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何频:海外中文媒体的变色 /

何频:海外中文媒体的变色

一个民族的品质住往反映在媒体上。我不能说多维一定会成为海外品质最好的新一代中文媒体,但是我相信真正具有专业人格的中文媒体将会出世,因为我们在期待,因为我们民族的品质在提升。

主持人将我安排在最后发言,是因为我的发言最不重要,还是最重要?我这是句玩笑,但我想比喻的是,东西方对此可以作出完全两极的解释。在中国人的活动中,最好的往往先出场;在美国人的活动中,最好的往往最后出场。我们是在美国的华人,我们以谁为标准?这可能是华人永存的困惑。我今天要谈的是,海外华文媒体的困惑,也会谈变化和趋势。信口而谈,却是我从事华文媒体工作所累积的真实感慨。

中文媒体的媚俗和副刊

我最近和北京一所大学的朋友通电话,这是位教授,他说你老是赞扬"西方媒体比中文媒体专业",最近《纽约时报》黑人记者造假的丑闻你怎么说?我说,这在西方媒体中当然是丑闻,但在中文媒体中是丑闻吗?如果这在中文媒体中是丑闻,我看绝大多数中文报纸的总编辑都可以辞职了!

这不是夸张,东西方媒体在专业上的差距就有这么大。这绝不是说西方媒体没问题,西方媒体问题也多多,但和中文媒体的问题不在一个层次上。就象有的中国学者批评美国,不是批评本身有什?不对,而是容易拿别人存在的问题掩饰自己更本质的缺失。

东西方媒体的比较常常把政治压力作为差别的最根本缘由。当然是这样的。但我接触许多不同政治地区的中文媒体之后,发现除了政治因素外,中文媒体惯于宣传、吹捧,媚俗具有普遍性。李鸿章一百多年前在美国接受《纽约时报》访问时就这样说过。今天依然如此,甚至更严重。我看很多中文报纸,只随手一翻,不能认真看,一看就生气!花钱买报来生气。尽是拍马屁的报纸,有何职业尊严?而西方媒体是以揭露事实真相为基本诉求。我作为中文媒体人,常有一种职业自卑感。

另外,大家都知道,报纸是新闻纸,是呈述真实事件的。但是中文报纸一开始就走了歪路,文人办报,或者是因为政治压力吧,虚构作品成了中文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取了一个逃避责任,又有点不好意思的名词:副刊。

我也是一个喜欢看文学作品的人,但是我认为,副刊和新闻混在一起,会使读者混淆基本的概念。这是对专业性的一种伤害。

多维新闻网和《多维时报》都没有文学副刊,有一些作家朋友常常对我抱怨。但我还是没做文学副刊,不登小说、诗歌,这是多维追求新闻专业性的一种坚守。我比较倾向于让杂志去刊登文学作品。当然,多维很重视文化、文学事件的报导、评论。

我不是说多维在专业性做得很好,我承认多维做得仍然很不够好。我的意思是,多维想学专业性,多维在按照专业性在做。

华文媒体的市场回报率很低

今天侧重讨论海外中文媒体,以我的体验,影响海外中文媒体发展的负面因素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海外华人的"游客"心态,把海外居住地只当成"侨居地",没有心理归属感。例如华人叫"华侨",有的报纸干脆在报纸名称上就冠以"侨"字。这样使海外中文媒体的角色认定有更明显的边缘色彩。

二、海外华文读者分散,不仅仅是指读者现居地分散,而且指读者来源分散,虽然大家都是黄皮肤黑眼晴,但来自港、台、大陆、东南亚,成长背景所形成的阅读兴趣点是有很大差别的,这势必使中文媒体报导点更分散,难以有相对集中的强有力声音。

三、海外华人真正成规模的企业不多,在国内时以为"华侨"就是"富足"的代名词,多是企业家,事实上华人的大型企业极少,中型企业也不多,多数是小型企业,家庭企业,海外华人花钱比较节俭。总之,华文媒体的市场回报率很低,从营运成本上讲很难做到专业化。

