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这是中印两国都必须戒掉的通病 /

这是中印两国都必须戒掉的通病

中印边境冲突成为近日来被热议的话题。中印官方都极力为此次冲突降调,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6月23日再次回避了有关解放军在此次冲突中伤亡的问题。6月22日,中印举行第二次军长级会谈,双方同意采取必要措施,推动事态降温。此前,6月19日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与各党领导人会晤时澄清,中方没有越境。

与保持低调的中印官方不同,两国舆论则比较"兴奋"。

印度媒体不断爆料两军冲突的细节,营造"冲突责任在北京"的氛围。此外,印度国内不断渲染要对华强硬,重提1962年的中印冲突,认为印度可以再与中国一战、一雪前耻。

而与印度舆论不断鼓动莫迪政府对华强硬不同,中国国内舆论则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看待印度:冲突爆发伊始,《人民日报》旗下的公众号"侠客岛"发表题为《中印边境冲突要不要狠狠给印度一个教训?》的文章。《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更是称:"如果‘打架’都打不过中国军人,用枪也没戏",并称"印度和中国开战如同拿鸡蛋碰石头"。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林民旺则称,中国起初的沉默,不过是想给印度时间,让它自己冷静下来 。

印度和中国国内的这些舆论,所反映出的是两国对对方的看法。印度国内的"激动"是对1962年冲突战败的不忿,希望与中国一较高下,证明自己不是中国的手下败将。而中国有着打败印度的经历,加之中国在经济等层面迅速将印度甩开,中国国民便多有以胜利者姿态看待印度的情形,颇带有嘲弄、轻视的意味。

两国现在都自视甚高,轻视对方的姿态非常鲜明。但问题是:印度能保证自己不重蹈1962年的覆辙吗?印度称自己不是1962年的印度,但中国也不是1962年的中国。

印度在边界地区部署部队的编制比解放军多,军力大概是6:1(也有说8:1)的比例,且因地理原因,印度陆军保障较解放军相对容易。但中国同样在边界地区加大投入,以补齐1962年中印战争时期高原地区的兵力投送和后勤保障能力不足的缺陷。有消息称,自2017年的洞朗对峙以来,解放军已陆续装备了直20直升机、15式轻型坦克、PCL-181卡车炮等新装备,对解放军高原作战提供支持。更何况,中国现在的整体国力水平要高于印度。

中印迅速崛起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亮点,有不少分析预测,到2030年,印度将成为第三大经济体。很大程度上,中印两国能否妥善解决双边关系,将是本世纪最大的国际关系难题,其重要程度及潜在影响甚至高于中美关系。

最新卫星照片显示,加勒万河谷地区正集结大量军队,请点击放大浏览: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曾说过:"印度要么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销声匿迹",印度有着自己的大国雄心。英国所留下的边境问题,最终引发了1962年的军事冲突,而这也在印度心中埋下了两国关系的心结。但凡中印对峙成为热点话题时,总有印度人提1962年即是证明。但印度需要意识到两国相互互补的维度,意识到今日印度不仅和中国不存在竞争关系,也没有与中国竞争的国力。

反观中国,无论是1962年的战果,还是今日远超印度的国力,都难免令部分国民趾高气昂地看待印度,展现出极为短视的傲慢。中国需要认识到,印度注定是当世之大国,即将在数年内成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一个更为公平正义的世界秩序,必须考虑到印度人的诉求。一个中国所期待的稳定国际格局,更有需中国妥当管理中印关系。

中印都不是1962年的中印了,谁也没有必要看不起谁。两国都在崛起的路上,妄自菲薄不合适,妄自尊大更不可取。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