:41
    您已点过赞
    香港已死。
  • @ 2019-06-15 20:10
    您已点过赞
    有好日子不想过,早就说过前段时间,如果一个社会学生不上课去游行,这个地方就产生人祸,如果老天路过这里就变成了天灾人祸,我们在加拿大现在看到的是学生动口对方不听,然后就动手,不要说什么文明法治,统统都没有
  • @ 2019-06-15 19:44
    您已点过赞
    本来香港就没什么优势,闹呗
  • @ 2019-06-15 19:31
    您已点过赞
    林郑有什么资格做香港人的妈妈啊?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