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莫道世间少温情 热心人助您释就业误区 /

莫道世间少温情 热心人助您释就业误区

本报于上期刊登了“一位失意博士的愤懑呼喊”之文后,引起了读者群中的很大反响,议论纷呈,万般感叹,同时也唤起热心人的关怀之情。最近忙着帮助新移民专业人士排忧解难的汤友志博士,就通过本报马上联络了这位博士,帮助他寻找专业所长的工作。热切之情得到人们的赞扬,但汤友志对此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举手之劳,每一个有工作的华人都应当帮助新移民推介一些工作机会”,其言确实令人感动。

而在另一方面,多年指导新移民专业归队的汤友志,也对现状及新移民“误区”谈及了许多看法,对初来乍到的专业人士,确是不得不听的良言。

现任加拿大 Jacques Whitford 环境公司空气质量安省营运总监兼环境科学部经理的汤友志,在八十年代自大陆留学加拿大,获取化学博士学位。以后在加拿大 Concord Environmental、Bovar Environmental、 Conor Pacific 等环境谘询公司任高级主管职位,也曾任加拿大最大工程公司 SNC-Lavalin 在多伦多的空气质量部门经理兼首席科学家。一路走来他非常熟悉一个专业人才在加国求职的艰辛,近年来他参与更多的社区活动,将其经验与新移民分享。

为了帮助新移民融入主流专业圈,他与新成立的“新起点环保俱乐部”的举办专业活动,推动新移民对加拿大环保行业发展机会的了解。另外他还主持加拿大新起点联盟和世纪政坛网站举办的“工科新移民就业之路” 论坛,想方设法帮助新移民同胞少走弯路,尽快专业归队。

按加拿大的游戏规则来做事

汤友志特别强调的是加拿大的游戏规则,他认为,许多新移民以工程师资格移民加拿大,但中国大陆工程师概念、内涵与加拿大往往有很大的差别,有些根本就没有对应的专业,即使一些名词一样的职称,内涵也完全不同。有一位女士拥有大陆水力资源工程师资格,但穷极所有网上资料,都找不到相应的专业,后来他建议试以水力资源管理再查找,结果就找到一大堆资料。而且中国大陆设计院往往专业分得很精细,在加拿大就很难找到相应的职位。

他举了一个普遍的例子,不少新移民介绍自己经历时,都会提到自己从工程设计到作图一整套工作经验,但加拿大的雇主第一印象是其中必有一个环节是假的,因为加拿大工程师是不作图,这种不同规则也造成了新移民就职沟通的很大困难。

他又指出,同样中加两国的工程职位性质上也有很大不同,加拿大一个工程学毕业生,在接下一个项目后,会由A跟到Z,负责整个项目管理,包括对外的联络、合约等,中国来的工程师虽然技术很精,又有经验,但因业务分得很细,其只能负责其中一部份的技术工作,其他做不了,就是简单的电话对外沟通能力也有问题。而加拿大毕业生全盘接手,真的遇上困难技术问题,他可以找他的BOSS来解决,所以对一个雇主而言,该如何取舍就很清楚,新移民没有让雇主产生一种信心。

他提到他认识一位新移民的经历,这位工程师经过辛苦努力,终于如愿在一家工厂找到一份流程工程师的职位,但做了2个月后自己就做不下去了。因为工厂工人不管遇什么事都会找到他,他们不会分化学、土建或是机械等,什么他都需要管,最后他做不下去,这就有一个工作适应性问题。

给了你工程师资格 你敢不敢签下字

汤友志表示,现在华人社区组织都在向政府反映海外专业资格认定的问题,但延伸更深的问题是,当你有了一年加拿大工作经验,顺利拿到了P.ENG职称,就能够找到专业职位吗?国内工程设计院很大,分工很精,万一造幢楼或桥塌了,设计院会负责,但在加拿大那个工程师签下字,房子塌下就要他负责,甚至坐牢,给你这个权力,新移民根本就不敢签这字。

另一方面,新移民硬技术很精,但完全不熟悉加拿大软性的附属东西,如建构、消防条例等等,雇主不会去看你准备很好的履历介绍,五句话一问,可能新移民就谈不下去了。这只有内行人才能看出问题的死结。而且新移民还面临一个语言沟通的问题,话都听不清,开口也有困难,有项目在手中也无法完成。

所以他认识的不少在国内已是总工程师的新移民,在这里不得不从基础做起,先熟悉环境再图发展。

熟悉加拿大 应要求政府增加与雇主接触机会

汤友志并不认为自己有找工的灵丹妙药,同时也不认为一味寻求新移民海外专业资格承认是最终解决问题的方法。他表示,美加互相承认专业学历、资格,政府有无可能因为1%的新移民去修改审批条例,最终影响到本国专业人士在美国资格认定的问题,这是不太可能的。就像姚明去NBA打球,就是名气再大,也不可能要求NBA改例,以国际规则比赛,来到这里就应按这里游戏规则来做。

他续称,即使新移民一来就获发P.ENG牌照,也不代表就能找到工作职位,加拿大本国毕业生中还有很多失业工程师,雇主关心的不是你的职称,关键是你能不能做事,能不能做这里的事。

汤友志认为,新移民要被认可经验及技术,最关键的还是要求政府能创造更多机会,让雇主与新移民接触,以试用或是兼职等多重方式,带领他们入行,然后发现他们的潜力。否则,基础都没打好,求职困难更大,比如有些人去求职对于一些加拿大特别的专业缩写名词都不熟悉,不知道讲什么,实际上一讲就会,只是没人会教这些,工作培训、介绍都不会讲解这些,这只有适应这里工作环境才能了解。

汤友志希望新移民一步步从基础做起,但不要悲观失望,当人生不去积极进取,所有的希望都失去了。(文/王迅雷)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