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领事在重庆救落水女孩 中国媒体不高兴了
最近,重庆中山古镇景区一名女生在游览时,不慎落水,但幸运的是,被同在景区游览的英国驻重庆总领馆领事Stephen Ellison当场救起。?
“外国人在中国英勇救人”,这件事传开后,在国内社交网络赢得了无数网友的点赞。
然而,在一些外媒嘴里,这件事却变了味儿,甚至质疑中国人的道德有问题……
这件事,很快也登上了知乎热榜。
11月14日,一名女生在重庆中山古镇的一处河滩边游玩,突然一个趔趄跌落水中!
虽然岸边的围观人群试图伸手将她拉上岸,但由于水流的冲击,女生离岸边越来越远。
危急关头,一名外籍老人来不及脱去衣服,便迅速跳入水中,奋力游到女生身边,并把她的姿势从面朝水下翻成仰面朝天,然后托着她的双臂游回了岸边。
并最终在岸边其他施救人员的帮助下,顺利将女生救出。
虽然落水女生的情况一度十分危急,所幸救援及时,女孩很快恢复呼吸和知觉,已无大碍。
事后,大家才了解到,这名外籍老人其实是新任英国驻重庆总领事Stephen Ellison(史云森)。
在担任总领事之前,他曾作为一名工程师参与过中国港珠澳大桥的建设。
虽然今年已经61岁,但Stephen Ellison一直都是一名运动达人,不仅热爱滑雪和骑行,还曾驾驶摩托车穿越喜马拉雅山脉,甚至在去年获得了北京国际铁人三项赛年龄组的冠军。
此次救出落水女子,见义勇为的Stephen Ellison收到了无数的热情与善意。
虽然初冬阳光正好,但从水中爬出来的Stephen Ellison浑身湿透,依旧会感到寒冷。热心的村民则很快就给Stephen Ellison他送去了干净的衣服,以及暖身子的热咖啡。
为了感谢他英勇救人的举动,村民们还专门赠送给他了一幅6米长的中山古镇画卷,以表示谢意。
而Stephen Ellison领事,也对当地的村民心怀感谢:
“好在热心的村民们为我提供了帮助,我非常感谢他们。”
“我在村民家中,感受到了大家的善良和友好,也希望大家都可以去到那里,认识这些非常友好的人。”
被救女生更是对Stephen Ellison满心感激,在互相加了微信好友后,女生一家人都对Stephen Ellison表示了感谢。
“她说这周要请我吃饭,我也期待能和她再次见面。”
11月16日,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官微也针对该视频发布了说明。
在目击游客将这件事的视频上传于社交网络之后,无数网友交口称赞。
#英国驻重庆总领事救落水女大学生#的话题,也冲上了微博热搜。
这件事,同样也引发了中国外交部的关注,新闻发言人赵立坚表示Stephen Ellison领事见义勇为的举动值得赞扬,应该为他点一个大大的赞!
BBC:中国是否存在“道德”?
落水女生获救,救人的Stephen Ellison领事也获得了称赞,整件事的结局可谓是“皆大欢喜”。
这件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值得高兴的事儿,在一些外媒口中,却变了一副模样。
英媒BBC的新闻,先是描述了Stephen Ellison领事救人的整个过程,提了一下热心村民对Stephen Ellison的帮助,以及被救女生的感激之情。
随后,笔锋一转,突然来了个小标题“In China we call him a hero”。
把见义勇为的人称为“英雄”,倒是也没啥太大的毛病,但问题在于,BBC后续的内容竟然煞有介事地谈论起了中国人的道德问题。
除了提到不少中国民众对于外国人英勇救人的举动表示震惊之外,BBC还发现了一个独特的角度——“那么多当地人围观,但却没有一个人跳进水里救人”。
之所以如此,BBC认为在中国,人们围观突发事故而不伸手援助的现象十分常见,因为许多人都担心事后可能被牵连,甚至受到影响。
整篇文章最后的落脚点,更是阴阳怪气地说了一句“此前,就有很多关于中国是否存在‘道德’的讨论。”
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中国没有道德所以没有中国人去救人呗。
而New York Times的新闻,也和BBC一样,先用前一半的篇幅报道了Stephen Ellison领事救下落水女生的事情,但很快,就开始讨论起了“几乎没有国人提供帮助” “为什么救人的是个外国人”等问题。
New York Times给出的答案也很简单:第一,中国不重视学习游泳的技能,许多人都不会游泳;第二,管闲事可能要承担医疗费用或负其他法律责任。
为了证实自己的说法,New York Times还提到了2011年的小悦悦事件,以及前一阵发生的家暴男当街打死妻子的事件。
最终,New York Times下了结论——即使中国在2017年颁布了“好人法”(即民法总则司法解释第184条),以增强人们的救人意识,但心态的改变依旧很缓慢。
一件外国人在中国见义勇为的好事,报道到最后,变成口诛笔伐中国人袖手旁观没道德的战场???
这种清奇的角度和立意,也只有一贯喜欢抹黑中国的外媒配拥有了。
但实际上,从救人现场的视频可以看出来,在英国领事下水之前,岸上的围观群众一直都在喊“快救人”,随后也有围观群众向水中抛下了竹竿和救生圈。
这怎么能说成“几乎没有国人提供帮助”呢?
