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体娱 /
  3. 台上痛哭的小沈阳 撕破了中国小品的底裤 /

台上痛哭的小沈阳 撕破了中国小品的底裤

靠小品成名的小沈阳,竟然表示要放弃小品

为什么?原因有三点。

一是因为缺乏创作灵感,想不出好的包袱。

二是现在的小品实在太艹,全都喜头悲尾,而自己喜欢从头到尾逗大家笑的东西。

三则是反思自己,年轻时浪费了太多机会,没有领悟表演真谛,需要重新积淀自己。

在河马哥看来,拥有独特嗓音,超强模仿力的小沈阳,喜剧天分满分。

09 年之前的他深耕二人转,十年磨一剑,终于靠《不差钱》便家喻户晓。

爆红后的他并没有坚守初心,而是频繁的上综艺,出演影视剧,最多时候一年扎了 9 部戏。

捞金不少、好评寥寥,留给观众印象最深的,还是苏格兰裙和打卤面。

自导自演的《猛虫过江》,豆瓣 3.7

小沈阳简单几句话,是对自己演艺道路的回顾与反思。

但言语之外,却撕掉了喜剧界,中国小品的底裤 — —

为什么现在的小品越来越难看,观众笑不出来了?

《《《 不正经的小品极简史

小品是笑的艺术,讲究的是短小精悍、雅俗共赏。

说小品绕不开的便是春晚,因为它诞生于春晚,成熟于春晚,也没落于春晚。

1983,中戏表演班的课堂作业,《买花生仁的姑娘》被搬上春晚舞台。

之后,小品在春晚舞台便成为不可或缺。

岳红凭借这个小品一炮而红

早期的小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背后其实都是对这种新生艺术的探索。

话剧演员将西方的哑剧和中国传统小丑相结合,创造出了" 哑剧小品 "

成为经典的,莫过于王景愚的《吃鸡》。

老济公游本昌的《淋浴》。

另外一种则是脱胎于相声,代表人物便是陈佩斯和朱时茂。

记忆里,陈小二不知道吃了多少碗面条。

真督查给假警察设了不少圈套。

再者是话剧演员转战小品舞台,没有人会忘记宋丹丹和黄宏的《超生游击队》。

河马哥清晰的记得他们三个孩子的名字:海南岛、吐鲁番、少林寺。

要不是宋丹丹后悔,接下来还有兴安岭、北戴河。

一家人整整齐齐,合称为流动大军。

更为出彩的是老曲艺艺术家的 " 说唱艺术 ",一度成为河马哥和基友的接头暗号。

赵丽蓉的正宗伦敦音 " 点头 yes,摇头 no,见面说声 hello"。

一百八一杯的宫廷玉液酒,一杯开胃,两杯补肾,三杯四杯心里美。

还有麻辣鸡丝的 " 如此包装 ",河马哥的脑海已经循环播放。

最最难以忽略的依旧是赵本山,东北二人转式的小品。

尽管搭档从范伟、高秀敏一路换到宋丹丹、小沈阳," 小品王 " 本山大叔的金句从不缺席。

18 年 B 站鬼畜区 UP 主将这些金句剪辑为《改革春风吹满地》的念诗之王。

可以说是精神污染了大家一整年,仅站内就有 7000 多万的播放量。

相信很多人和河马哥一样,小时候看春晚最期待的就是小品节目。

平常看电视,即使已经看了百遍,调台遇到还会再看一遍。

但从《不差钱》开始,仿佛没有春晚小品再令人印象深刻了。

难看的不止是春晚,地方台的喜剧综艺也一泻千里式。

黑龙江的《本山快乐营》,辽宁卫视的《本山带谁上春晚》早已停播。

东方卫视的《笑傲江湖》、《欢乐喜剧人》、《今夜百乐门》尽管热度不减,口碑却一直下坡路。

小品仿佛是被过度透支的男人,怎么也硬挺不起来。

有没有喜欢这两个节目的?

《《《 小品为什么不好看了?

据说如今的观众看小品,表情是这样的:

或者是这样的:

每年看春晚小品,也只是固定桥段的打卡

包括并不限于:潘长江和蔡明回顾全年网络热词,再玩一把身高梗;

冯巩的那句 " 我想死你们啦!";郭冬临的光头和他新换的老婆;

以及沈腾化身的 " 郝建 " 又发生了啥糟心事 ...

估计不少观众都会疑问:春晚怎么了?小品怎么了?喜剧演员怎么了?

