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加班后,29岁女白领差点瞎了!
浙江29岁的小成(化名)是一名上班族,近来忙于公司的一个大项目,连续加班之后她开始视物模糊,而且眼睛胀痛。她认为是干眼症,滴了几次人工泪液,想着自己休息一段时间就可以缓解。
谁知五一假期过后,胀痛感反而加重了,而且眼前越来越模糊,出门时差点绊了一跤,这才打了个车直奔医院。
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眼科胡龙医生仔细检查后发现,小成竟然患有白内障,而且眼底出现了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的微血管病变!
“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你的眼睛已经出现眼底微血管出血,如果不及时止血,可能会失明。”胡龙医生赶紧建议小成去内分泌科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胡龙医生介绍,单纯性视网膜病变时,可以有视力下降,飞蚊症,随着病情的进展到达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这时病人的视力下降明显,可以有眼底出血,视网膜脱落进而引起失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引起患者致盲致残的主要原因。
在内分泌科,王东主任询问小成,以前是否知道自己血糖偏高,小成告诉他,6年前体检时医生告知血糖较高,建议她去内分泌科就诊,详细检查胰岛功能,但她当时并没有听从医生的建议,6年来一直未曾就医、治疗。
王主任请护士给小成测量指尖血糖,可连续测了几次,血糖仪都不显示数值,仔细一看小成已经面色苍白,皮肤皱巴巴的,出现明显体内脱水的迹象,需要立刻住院治疗。
小成看着住院单退缩了。王主任看出了她的迟疑和忧虑,一番询问后才知道,小成家境困难,自己辛苦工作收入也仅够家庭生活所需,担心就医加重家庭负担,所以明知血糖升高也没有就医,只是靠着自己少吃来控制血糖。
王主任告诉小成,她目前身体处于脱水状态,皮肤松弛,面部出现脱屑,如果不及时住院治疗,可能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甚至有昏迷的危险,为了健康考虑,还是应该尽快住院治疗。
小成反复纠结之后,最终同意了。经过生化、尿常规、血气分析等检查,测得血糖36mmol/l,尿常规可见酮体(3+),血气分析处于酸中毒的边缘状态,立即给于小成补液、降糖治疗。考虑到小成的经济状况,王主任在治疗方案上以改善她脱水、降血糖为主。检查还发现小成存在贫血的状况,也给予了对应的治疗。
经过1个星期的住院治疗,小成的皮肤恢复了年轻女孩的红润、光泽,脱屑明显好转,血糖也控制住了。长期坚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她的眼底病变症状也会改善。
糖尿病“五驾马车”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严励教授指出,糖尿病的治疗中,医学营养治疗、运动、药物治疗、自我监测和健康教育是“五驾马车”,缺一不可。
其中,营养治疗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基础,贯穿糖尿病全过程。“糖尿病人怎么吃,个体差异很大。有两个原则:一通过饮食治疗使得糖尿病得到更合理的控制;二是保障生活质量,如果这也不吃那也不吃搞得营养失衡,生活质量很差,就不对了。”严励指出,营养治疗的目的是既有利于糖尿病的良好控制,又能保证病人健康及生活质量 。
病人应根据病情、并发症、工作性质、有没有其他疾病、基础体重、药物治疗方案、个人饮食习惯、经济情况等,在营养师指导下制定既符合病情需要,也可长期执行的食谱。“而且食谱不是看医生一次定了就永远维持的,要根据身体情况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
严控并发症,要做周年检
医生指出,其实得了糖尿病不可怕,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才是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安全的杀手。要预防并发症或延缓并发症的进展,“第一要早发现早治疗,不少2型糖尿病人发现得晚,有些心肌梗塞或肾衰了了才知道得了 糖尿病。有的病人是知道自己有糖尿病,由于没觉得有明显不舒服,故不重视治疗,以致发生了并发症才后悔当初。这些都是值得病友注意的经验教训。”
医生强调,即使普通人,到40岁每年体检一定要检糖尿病;本身就是糖尿病的,每年都必须做周年检查,“看看有没有并发症,并发症到什么程度,进行评估,从而制定治疗方案。”
眼科医生提醒: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积极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尤为重要。除了严格控制血糖之外,患者还应定期检查眼底。根据《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14年)》,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接受眼科检查首诊和随诊时间如下:
1型糖尿病:
首次眼底检查:青春期前或青春期发病,可在12岁开始筛査,青春期后发病患者一旦诊断即进行筛查。
随诊时间:每年1次或根据情况。
2型糖尿病
首次眼底检查:确诊时。
随诊时间:每年1次或根据情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