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制衡中国 印度高官走访缅甸 /

制衡中国 印度高官走访缅甸

中印边境的军事对峙局势依然严峻,印度在适应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地缘压力中积极开展对外战略。此间东南亚媒体透露,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情报工作呈现滞后于中国。

泰国《今日邮报》近日报道关于美国和中国的情报竞争情况透露,最近十年来,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开展情报工作表现最为积极,并且正在以先进的情报技术与渗透手段取代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原先所占据的优势。原因来自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逐步削减情报预算,2005年预算额减至最低为398亿美元,在2007年至2017年的10年期间,平均年度预算为516亿美元。2018年中美贸易战在全球愈演愈烈,美国情报领域拨款预算激增超过810亿美元。

该社论文章引述美国众议院最新情报安全报告指出,如果美国再不加码情报工作预算,未来十年将赶不上中国的步伐。报告内容称,美国情报界未能适应中国崛起给地缘政治和科技环境所带来的不断变化,包括非军事性跨国威胁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加,例如全球人口与健康、经济安全和气候变化等。东南亚媒体对美国众议院报告中涉及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安全的内容给予重点关注,即“美国应扩大其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外交,经济和军事安全地位,包括太平洋岛国和东南亚在内。”综合当地媒体分析意见认为,美国长期以来对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毋庸置疑,现今正试图透过跟印度合作来扩大其对印度洋的控制。当然这取决于印度是否愿意牺牲在印度洋地区的自身利益。

根据泰国印度人论坛消息称,印度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这个国家亚洲大国以及印度洋霸主的天然优势,印度政府因此得以长期保持中立外交政策,这种情况在人民党领袖莫迪(Narendra Modi)上台后开始发生转变,莫迪采取较为积极的外交战略并加入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结盟的印太战略(Indo㏄acific)。外界普遍认为该战略主要为了遏制正在迅速崛起的另一亚洲大国---中国。中国近年来极力推动实施“一带一路”计划,包括在吉布提(Djibouti)设立首个海外军事基地、极力推动在斯里兰卡建立深海港、在东南亚设立军事补给基地以及跟包括马尔代夫在内的海洋国家合作建立全球海洋观测站等等,这些举措给印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地缘压力,成为支持印度转向拥抱印太战略的动力,并呼吁积极拓展具有军事震慑力的“四方安全对话” (The Quad),寄希望于日后拉拢越南、印尼、台湾、新加坡、法国和英国加入,打造一个更具安全影响力的地缘同盟(Quad+6)。

与此同时,印度的东进战略也在不断延伸。泰国通讯社透露,印度陆军总司令纳拉瓦内(M.M. Naravane)和外交部次长席林格拉(Harsh Vardhan Shringla)今天(4日)访问缅甸为期两天。临行前透露将跟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姬(Aung San Suu Kyi)和缅甸陆军总司令敏昂莱(Min Aung Hlaing)会面,协商关于加强边境安全合作、促进能源合作项目以及遣返罗兴亚人等议题,预料双方还将签署令人瞩目的沿海运输协定(The coastal shipping agreement)。印度传媒称,由于缅甸对印度发展东北地区经济至关重要,因而此次印度与缅甸高级官员会晤将展开全面性对话。随着近年来中国在缅甸的基础设施、铀矿、天然气、电力和港口运输所占地位日益重要,印度希望透过加深与缅甸的合作以平衡中国的影响力。

另据援引印度亚洲国际新闻社(ANI)消息透露,近期印度连续在多个地区试射飞弹,上周在东海岸奥里萨邦(Odisha)发射800公里射程的携核弹头飞弹试验取得了成功。可见印度有意向区域内国家展示核武威慑力,尤其是针对中国。印度总理莫迪日前出席喜马拉雅山地一条隧道开通仪式,这条长约9公里的隧道公路具有非凡战略意义,即缩短了印度军队紧急开拔拉达克(Ladakh)中印边界线的距离,争取了大约4个小时的战略时间。

印度和中国今年以来因爆发边境冲突而导致双边关系变得敏感而脆弱,两个拥核大国在边境接壤地带已进行了多次“冷兵器时代式”的武装冲突,双方在交锋中皆有官兵死伤。可见在“克制表象”的背后,中国和印度正面临严峻的边境危机。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