有人说是因为互联网的普及,娱乐方式增多,一年到头不被守着春晚等乐子。

有人说是因为春晚审核制度的变更,很多东西都不能说了。

河马哥感觉是也并不全是,斗胆尝试给一个答案。

专家说小品有一个特点是针砭时弊,内含哲理,讽刺不合理的事物

这是小品的本意,也是人民群众对小品的进一步要求。

本山大叔在这点上值得称道,《牛大叔提干》,讽刺的社会腐败。

《卖拐》揭露了奸商和没主见的人;《昨天今天明天》,则是和官方叙事相反的态度。

现在春晚舞台上还讲究这个的恐怕只有开心麻花。

《走过场》,讽刺的是形式官僚主义;《占位子》,聚焦的是教育公平。

《扶不扶》则是当年热议的老人摔倒了到底扶不扶。

但总体和之前的相比,味道还是淡的。

到底差距在哪儿,差在是否接地气。

都说艺术来自生活但高于生活,但很多小品,我们不相信是老百姓的生活,是老百姓说出来的话。

比如赵本山和宋丹丹的 " 白云黑土 " 系列,笑料都脱胎于生活的逻辑。

黑土耿直,白云虚荣,一个低调生活,一个爱装名人,两者形成鲜明反差。

河马哥最喜欢的两人的《策划》,一个公鸡会下蛋的故事,却结结实实的讽刺了炒作者和看客。

白云大妈想靠家里的公鸡再火一把,合同签了,广告费也拿了,公鸡却被儿媳妇炖了。

这时候就需要黑土施展口才,让牛群把整只鸡端走,完美化解了危机。

依赖的都是民间智慧,包袱都存在生活日常,自然深入人心。

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欧耶!

河马哥感觉,这离不开赵本山对乡村话题的深耕,对自身生活的感悟。

另一位小品王陈佩斯同样如此,演的是真真切切的都市小人物。

如今的小品虽说反应的普通人的生活,但必须要强调一下咱们老百姓。

然后为了切合主题,制造笑料疯狂加梗,结果只能是物极必反,相当别扭。

以上这些可以让节目审查背锅,另外一部分则要归根于小品演员本身。

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身处娱乐圈的他们,很少能保持初心。

首先就是抄袭,好笑的桥段来自国外的喜剧节目。

抄的少的,在整个作品中相当突兀;抄的多的,故事在文化语境中水土不服。

春晚小品《面试》,和日本 UNJASH 如出一辙

比如贾玲的抄袭三连,还都抄的是同一档节目韩国《寻笑人》。

2014 年江苏卫视的《一起来笑吧》,贾玲在《小哥哥》中饰演一只小鹿,和猎人进行对话。

剧情、服装、台词、甚至是背景音乐都和原版一模一样。

最终被韩国官方投诉到广电总局,栏目停播下架。

然后是 15 年央视春晚上的《喜乐街》,和瞿颖玩 " 女神和女汉子 " 的烂梗。

虽然只有一分钟一模一样,却被本人认为无伤大雅。

但背后,却是对南韩女性歧视现象的进口。

最后一个则是 16 年《欢乐喜剧人》上的《被冤枉的记忆》。

" 风!酷嚓嚓酷嚓嚓雷!嚓酷酷嚓酷酷 ",这段天气舞当时不知道有多火。

三个如何汉化的视频,都可以在 B 站看到。

但依旧是对同一档节目的汉化,咱薅羊毛能不能换头羊薅!

(请把保护河马哥打在公屏上!)

还是《欢乐喜剧人》,第六季白凯南抄袭脱口秀演员张博洋的原创段子。

白鸽几乎照搬复制微博用户天才小熊猫的搞笑长微博。

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了,还是多搞点原创吧!

被抄袭者的声明

换个角度河马哥也能理解,影视演员疯狂扎戏,喜剧演员还不能扎个节目。

很容易就能够发现,喜剧节目换来换去都是那一拨人,没有新鲜面孔。

不断压缩的创作周期,导致节目质量也跟随下降。

更恐怖的是,同一个节目刚表演完,换个台依旧换汤不换水,观众怎么会不审美疲劳。

逐渐不买账的观众

比如宋小宝的巅峰之作,恶搞《甄嬛传(电视剧)》的咖妃。

先是出现在了 20150613《欢乐喜剧人》第七期,之后便来到了隔壁台的《王牌对王牌》总决赛。

走点心小宝

而这些,都和小沈阳不演小品的原因一一印证。

吃惯了喜头悲尾红利的喜剧人,想要换个思路,恐怕太难。

电视上的小品好看,这才是见了鬼。

《《《 我们想看什么样的小品

河马哥吐槽烂片时,后台总被演员粉丝评论你行你上。

本着我行不行我都不上的原则,结合学者的思辨,说说我们想看什么样的小品。

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就总结的相当到位。

首先是讲人话,演人事,接地气,说生活。

" 小品是生活的积累和提炼,没有格调格局,是因为没有贴近生活。"

第二点便是要补充新鲜血液,别再是老一套了。

" 当前小品人才队伍严重固化,年龄老化,能力弱化,归根结底是缺乏新人。"

这样出来的小品,才能逗人一笑。

尽管有梁宏达坐镇,最后大家可以来做个竞猜:

你感觉今年的春晚小品,哪些网络烂梗出现在舞台上呢?

参考资料:

1. 向云驹 . 小品没有艺术归属的现状亟需扭转 [ D ] . 文汇报 .2020-5-18(4).

2. 赵娟 . 从《欢乐喜剧人》看我国小品艺术的嬗变 [ J ]. 西部广播电视 .2015,(21).

3. 章肖华 . 小品语言的特色分析 [ J ] . 大众文艺 .2013, ( 01 ) .

4. 崔伟 . 关于当下小品创作与艺术定位的一些思考 [ J ] . 曲艺 .2020, ( 02 ) .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