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盛赞 专家剖析天问一号着陆火星成功原因
亲中共的多维报道:5月15日,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德国主流媒体纷纷对此进行报道,并聚焦火星着陆的攻关难度和复杂性。一位专家也分析了中国成功的两点原因。
5月15日,德国《每日新闻》网站发文称,根据祝融号火星车发回遥测信号确认,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这是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而飞往以及登陆火星,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极其困难的”。
德国《柏林早间邮报》指出,中国首次尝试登陆火星即获得成功。天问一号探测器从发射到进入环绕火星轨道、再到着陆,各系统始终工作状态良好。无论是4月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全面开启了中国空间站的建造,还是将于5月和6月分别实施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以及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发射,都意味着中国正稳步推进其重大航天计划。
德国《亮点》周刊5月15日报道称,目前人类火星探测任务成功率仅有50%左右。
《德国之声》网站的报道,同样重点聚焦了着陆火星的难度。根据文章援引的数据,人类航天史上,除了12台成功着陆火星的探测器(包含5台火星车),至少有6台火星探测器在着陆阶段发生故障导致任务失败。报道表示,全球的科学家希望,祝融号火星车能够考察火星的永久冻土层,传回此前不为人所知的地质信息。
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表面模拟图。(Twitter@Gwadar_Pro)
第一个成功的原因是,长期以来,中国航天事业方向统一、目标明确。每5年,就会制定任务规划。同时,航天工程是系统工程。比如,嫦娥五号10年建设过程中,中国几千个单位、几十万科研人员参与工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6年建设过程中,有8大分系统、400多家单位、30余万名科研人员参与工作。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近30年的建设历程中,还有来自全中国110多家科研院所、3,000多家协作单位的,数十万科研人员的努力。
作为中国首次向火星发射的探测器,天问一号不仅仅环绕火星飞行,还释放祝融号火星车着陆,一步到位地实施绕、落、巡三大任务。而美俄等国早年开展火星探测时,都是从飞掠、环绕等相对简单的任务逐步过渡到释放着陆器。
意大利博洛尼亚射电天文学研究所的行星科学家奥罗西(Roberto Orosei)此前对《自然》杂志表示,祝融火星车如果着陆成功,就意味着中国只用一次任务就实现了美国耗费数十年历经多次任务实现的目标,这将是巨大的飞跃。
香港、澳门地区的很多高校和机构,也都参与了研发。其中,香港理工大学为嫦娥三号、四号研制了空间精密机械相关产品,为嫦娥五号研制了采样装置;澳门科技大学为天问一号,开展了火星大气环境仿真分析等工作。
第二个成功的原因是,自主创新。中国突破并掌握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逐步实现关键元器件自主可控。其中,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实现了关键器部件100%国产化。
生活服务
-
坏球时报@ 2021-05-15 21:00您已点过赞CG画的不错。报道时一会说德媒,一会所意媒,哪位专家说的不知所云。不过意思说到了,就是把自己夸了一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