根据视频拍摄者与现场目击者的回忆,当时女孩落水后,几位男子迅速来到距离落水女孩最近的岸边,试图将她拉到岸上。
但很可惜,惊慌失措的女孩在挣扎中,不仅没有抓住想把她拉上岸的好心人的手,还逐渐被水冲到了距离岸边较远的位置。
在此过程中,女生渐渐不再挣扎,正面朝下顺着河流方向飘走了几米远,此时,Stephen Ellison立刻下水把她拖住。
而最后,也是Stephen Ellison领事和岸上的人相互配合,才把女生拽上了岸。
另外,从Stephen Ellison领事先将落水女生翻过身正面向上,然后用双手腋下拖带的姿势将对方带到岸边的动作来看,他绝对接受过专业的水中救生训练。
在野外水流和水深都不明朗的地方,想要救出落水者,需要的不仅仅是心中的道德感,更需要有过硬的游泳技术以及专业的水中救生技能。
对于那些没有救生经验,甚至也没有野外游泳经验的围观人群来说,贸然下水相救的结果,很可能是自己也成了溺水的那一个……
所以,及时呼救,并等待专业救援人员到达,同样也是救人的一种方式。
这种种救人所需要的硬性配置,怎么不见一向严谨、眼睛毒辣的外媒播报出来呢?偏偏就拿着“有没有道德”来说事?这个给中国扣帽子的小心思,怕不是有点明显。
而且,中国从来都不乏国人见义勇为的新闻。
就在Stephen Ellison领事在中山古镇景区救下落水女生的第二天,一个小伙子就在河水中救下了一名落水老人。
不仅如此,中国人在海外时,遇到该救人的场合,也会如同英国领事Stephen Ellison一样见义勇为,绝不含糊。
2017年,前往美国探亲的吴医生,听到飞机广播称一名旅客突发疾病,需要救助,立刻站了出来。
当时,病人涂了满地的呕吐物,情况十分令人担心。
而吴先生也丝毫没有顾及一地的污秽,直接就给病人做了一些身体检查,并诊断为这很可能是突发的“脑梗塞”,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治疗,可能有生命危险。
随后,吴医生又给病人做了简单的处置,让病人能够休息、保暖以及吸氧。
在吴医生的建议下,机组果断选择先在旧金山就近降落。
途中,吴医生不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直到当地医护人员将其送至医院。
这难道不是见义勇为吗?
部分外媒,世界驰名“双标”
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关中国的新闻报道,在一些外媒的笔下也占据了越来越多的版面。
不过,很多关于中国进步和发展的好消息,到了他们的笔下就会变得奇奇怪怪。
比如,在报道“中国人生活品质越来越高,人均肉类食用量不断增加”的新闻时,外媒的奇特视角是——中国人吃肉太多,导致巴西热带雨林锐减。
甚至,即使是同一件事发生在了中国和其他国家,一些外媒都能以无比“双标”的笔法,脸不红心不跳地报道出两个版本来。
今年年初,新冠疫情陆续在中国和欧洲爆发。
为了防控疫情进一步蔓延,武汉率先“封城”,为其他城市的抗疫工作争取了时间。
而在欧洲当时的疫情中心意大利,由于确诊人数不断上升,医院不堪重负,也不得不采取了“封城”措施,以控制人口流动。
然而,同样是为了抗击疫情的“封城”,到了New York Times报道中,却获得了迥然相异的两个评价。
在New York Times看来,中国封城“给人民的生活和自由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意大利封城则是“为遏制冠状病毒肺炎,冒着经济风险”。
两条推特发文时间仅仅间隔了二十分钟,New York Times对待“封城”的态度,一下子就从中国的“反人权”变成了意大利的“崇高的措施”。
这当然不可能是因为New York Times对“封城”有了新的认识和见解,而是这类外媒习惯了对中国进行有色解读。
作为全美最具有影响力的百年老报,New York Times尚且如此,其他外媒又能客观公正到哪里去?
比如,美国《外交政策》就有一篇对中国的简讯汇编,直接以《为什么中国没有自己的Greta Thunberg(16岁的瑞典环保少女)?》为题。
整篇文章,全然不顾自家总统川普一早就决定退出《巴黎协定》的恶劣操作,也只字不提美国人均用电量相当于中国六七倍的事实,只是一味地指责中国没有对气候变化做出更多的努力。
而在香港事件中,“美丽的风景线”“这座城市在恐惧中迎接又一个周末的示威游行”等描述,更是占据了无数外媒的标题和内容
《时代周刊》是这样:
法新社也是这样:
至于CNN,更是直接把“示威者”向警方投掷汽油弹的画面,通过恶意篡改和剪辑,报道成了警方向“示威者”投掷汽油弹。
香港警察公共关系科高级警司江永祥还原了事件的真相——
回到英国领事Stephen Ellison救助落水女生这个新闻上,如果是发生在西方国家,外媒绝对只会报道新闻本身,顶多扩大篇幅夸赞救人者。
可是轮到了中国,老外救人就变得不单单是“救人”了,更是拯救了中国人的“道德感”,让无数中国人陷入自我反省……
我们当然承认,在中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中国也并不是不能接受批评。
但如果直接预设立场,无论好事坏事一概阴阳怪气,甚至用春秋笔法歪曲现实,那就是我们绝对不能接受的!
-
空竹@ 2020-11-19 22:40您已点过赞假新闻可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