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流行将至?我们与"世纪瘟疫"的距离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俗称武汉肺炎)疫情在全球不断漫延,韩国、意大利和伊朗的个案急升。世界各地也纷纷关注疫情是否即将变成全球大流行(Pandemic)。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上一次宣布"大流行"已是2009年猪流感疫情。周五,世卫总干事谭德塞宣布,将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风险级别由"高"上调至"非常高",不过仍拒绝称之为大流行。到底何谓大流行?
根据世卫发言人亚沙雷维奇(Tarik Jasarevic)的说法,全球大流行一般而言是指一种能在人与人之间轻易传播的新病原体于全球范围爆发。目前的新冠肺炎则属多国出现爆发及密集感染的情况,而部分国家目前已停止传染。他强调疫情仍是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并有可能进一步扩散。
全球大流行 (pandemic) 的英文词源来自希腊文,由π?ν (all,意即"所有广泛") 和 δ?μο? (demos,解作人民) 所组成,意思是指所有的人都受到影响,亦即大规模的流行病。它影响的范围可能是整个国家、一个或多个洲,甚至全世界。
而流行病 (epidemic) 则是由?π? (above,有"上面"的意思) 和 δ?μο? (人民) 组成,意指在一群人之上受影响,也就是指在特定人群之中短时间内的流行传染病。当流行病持续并扩大传染范围至整个国家及其他大洲,也就会变成流感大流行。最后的地方流行病 (endemic) 是由?ν (in,"里面"之意) 及δ?μο? (人民) 组成,意指只在这群人之内受影响,也就是指在特定区域才会出现的风土病。
伦敦卫生和热带医学学院的教授Jimmy Whitworth向英国广播公司 (BBC) 表示:"我认为很多人会认为目前的形势是全球大流行,世界多个地区都有持续的传播。"甚至有些科学家早在二月中已争论说,"我们经已进入全球大流行的初期阶段。"
伦敦国王学院的Nathalie MacDermott博士说:"我认为我们已经接近全球大流行,在未来的一至两星期内,我们很可能会看到在很多地方突然爆发,如果情况是发生在几个不同的大陆,那么我们将临近全球大流行。"病毒学家们认为,疫情最终结果从全球流行病到新型流感都可能,未来3周是关键,如若失控就会是仅次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的疫情。
由于世卫以至国际间均没有一套通用的精准说法,即达到什么程度、多少个案、传入多少国家等实际的数字才称得上是"大流行",故定义实质模糊和笼统。有专家认为,现时把新冠肺炎称为大流行,可加强全球的防控意识,但目前看来世卫仍倾向避免过早使用这个名词。
回顾过去"全球大流行"
历史上,世卫宣布或历史公认为"全球大流行"的事件包括14世纪的黑死病、19世纪末的天花、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Spanish flu)、1981年的爱滋病毒,及2009年H1N1"猪流感"疫情等。
此后,世卫经已不再使用当时的6级警示机制(1级是没有感染个案,而6级则为全球大流行)。原因是当年墨西哥的H1N1疫情估计恐造成全球28万人死亡。由于当时认为疫情可能在最少两个地区爆发且扩散速度迅度,故世卫于6月11日宣布疫情属"全球大流行",并要求各国政府全力动员医疗资源,并预备防护及抗病毒药物等物资。
最终,病毒造成的伤害与一般流感没有太大分别,全球实际确定死亡个案为14000多人, 不少国家因此批评世卫反应过度,造成不必要恐慌,导至购买了大量疫苗等昂贵抗疫物资。现在,,H1N1已变成不时回归的流行病,依靠疫苖防控。
2013年,世卫经过检讨机制之后,取消了原有的6级警示机制,并推出新指引。世卫不再将某种疾病的大爆发定位为"全球大流行",但表示会在口头上沿用这个说法。
历史上,全球大流行曾经造成严重的疫情,如一个世纪前的一场"西班牙大流感"(SpanishFlu);当年造成全球17 亿人口中近三分之一人感染,多达一亿人死亡 (死亡率为5.88%),元凶同样是H1N1。回顾当年,疫情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首阶段始于1918 年春天,性质与一般流行性感冒无异;次阶段发生在同年秋季,也是死亡率最高的时期;最后阶段则于1919 年冬至翌年春初,死亡率亦有所回落。
现今最有理据支持的说法是,流感很可能起源在1918年3月4日。美国堪萨斯州军营(Camp Funston, Kansas)当时录得的症状,包括头痛、高烧、肌肉酸痛和食欲不振等。一个月后,全美各大城市都有大量流感患者,疫情亦迅速扩散至欧洲多国及亚洲的印度和中国,不少参与一战的士兵纷纷病倒。
第二阶段发生于1918年8月,一艘从西非开出的英国船只发生致命流感,超过七成船员受感染,约7%船员死亡。流感很快传入美国波士顿,法国西北部几乎同一时间爆发了流感。流感接着于欧洲和美国广泛传播,并在数星期内传遍世界各地。这阶段有别先前,青壮年群体的死亡率特别高,症状包括有发烧、头痛、脸色发紫,部分患者还有咳嗽出血的情况。
第三阶段约在1919 年冬开始,流感又再次肆虐多国,但仅维持数月便忽然间神秘消失。整场流感大流行所夺去的性命比第一次世界大战还要多,各国大量适龄参军的青壮年人口死亡也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提早结束的原因之一。
这场大流行死亡人数众多,乃于当年由于正值一战,战时环境严峻,无论士兵或平民百姓都未必有充足的食物充饥,缺少营养令传染病问题恶化。另一方面,当年的医疗水平还相当落后,没有药物疫苗外,对防疫的意识也低。
日前,数十名威尼斯的民众披着黑衣、头戴长得像鸟嘴的面具游行,以纪念四个世纪前发生在城市的瘟疫。这个面具名为瘟疫医生 (Medico della Peste),虽然外表像鸟类,其实原型是中世纪黑死病盛行时的瘟疫医生模样。
十六世纪,瘟疫的爆发令市内超过五万人死亡。为遏止疫情爆发,当年的人对病患或怀疑患有鼠疫的人进行了隔离。当时的瘟疫医生,常因应疫情需求而游走于各国城邦之间,相当于现时的"Dirty Team",是当年专责处理这些疫症病患的医师。
特殊设计的面具也是有其功能性的,面具在眼睛处装有透明玻璃,可以隔绝患者与尸体的组织液、血液或飞沫,前端还有一个像鸟喙的凸起,内填有能散发芳香的物质。此外,他们通常身穿黑色长袍、佩戴手套,和阔边帽;身报一长木制的拐杖,用来检测患者状况,而不必接触感染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