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新冠手臂、吸汤匙万磁王都是怎回事? /

新冠手臂、吸汤匙万磁王都是怎回事?医生解答

新冠手臂、吸汤匙万磁王都是怎回事? 皮肤科医师给解答。(示意图/Shutterstock)

随著国内民众施打新冠肺炎疫苗人数逐渐增加,越来越多人在媒体上或社群网络上描述一些各式各样的不良反应,也引起了不少讨论,台大医院皮肤部朱家瑜教授特别将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后的常见皮肤反应整理成问答集如下,当中也包含近期被热烈讨论的莫德纳手臂、万磁王等网友热搜问题。

Q1:最近网络与新闻盛传打完新冠肺炎疫苗后,手臂竟然能够吸住汤匙或其他金属物的照片,请问是施打疫苗后的副作用吗?

A1:其实人体皮肤本来就可以吸附一些汤匙或金属物品,相关新闻从2008年到2016年在世界各国都有报导,也有许多科学家做了一些研究,证实这些并非人体有磁力,而是皮肤上的皮脂或分泌物造成的吸附现象,因为只要在皮肤上涂抹滑石粉后,这样的吸附现象就会消失。

最近2个月,类似的新闻与影片在世界各国被广为传播,因此近几周,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出来辟谣,包括美国疾病管制局(CDC),以及诸多欧美科研机构都发声明驳斥相关谣言,也请民众不要以讹传讹。

Q2:施打新冠肺炎疫苗的常见皮肤反应有哪些?

A2:在2021年7月的美国皮肤科医学会期刊中发表了一篇世界各国414位民众接受新冠肺炎mRNA疫苗后皮肤反应(83%施打莫德纳疫苗、17%施打辉瑞/BNT疫苗)的分析报告,其中最常见的4种皮肤副作用包括:

1.延迟性大型局部反应(delayed large local reactions),又俗称“新冠手臂”。

2.局部注射处反应(local injection site reaction)。

3.荨麻疹反应(urticarial eruptions)。

4.全身性过敏疹(morbilliform eruptions),也称作“麻疹样药物疹”。

其他还有一些比较少见的副作用,例如:冻疮样病灶、肢端红痛症、原有皮肤病恶化、玫瑰糠疹、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填充物注射处(例如原本脸上打过玻尿酸的地方)红肿等各式各样的皮肤疹。

Q3:什么是“新冠手臂(COVID arm)”?

A3:就是前面提到最常见的皮肤反应,正式名称是“延迟性大型局部反应”,根据2021年7月份美国皮肤科医学会期刊的报告,大多数是在施打莫德纳疫苗的人中出现,占全体通报数的94%,其中大部分的人(66%)是在第1剂后产生此反应,约有30%通报者是在第2剂后产生;至于在通报打辉瑞/BNT疫苗出现皮肤疹的人之中,则分别有15%与18%在第1剂与第2剂后出现此反应。

不过,大家也不需要太担心,因为在莫德纳的临床试验中,在全部受试者中只有0.8%的人出现“延迟性大型局部反应”。而且这种反应在施打第2剂时,发生的比率更低。此外,我们在台湾施打AZ疫苗的族群中,也看到好几例新冠手臂的案例。

此反应的特征是大约在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后大约7至8天发生,在打过疫苗的手臂上会肿一大包,又肿又热又痛,可能会有点痒,很像大家平常熟知的蜂窝性组织炎。

新冠手臂正式名称是“延迟性大型局部反应”,施打疫苗的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灼热的肿包。(图/书田诊所提供)

目前推测“新冠手臂”有可能是对疫苗中的赋形剂——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过敏所造成,一般大约3至4天之后就会逐渐消退,最长甚至可达25天。

一般建议可以局部冰敷红肿部位来改善症状;如果真的很肿痛,也可以使用口服抗组织胺加外用的类固醇药膏,有时可以加止痛药来治疗。而且,这样的人还是可以打第2剂新冠肺炎疫苗,而且通常第2次再施打同一种疫苗时,虽然会更快出现红肿,但反而症状会比较轻微也比较快消退,甚至有约一半的人没有出现新冠手臂反应。

Q4:我本来就有荨麻疹或是皮肤过敏,可以打新冠肺炎疫苗吗?

A3:虽然在常见的4种皮肤副作用包括了荨麻疹反应,但是经比对分析后,发现这些副作用的发生与原先通报者是否有荨麻疹或过敏体质无直接关系。因此,目前认为原本有荨麻疹或皮肤湿疹的人,还是可以接受新冠肺炎疫苗。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