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贸易协议似废纸 北京做好中长期抗衡准备 /

贸易协议似废纸 北京做好中长期抗衡准备

2019年底,中美两国在预期中宣布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共识,但是双方分歧未解,整体竞争格局甚至对立态势越加确定,曾经提出新型大国关系的北京已做好中长期抗衡准备。

中美贸易战开打一年半后,北京和华府终于在上月13日针对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文本达成一致,预计近期可正式签署,双方先前互相加征或预计征收的惩罚性关税也已暂停或部分取消。

虽然如此,这场由全球前两大经济体担纲的贸易争端何时真正落幕仍是问号。除了经贸分歧,在香港和新疆人权议题上,中美互动也是烟硝不断。

在北京看来,无论是美国发动贸易战,或在香港、新疆问题上挑战中方主权,都是因为中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崛起后,对美国的国际领导地位等多方面构成威胁,因此必须出手遏制中方的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表示, 美国对中国新的大战略体系已经浮现。这个体系具备"多样性而且近乎全面性",其中之一是"扩展有选择的脱钩",在一些关键领域尽其所能阻止中国对美国显着优势的严重冲击和倾覆。

"贸易高压"则是美国对华大战略体系的另一环,主要由旷日持久和多番升级的关税战构成,今后还可能增加对中金融和货币战,借此逼压中国经济体制结构性变更以及加剧中国经济和金融困难。

分析指出,这套战略还涵盖对于台湾、南海、东海,以及"一带一路"沿线较关键地区展开的战略遏制,并且针对高科技领域的封锁、外交孤立和意识形态颠覆。

北京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不久前举行了"美国研究与中美关系"2019年终座谈会。北大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于铁军在会中指出,意识形态竞争、决策机制和大国竞争等3项因素导致中美对抗加剧,两国对抗领域正全面扩散。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运成则表示,中美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有助缓和紧张关系,但不能改变美国对华政策的根本方向。

面对美国对中国的战略遏制,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王勇认为:"中国要有对于最坏局面的心理准备,并且要有预案。"至于可能的最坏局面,王勇说:"无非是中美经济脱钩,中美没有贸易关系、经济关系;甚至中美围绕台湾问题、南海问题发生战争,都有可能。"

实际上,中国自2010年开始提出中美应开创全球化时代不同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发展阶段的"新型大国关系"。但华府认为,北京的潜台词是要美国承认中国的大国地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与美国平起平坐,因此冷淡以对。

另有分析说,北京当年提出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时,中国已经做到在美国治下的国际体制中初步崛起,但问题是华府能否容忍一个看来混沌而且美方摸不准的中国。

有分析指称,川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这段时间,是中美之间竞争、较量最激烈的时期,这种大国竞争可能持续数十年、甚至上百年。这种关系可能因为美国国内政情的改变或在国际社会遭遇了难题或危机,由"竞争"转为"竞合",但长期来说,中美战略竞争格局态势已定。

在当今强权时代,一个国家若没有力量就无法获得尊重。对中国来说,依靠产业政策扶植高科技和创新产业的政策不会改变,尤其"在当前中美贸易战的情况下显得更有必要",因为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国家发展就会受限;应对美国当前的对中战略遏制,"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7年中共19大提出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到本世纪中叶将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这些目标需要时间和空间来完成,特别是在当前发展的关键期,北京若与华府对抗太过激烈,并不利于有待完善的发展篮图。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稍早前在官媒年终专访时除了抱怨美国对中国设限打压,也不忘向美方喊话"回归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把中美关系扳回健康发展的轨道"。这番与近年调性相似的"外交辞令",不失为北京的"衷心盼望"。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