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学者型官员”为何屡遭网民起底? /

“学者型官员”为何屡遭网民起底?

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前副部长弓克和他的《明论》遭舆论质疑。

继奇书《平安经》及其作者贺电之后,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前副部长弓克和他的《明论》又遭舆论质疑。贺电和弓克也被网民讥讽为“学者型官员”的“杰出代表”。

《平安经》上周引发网络热议后,吉林省官方已宣布免去贺电中共吉林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厅长的职位。

在官职上,弓克与贺电不相伯仲,都曾是厅级干部。但要是比头衔的数量,弓克能把贺电甩出好几条街。

有网民列举出弓克的几十个头衔,加起来将近千字,看一遍就让人觉得眼睛发酸。

百度百科显示,弓克的头衔有: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国学《明学》创始人,承担三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全国“五个一工程”理论文章奖;吉林大学教授、美国普莱斯顿大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名誉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客座教授;吉林省人大常委、吉林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北京市东城区委原副书记等等。

但弓克最引人瞩目的头衔还是“哲学家、思想家、理论家”,甚至有人(也可能是他自己)将弓克尊称为“弓子”,以比肩“孔子”、“孟子”等思想大师。

“弓子”当然有不同凡响的鸿篇巨作,这就是“明论”,也称“明学”。

按照百度百科的说法,“明学”是国学精华之精辟概括,为人办事之基本准则,人生纲常之深刻提炼,心灵生活之根本原理,人生信仰之独创观点,企业文化之核心理念。《明学》是对传统国学的创新,再造当代纲常论,构建心灵纲常,融铸人生信仰,成功成家必读等等。

与《平安经》只是在各地地名、人体器官等后面加上“平安”二字就成书不同,“明论”提出“一元六本十德”,将传统文化概念中的道、本、德等解释了一番,至少像本书的样子。

不过有网民质疑,所谓“明学”不过是把一些传统文化概念排列组合一下,算不上什么创新,更没有吹捧者所说的重大意义。

还有网民指出,弓克获得博士学位的“美国普莱斯顿大学”就是一所“野鸡大学”。

但这些并不妨碍弓克功成名就。早在2008年8月,“弓克教授《明论》研讨会”在长春举行。《吉林日报》、吉林省电视台、长春日报等地方官媒报道了研讨会的消息。

这一幕与今年6月《吉林日报》等官媒报道《平安经》诵读会颇为相似,看来贺电利用官媒推广《平安经》的手法早已被弓克等前辈用过了。

作为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弓克动用官方资源的能力显然比贺电更强。不仅官方机构为他举办个人学术研讨会,他的“明学”报告还实现了“八进”: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进军队、进特殊人群。

弓克的成就还引起时任中共吉林省委副书记王儒林关注。王儒林曾经批示:“创新难,思想文化创新更难。弓克同志的《明论》——‘一元六本十德’,是难得的思想文化创新,而且是十分可贵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王儒林后来担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山西省委书记。

平心而论,与贺电的《平安经》相比,弓克的“明学”还是更有价值一些,虽然这个价值可能被严重夸大了。而公众之所以对弓克、贺电这类所谓的“学者型官员”不满,主要还是因为他们明里暗里把权力变成了谋取个人名利的工具。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