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光刻机成中国痛 还记得杨振宁的建议吗 /

光刻机成了中国的痛 还记得当年杨振宁的建议吗

最近“光刻机”成了国内的热词,也在中国人的心里激起了阵痛。光刻机是生产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核心设备,可以在小小的硅片上集成数十亿个晶体管。生产高端手机用到的芯片就需要用到先进的光刻机,国内的光刻机只能量产14纳米工艺的芯片,7纳米、5纳米工艺的芯片对国内来说还是遥不可及。芯片的生产由外国人控制,国内手机产业的命脉就握在了外国人的手中。

有人也许想不明白,中国在六十年代就有了原子弹、氢弹,为何一个光刻机还要由外国人把控?原子弹、氢弹爆炸腾空而起的蘑菇云能够让人感到强烈的震撼,能够给人吐气扬眉的畅快。核武器对中国来说固然重要,不过要认识到在核武器的研制过程中有浓重的政治参与色彩。优质汽车发动机、数码单反、光刻机等的发展没有享受过那样的待遇。

上世纪70年代末,一贫如洗的中国要建对撞机。一个连温饱都没有解决好的国家要建对撞机,这其中就有政治因素。或许在一些人看起来一个泱泱大国应该有一个大的科学工程。当时国内征求杨振宁的意见时,杨振宁坚决反对中国建造对撞机。因为他知道对撞机是个烧钱的无底洞,更何况那时高能物理就已经没有太多前途。杨振宁那时就建议中国应该加大半导体方面的研究,这样的研究花钱不多,而且还能很快创造出应用价值。

尽管当时杨振宁反对中国建造对撞机,可中国还是建成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杨振宁的反对意见也得到了考虑,对撞机的规模比之前规划的小了一些。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在之后也经历过升级,可上面出的成果与投入严重不成比例,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出的成果几乎为零。

对撞机的建造及运转势必影响到其他研究领域,经费被对撞机拿走了大头,其他领域就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如果当时中国拿出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半导体方面的研究中,今天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不能想象,但我们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我们今天的光刻机技术还会比国外的先进水平落后十几年吗?还会为今天被外国人扼住脖颈捶胸顿足吗?

今天的中国似乎又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国内一些人希望建造长达100千米的超大型对撞机,杨振宁依然持反对意见,反对的意见依然包括对撞机是个烧钱的无底洞,建造对撞机会挤占其他研究领域的经费。今天国内一些手机制造商正因遭到来自国外的制裁相继陷入困境。中国有好看的面子工程,中国也需要有坚实的科技文化底蕴。经验和教训已经给我们上了好几堂课。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 @ 2020-09-27 18:09
    您已点过赞
    耍面子工程在中国太多了,实用的永远跟不上形势,基础科学没有认真抓过,上的原子弹和导弹的工程技术人员多来自其他国家,自己的学校,赶不上趟,跟在别人后面爬,结果是越来差距越大,是实实在在的龟兔赛跑,兔子不睡觉,乌龟赶不上。
  • @ 2020-09-27 17:43
    您已点过赞
    关键是没有追责机制
  • @ 2020-09-27 19:13
    您已点过赞
    本帖最后由 griff 于 2020-9-27 19:14 编辑

    基础研究烧钱多,短期不赚钱,没人愿意干,就业无保障,也就招不到学生。
    现在投资被反割韭菜的可能性变高,不行就是不行,这方面自豪体和震惊体太不客观。
  • @ 2020-09-27 19:14
    您已点过赞
    要不怎么吹牛逼啊!
  • @ 2020-09-27 18:27
    您已点过赞
    体制觉定的,走弯路是肯定的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