四、媒体对从业者的素质需求其实非常高,因为它要影响各个阶层的人。事实上呢,中文媒体对专业人才吸引力太小,薪水低,又缺乏职业荣誉感。

五、海外华文媒体基本上是文摘报,日报周报皆如此。自制内容主要是社区活动看板,深入报导极少。

六、中国人喜欢自己当小老板,也喜欢自己办报纸,北美三四百万华人,多少份中文报纸?日报几十份,周报上百份。表面上很繁荣,其实不是良性兢争,很难产生真正专业性、具有影响力、真正令人敬重的报纸。

讲得不好听一点,大家不是在比好而是在比烂--比成本低,比薪水低,比谁更会抄,比谁更能拍马屁。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

政治心理病变对媒体的压力

更糟糕在于,意识形态、政治纷争使中文媒体的专业性受到伤害。

因为从事媒体工作,我这几年各派的人物都有接触,包括民运的反民运的,亲共的反共的,台独的反台独的,****功的反****功的,也包括北京、台北的官员,我这几年也回过大陆,去过香港、台湾。

奇怪的是,我发现海外华人的意识形态、政治斗争观念比原居地人民要强烈得多,随便就可以给人戴上一顶帽子,同一个人,有人说你是"民运分子",有人说你是"中共特务",甚至有人说你支持台独,说你和****功混在一起。

多维之所以叫多维,简单地说是包容不同声音。但多维也被人戴上不同的帽子:有人说多维为中共宣传,因为播发新华社、中新社的稿件,某某作者是北京某个部的,北京想利用多维传播某些信息;有人说多维有的稿件叫陈水扁为"总统",肯定与台湾有关联;有人说多维帮助中共打压****功,也有人说多维编辑偏向****功成员;还有人说你是美国人的传声筒......

为何如此大的差别,左边的人说你右,右边的人说你左?一方面,可能是多维的稿件处理得不够专业造成的误会。但另一方面,发现海外某些人政治斗争这根弦绷得很紧,把推理、猜测当成事实来传播。

《多维时报》总编辑有一天接到一个电话,对方严厉指责《多维时报》不应刊登一篇批评中国教育体制的文章,说那文章太恶毒了。其实那篇文章是转载中国官方杂志的,《多维时报》转发时的编者按已经作了说明。海外有些人政治上的僵化程度居然比国内人要严重。

你离开中国后可以更爱中国甚至更爱中国政府,你离开中国后也可以痛痛快快批评中国政府,这本来就是海外华人拥有的可以免于恐惧的自由。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的立场、你的私利,就可以任意政治诬陷你看不惯的人。

多维批评过中共某些领导人,也赞扬过中共某些领导人,但在我接触过的众多中国官员中,极少有人因此指责多维(相反,有些官方人士接触我们,恰恰是要听听不同意见);多维批评过李登辉,也报导过台独活动,但在我接触过的众多台湾官员中,没有人因此指责多维。

指责多维亲共或反共的,或跑到官方去诬告多维的,或假传"圣旨"的,往往是一些政治太监。这叫"皇帝不急太监急"。

可是,这种心理病变所形成的力量使华文媒体面临不该有的压力。我不止听一个媒体工作者说过,别跟政治新闻沾边!然而,政治新闻既然正是影响海外华人生活和心理的重要因素,既然大家都非常关心政治的变化和进展,那么治新闻也就正应该是新闻媒体的核心内容之一。

而也有一些媒体,干脆选择靠近某些政治势力。也许这样做更安全。

我在台湾,听过《新新闻》杂志创办人之一司马文武先生讲他们当年怎样躲过当局的新闻审查;我在香港,与新闻界同仁相聚,听他们说为什么反对二十三条立法;我早年在中国大陆,享受过冲破禁区带来的愉悦,而今中国大陆仍有许多理想人士仍在努力。

我们,现在身在自由的海外,为什么自己要放弃自由,为什么不能在新闻的专业性上作出表率?我看到的海外中文媒体其实已落后于港台媒体,也落后于大陆媒体。尤其是大陆媒体进步惊人,如《21世纪经济报导》、《经济观察报》,专业水准超过了海外任何一份中文报纸。

我为他们高兴,也为自已汗颜,在寄希望于中国新闻自由开放的时候,人家已经远远把你甩开了。

大陆新移民对海外中文媒体发展的推动

话说回来,海外中文媒体这十多年也有很大的变化。由于中国大陆经济的强劲发展,台湾失去许多传统海外华人的资源,香港主权回中国,加上来自大陆的新移民增长速度超过港台移民,专业人士多了,定居观念强了,经济条件好了许多,种种因素的作用,使海外中文媒体出现了至少以下变化:

