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付20万彩礼未婚妻失踪 他杀女方一家 /

付20万彩礼未婚妻失踪 他杀女方一家

婚姻是一道门槛。

这句话,看似绝对,却适用于绝大多数人,尤其是农村人。

在农村,彩礼是一个巨兽。

它可以吸干一个家庭数十年的积蓄,甚至让它负债累累。

正因为结个婚要倾家荡产,它成了许多农村青年生命中的无法承受之重。

微电影《人市》,就讲到了甘肃农村高彩礼现象。看后深感无力。

什么是人市?

旧时买卖人口的集市。

如今多是青年男女捉对相亲的地方。

这里有农村婚姻众生相。

底层青年的爱、愁、挣扎、向往,都在其中。

纪录片一开始,一个人站在街头说:

“有个小伙子自杀了。”

自杀的原因,就是彩礼。

因为彩礼太高,

生活无望,

他在结婚前一个月时,选择离开人世。

但这样的悲剧,在农村太过常见。

《人市》里还有一个农村剩男,他叫光远。

23岁。

高大健硕。

年轻气盛。

但他身处农村,没有对象,就是loser。

父母也觉得脸上无光。

他没有办法,跑到“人市”,找人牵线, 想找个老婆。

在人市,他找到中间人。

“张叔,最近有女娃吗?”

中间人推荐了一个。

但因为比较漂亮,在相亲市场太受欢迎。

对方狮子大开口,要20多万彩礼。

20万彩礼,这几近于天价。

但女孩其实并不贪婪。

在这场婚姻“买卖”中,她也是个受害者。

父母打算把她多“卖”点钱,好给身有残疾的哥哥娶媳妇。

这之于光远家,注定是场豪赌。

但他们义无反顾。

光远父亲说,“我拼死拼活半辈子,不就是为了给娃娶个媳妇,抱个孙子。”

说着说着,他感慨起来:“这现在谁家有女娃,还真成摇钱树了。”

讽刺的是,他们第一胎本是女孩。

但被无情打掉。

现在,随着女孩“身价”水涨船高,就可惜起来。

如此看来,孩子不管是男是女,都不过“工具人”。

孩子结婚,也不过是为满足家族的“圆满”。

这注定是个悲剧。

双方没有任何感情基础。

维系在一起(电视剧)的,仅仅是彩礼。

女方因为彩礼,答应嫁人。

男方因为彩礼,各种借钱。

但光远不知道,女孩有个男朋友。谈了2年,已经谈婚论嫁。

当光远一家给完彩礼,她就不见了踪影。

这笔“巨款”也就被女孩父母吞下。

不肯再归还。

更过分的是,他们还用这笔钱,给身有残疾的儿子娶老婆。

这加深了光远心中的怨恨。

无意间,他成了村人的笑柄。

一出门,全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眼光。

他被公然鄙视说,“蠢货,给人家做了慈善。”

回到家,光远又经受一轮羞辱。

作为“始作俑者”的父亲,不仅没安慰他,还轻蔑地骂道:

“你能想什么办法?

你看你这么大的人了,

一点出息都没有。

你能做什么?

你给我滚、滚。”

几重压力下来,光远失去了理智。

当他看到桌上的水果刀时,不由自主地抓住,攥紧,走出家门……

女方一家被他残忍杀害,除了离家出走的女孩。

由喜事开始,由丧事结束。

这到底是谁的错?!

这场悲剧的复杂性在于,没有人是无辜的。

催婚的父母不考虑儿子的感受。

一边花光家底。

一边把儿子贬低得什么都不是。

这不是爱,这是自私。

女方父母更不用说了,仗着女儿在婚姻市场的绝对主动权,一口把人吃定。

丝毫不给人留退路。

在纪录片《光棍儿:中国结不了婚的男人》中,可以看到一个很奇特的现象。

在农村,女孩是婚恋市场上的“香饽饽”。

一到适婚年龄,不愁没有追求者。

甚至,上门提亲的人多到可以挤一屋子。

光棍们未经允许,没有进门和女方谈话的资格。

他们像是一商品。

站在那里,被赤裸裸地评定价值。

从家庭经济条件,到住房情况。

甚至无需深入了解,就可以落下定论:不合适。

条件差的,要多狼狈有多狼狈。

有的在门外干等一个小时,也没个回应。

有的从400公里外长途跋涉,却连面都没见着。

有人悲观地叹息,“说让我们等消息,看这情形得等半辈子了。”

提亲最多的时候,门外停着4辆车。

每个剩男都得接受被待价而沽的结局。

而眼见这家没盼头了,他们就马上打电话给另一个女孩。

饥不择食,慌不择路,似乎只要是性别女,就已足够。

反正,捡到篮子就是菜。

但如果对方不理睬,他们火速转移目标。

一听到哪家还有闺女没有出嫁,又火急火燎地赶过去。

“是你家闺女吗?

