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华人 /
  3. 深夜拷问:留学垃圾为什么越来越多? /

深夜拷问:留学垃圾为什么越来越多?

“你在美国哪个学校学习?”

“华大圣路易斯”

“没听过,肯定是野鸡大学,垃圾!”“你为什么回国?”

“国内机会多一点”

“呵呵,国外混不下去了吧?垃圾!”“你为什么不回国?”“这边有更好的机会”

“中国很差吗?这么不爱国,垃圾!”你看,当一个人想骂你的时候,你是不是留学生并不重要,他就是想骂你而已。近年来,留学生的队伍在不断扩大,站在民族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个好事情。但我们大概也留意到了,留学生的名声,似乎越来越不好。

为什么总有人说留学“垃圾”、留学“废物”?大抵是因为:

01

留学生的负面标签太多

大多数人都喜欢通过表象以及部分主观意识来判断一个人或一件事,对留学生也是如此。最为广泛流传的,应该就是父母有钱,学历都是钱砸出来的。

某乎上随便一搜,就能看到很多留学生的心酸留言:@清顺:听说你去国外留学了,那你家一定很有钱吧?
@Linn:有一次在学校校车上,听别人说“出国的同学都是绩点低保不上研才花钱出去的,钱多人傻”。
@WeirdAhn:你有钱,不像我们,命真好,花钱买到毕业证。

小北对“留学生都很有钱”这句话并不反感,但后面那句“学历都是钱砸出来的”我就不太乐意听了。

你考过TOEFL、IELTS、SAT、SSAT、ALEVEL、IB、AP、GMAT、GRE等等等等吗?

你知道为了提升一点点分数,需要刷多少题,熬多少夜吗?

好不容易拿到了心仪学校的offer,又要经历无数个Seminar、Groupwork session,才能完成一个Case study。

为了写出一篇论文,需要在图书馆泡无数个日日夜夜,学习了冗长又枯燥的研究方法后,才能学习如何使用SPSS、Minitab这些语言去做研究。

无论是Dissertation还是Core Journal papers或是Doctoral thesis,必须要付出满满的时间和全身心的倾注,以及大范围的脑力激荡才能完成。所以,想获得应有的学位,真的不容易!

也有人说出国留学就是为了逃避找工作的现实。的确有人可以在国外过几年轻松潇洒的日子(不差钱),但我看到的大部分留学生,都非常忙碌。除了学业上的压力,还要克服语言、文化的差异。由于很多学校大二之后不提供住宿,部分留学生还需要自己打工来维持生活开销。相比之下,留学并不比工作轻松。

还有人说,留学生的水平越来越次,回国是因为在国外混不下去。据教育部2019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留学生年度总数66万人,而留学归国数量就有52万人。

身边的留学生不再是稀奇人物,但是,大家对留学生的要求总是很高:

  • 如果你不小心拼错了一个单词,可能会有人说:“花那么多钱出国,英语还这么差,真是浪费;

  • 假如你工作上出了岔子,同事可能会diss:“留学的时候只顾着开party了吧?这都做不好;

  • 如果你点外卖的时候抢了个红包,也许还有人会说:“留学生不是很有钱吗?怎么会care这种小红包?。

求求你做个人吧!

尤其是当大家听说很多留学生在国内找不到工作,有的月薪甚至不如国内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留学生的水平真是一届不如一届了”。

除此之外,崇洋媚外、私生活混乱、爱装逼、爱抱团......这些标签就像狗皮膏药一样贴在很多留学生的身上,甩也甩不掉。

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稍微安抚一下内心的某种情绪,也许是嫉妒,也或许是别的,小北就不多做评判。

02

我们有机会全方位了解留学生

清朝时期,中国人选择派学生去西方深造,回来之后再报效祖国。这批人中的一部分人的确不负众望,回国后都在各自的领域有所建树。

但是,我们看到的,只是那些功成名就的留学生,其他的,并没有机会载入史册。

如今,留学生的各种负面报道扑面而来,甚至越是负面新闻,传播率越高。

加之1981年,我国出台了第一个关于自费留学的政策性文件之后,出国群体也逐渐从精英向群众倾斜。

群体扩大,门槛不再局限于精英人群,自然给人留学生质量下降的感觉。这时候一旦有什么关于留学生的负面报道,大家就会习惯用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去评价:“你看,留学生真的是越来越不行了”。

其实,这种逻辑同样也适用于国内的学生,不管哪个群体,都有各色各样的人,以偏概全终究是缺乏客观性的。

最近,有个话题在知乎上引发了很多人的讨论:

留学生未来的价值会不会暴跌?

先不说价值。如果从留学生的人数扩大,门槛降低这个角度看,留学生的质量或许是有下降趋势。

其次,近年来,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2020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又新增了9所世界排名前1000的大学。

这样看来,国内的学生质量整体在提高,也一定程度上显得留学生的质量在下降。

但是,中国高校的毕业生也在不断增多,近十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长了263万。供过于求的市场下,不管是国内的学生还是留学生,都可能面临“贬值”。

再来说说留学生的价值,价值如何定义?留学的意义是什么?

有人说,是提高市场竞争力。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定义价值,留学生所具备一些的核心竞争力,比如语言优势、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视野等的确是国内学生难以具备的。而且一些招聘网站上的招聘要求,也不乏“海外留学背景优先”这类字眼。

有优势也有劣势。留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积累实习经历,加之与国内的招聘时间错开,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留学生的就业。另外,根据某招聘网站的调查,一些雇主认为国外的教育体制会导致留学生的稳定性、忍耐力和执行力不如国内的学生。

不过呢,这也不是绝对的。一些用人单位表示,招人越来越难,不是不想招,而是有实力,又合适的人确实不多。

即使是疫情期间,大部分公司依旧在高薪招纳贤人。如果说疫情使得整个市场需求大幅度缩水,那么它也让更多人意识到,在国内或者国外学习不是最重要的,硬实力才是。

也有人说,留学是为了那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一位在美国留学即将毕业的小姐姐曾说过一句让我印象很深刻的话:“留学带给我最小的收获就是学历”。大学+研究生的这几年,她受到的不仅是美国文化的熏陶,和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同龄人相处,让她学会了理解、尊重、包容各种各样的观点,视野也变得更加宽阔。

读研期间,学校没有详细地安排课程学习,小姐姐学会了自主学习,与人合作,合理地安排自己一整个学年的学习计划,最终取得了满意的成绩,而这些是她曾经非常缺乏的技能。回归到我们刚才的问题,留学生未来的价值会不会暴跌?相信看到这里的你,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会不会跌,有没有价值,不是由别人来评判,而是取决于我们自己。就像疫情期间,有人消极、恐慌,也有人保持乐观,抓住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一位计算机专业的小哥哥,疫情期间准备挑战“天下第一考”的“司法考试,一空下来就听课,如今,作为曾经的法学小白,什么犯罪的预备、中止和未遂,小哥哥都门儿清!

还有这位小姐姐,学校宣布停课那天起,就给自己定制了学习日语的计划,不仅如此,她还坚持每天健身一小时,每周看两本书,顺便做读书笔记。

日语二级考过之后,她打算开始学习西班牙语,真的是把自己安排得明明白白。

也有人在这难得的“假期”里拾起了往日的爱好。一位上大学后胖了十几斤的女同学,重新学跳舞,每天把自己跳舞的小视频发到家族群里,赢得了家人们的一致好评。

不仅如此,她还瘦了10斤,这也太惊喜了吧!

所以说,决定一个人的价值,从来就不是身份、环境,而是自己。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你只需要找到自己想做的事,并且为之努力,剩下的,交给时间就好。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