首先对中国大陆官方的态度在明显软化,反映其负面的报导,以及批评的言论都在减少。甚至对中国大陆社会问题的揭露、批判,还不及中国大陆本身的媒体。对西方媒体批评中国官方的文章也少有翻译。

其实,依我的观察,这种软化除了是因为某些媒体老板本身是中国官方体系的一部分外,更多的是主动向北京靠拢,而非中国官方的压力使然。

以我与中国官员接触的经验,他们往往更重视那些比较专业又有影响力的媒体,例如,香港《信报》很多文章对北京的批评非常厉害,但很多高官包括朱镕基、温家宝,就常看《信报》。

另一方面,中国官方自已在香港办的官方体报导尺度越来越大,像香港《文汇报》,独家报导很多;纽约的《侨报》也开始比较客观地报导一些新闻。所以有人说,右报在向左靠,左报在向右走。

第二是港台色彩在下降,有关中国大陆的内容在增加。这些内容除了官方通讯社的电稿外,基本上是文摘。

第三是中国大陆新移民正成为海外中文媒体中的新鲜血液,甚至成为部分媒体的主力。多数新媒体的创办人是大陆新移民。

第四,网络新闻成为年轻移民的最主要消息来源。

第五,中国大陆新移民已成为主要读者,比例或超过五成甚至达六成。

第六,中国大陆新移民在商业上的基础不如港台移民,但经营手段较为现代,发展速度较快,是海外中文媒体的广告收入的新来源。

第七,海外华人经济比较稳定,不太受原居地经济形势影响,受现居地影响也较小,使海外中文媒体的收入也较稳定。

第八,中文媒体资金来源多样化,开始向主流社会融资。如多维媒体公司通过了多次融资,现有二十多个股东,多数股东是美国主流社会的企业家、投资家。股东完全不干涉内容制作,只是通过独立的会计师掌握其开支收入状况。

海外中文媒体的发展趋势

对海外中文媒体的未来趋势,我的看法是:

一、网络媒体将成为海外中文媒体的主体。一则因为海外华人分散,网络媒体的传播方式使受众分散不是障碍;二则新一代海外华人年轻、文化程度较高,网络已是他们最重要的获取信息的来源;三是营运成本较低。

但是,现在真正具有报导能力的海外中文网络媒体极少,多数是抄来抄去,因为没有可以预测的、令人鼓舞的市场回报,独立的海外中文网络媒体获得投资并不多。

另外,网络传播的个人化、随意性,尤其是自由上贴的论坛,使中文网络媒体的可信度、权威性受到质疑。

这是非常遗憾的,论坛本来是多好的传播工具,论坛上本来出现了一批高手,但是现在我们常常没办法重视论坛上的消息、言论。一位在传统媒体工作的人就说,看论坛可能会混淆你的是非观。

二、中文报纸将走向杂志化,更注重深度报导。这主要是人们获取信息越来越容易,报纸必须发挥追击新闻背景的功能,才能赢得读者。

另外,中文周报比日报占据更广阔市场。因为新一代海外华人更多进入主流社会,居住地也更分散,除了少数几个城市可以使日报生存外,大多数地区的华人读者比较容易接触到周报,一周上一次中餐馆或者去一次超级顺便拿份中文周报是常态。

三、中文电视在海外发展处于两难境地:用卫星发射吧,在很多都市不准用户装天线;用有线网络吧,只有在几个大都市可行,在其它地区成本太高。除非传播手段发生变化,否则中文电视在海外只能居于次要地位,影响范围较小。

四、中文广播受制于频道的限制,往住只有区域性影响力。

五、全球的杂志都在走"专志化"道路,面对特殊的读者群。但在海外要寻找一批特殊的中文读者群养活一本杂志不容易。现在的海外中文杂志要么是纯区域、小社区服务性质的,要么是较大媒体的附属品。

最后,我想说的是,一个民族的品质住往反映在媒体上。我不能说多维一定会成为海外品质最好的新一代中文媒体,但是我相信真正具有专业人格的中文媒体将会出世,因为我们在期待,因为我们民族的品质在提升。

(本文根据作者2003年6月8日彼岸文化协会在新泽西主办的海外中文媒体讨论会上的发言整理、补充而成)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