好啊!我们马上就来。

过个十分钟就到,你们收拾一下等着。”

活脱脱一出滑稽喜剧。

远看是喜。

近看是悲。

据统计,现今中国的适婚男性,要比适婚女性多出3000万。

男女比例的失调,更是集中在农村。

这意味着,一场婚事能不能成,决定权在女方。

女方可以随意挑拣,抬高彩礼,直到满意为止。

其中,满满都是金钱交易的味道,看不到半点爱情的影子。

于是,有些农村习惯称婚嫁为做“买卖”。

提亲时的诚意不够,一定是钱拿得太少。

当彩礼“透明化”后,另一个问题就露出来了。

谁家女孩彩礼拿的低了,就会被人指指点点。

“是不是身体有毛病?”

“是不是脑子有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彩礼的高低,决定了女孩的“身价”。

看别人家彩礼拿了19万,其他女孩也“不甘示弱”,怎么样也不能低于这个数。

在这种情形下,荒诞点说,只要是女性,在婚恋市场都可以有恃无恐。

她们不怕离婚。

离婚后她们没什么损失,依然吃香。

可男方就完全不同了,注定要落得人财两空的下场。

甚至,在某些农村人的谈论中,60岁的寡妇都“卖”到十几万。

哑巴女孩还要求有文化的。

有人调侃,农村女孩的嫁人规则与时俱进:

“要找弟兄一个的,婆婆四十二三的,家里还有存折的,老家房子盖在街上的,市里房子是全款付清的。”

我并不是谴责农村女性就要清心寡欲,对理想的另一半没有任何要求。

我只是感叹,当对婚姻的要求一一量化后,还剩下些什么?

25岁的史昊阳,在村里开了一家修车店。

生意好的时候可以月入过万。

就是他这样的条件,依然找不到对象。

是他要求太高了吗?

当然不是。

和女方“货比三家”不同,他对女方没有任何要求。

年龄多大,长相怎样,他都不在乎。

但依然无人青睐。

无独有偶。

潘建龙相亲了三年,已经身心俱疲。

和女方不断抬高彩礼或要求不同,他的标准一再降低。他看开似地说:

“不管人家女的人怎么样,

只要头脑没啥问题。

就是只要人家能行,

我就能行。”

这话说得非常卑微,非常无奈。

在我看来已经是破罐子破摔。

但日子是残酷的,不会因为这样的认命而变好,只会越来越坏。

因为农村的高彩礼现象,催生出了一个词:“因婚致困”。

能一次性拿出几十万彩礼钱的,毕竟是少数。

更多的,还是得走贷款途径。

结一个婚,伤筋动骨。

一旦女方点了头,婚事马上就接踵而来。

“闪婚”成了一种常态。

快的,从相亲到结婚,也就十几天时间。

可能是害怕“迟则生变”,也可能是害怕女方再涨彩礼钱。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也不管对女孩一无所知,就草草操办酒席。

婚结了,人可能还是懵的状态。

这和赶鸭子上架没什么区别。

往后,他将会用更漫长的时间反问自己:结婚究竟是为了什么?

从这个角度看,结婚并不是一种相互成全,相互成就。

反而是一种相互撕扯。

当高彩礼的现象日益严重,落下的“病根”将会越来越明显:

农村“剩男”必须拼尽几辈子人的努力,才能娶到一门媳妇。

而娶回家以后,为了配得上付出的高彩礼,他们会不把女人当人,拼命榨取她的价值。

比如要求女方生养和劳作。

像母猪一样繁殖。

像母牛一样干活。

一旦不顺从,男方就会家暴成习。

矛盾越拉越大,情感的磨合期越拉越长。

婚姻成为一潭死水。

只有空壳,没有内里。

如此看来,农村男性那么急于结束单身状态,非常可悲。

对象很难成为灵魂伴侣。

更接近于搭伙过日子。

这样的困境里,身处其中的底层青年,谁都无力改变。

他们在相似的命运里,在农村几百年不变的集体潜意识里,像父辈一样无知无觉地活下去。

又怂又凶。

又可怜又可恨。

唯一的希望是孩子。可孩子在这样的环境、文化与家庭中,同样很难成贵子。

他们会沿袭父辈的路,走在一样的轨迹中。

一如每天推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一样,日日重复,代代轮回,无始无终。

斩断这个轮回,就从为自己主开始。

可他们能么?

想么?

答案早已写就,在他们的命运之初。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