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华人 /
  3. 我对作家琦君的作品有一见钟情的喜悦 /

我对作家琦君的作品有一见钟情的喜悦

中学时代居香港,最喜欢到湾仔一间台资书店---集成图书公司打书钉(看白书)。那时学校老师很少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我第一本自选的课外读物,是《台湾当代女作家散文选》,这本散文集收集了钟梅音、罗兰、徐钟珮、张秀亚、林海音、琦君、谢冰莹、沈樱、艾雯等台湾当代著名女作家的散文。我最爱文集中琦君的那篇《外祖父的白胡须》。这篇散文最后一段是这样的:

“现在,我抬头望蔚蓝晴空,朵朵白云后面,仿佛出现了我那雪白长须的外祖父,他在对我微笑,也对这世界微笑。”我的外祖父在我出生前已离世,我读琦君写她的外祖父,就把他联想成是我自己的外祖父了。

大学时期留学台湾,学校在台北市阳明山,周末我喜欢下山,到有“书店街”之称的重庆南路去打书钉。大学一年级时,我在三民书局看到书架上的一本《琦君小品》,像是他乡遇故知,非常欣喜,在书局内读了一半,然后把它买回来,回到山上把另一半也一口气地读完。这是我第一本完整读到的琦君的书,自此我对琦君的作品, 就是有一种一见钟情的喜悦。

一天, 走进学生活动中心,看到文艺学社布告板上的一幅海报:“琦君女士到文艺学社分享写作心得!”这消息令我感到无限的兴奋!讲座在周六下午举行,地点是逸仙堂。

这天下午,逸仙堂内的演讲室焕然一新,气氛特别轻松,空气也特别清新。当琦君女士踏进演讲室时,大家都兴奋不已。文艺学社社长把她介绍给听讲者时,大家都报以热烈的掌声。琦君女士圆圆的脸,一头卷曲的头髪,矮矮胖胖的身材,长袖衬衫配了件小背心,西装裤,平底鞋,温婉敦厚的样子,就像她写的散文。

一个半小时的演说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很快就过去了。演说完毕,获得如雷的掌声。我战战竞竞地捧着她的《红纱灯》走到她的面前,双手还有点儿颤抖,把书递过去,要求她在书上签名,得以近距离和她接触。她看了我一眼,在书上签上她的名字,“琦君”二字也是圆圆的。之前我还很紧张地向坐在我旁边的同班同学妮子请教,我把书递给琦君签名的时候,该说些什么话?妮子笑着说:

“你就说:‘我很喜欢你的书’这不就行了吗?”可是当我把书递给她时,竟紧张到连这句话也忘了。

大学毕业后回到香港,在中学里当国文老师,每个周末带回家大叠的学生周记和作文,沉甸甸地, 压得我竟没时间再看“课外读物”。

后来移民加国,多少年过去了,有一次回到香港,到铜锣湾逛书店,在商务印书馆看到书架上一本三民书局出版的《永远的童话---琦君传》,作者是宇文正。翻开一看,始知琦君女士已于二零零六年辞世。

从大学毕业到琦君辞世,这些年间,琦君的书一本接着一本的出版。散文集有《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母心似天空》、《灯景旧情怀》、《水是故乡甜》、《此处有仙桃》、《玻璃笔》、《琦君读书》、《我爱动物》、《青灯有味似儿时》、《泪珠与珍珠》、《母心、佛心》、《一袭青衫万缕情》、《妈妈银行》、《万水千山师友情》、《母亲的书》和《永是有情人》, 都是我没看过的。

回到加国以后,我在三民书局的网络书店上,把琦君的所有作品都全部买回来了。我新读、重读琦君的作品,读一回有一回的感动。她的文章,总是令人百读不厌,弥久常新,使人爱不释手。

琦君本名潘希真,一九一七年出生于浙江永嘉(今温州瞿溪),十二岁随父母到杭州居住和读书。一九四一年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后来求学与就业,均在江浙两省,曾执教永嘉中学(今温州第二中学)。一九四九年离开大陆到了台湾定居,曾任教于中央大学,文化大学等中文系。一九八三年随丈夫李唐基旅居美国纽约,二零零四年返回台湾定居淡水。

二零零一年秋天,琦君荣归故里,回到故乡瞿溪,受到老中青三代和当地学生的热烈欢迎。二零零六年病逝于台北,享寿九十。出版作品四十余种,包括散文、小说、儿童文学、诗词评论等,作品曾被译为英、韩、日文。多年前,温州故居被地方政府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并修缮为“琦君文学馆”。二零零五年,台湾中央大学成立“琦君研究中心”。

琦君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深具影响力的著名作家,以散文饮誉文坛。在台湾,整整影响了好几代的读者,享有极高的荣誉和地位。多年来, 人们对琦君的散文推崇备至, 甚至誉为“琦君的名字几乎就是现代散文的代称”。她的散文多达十多篇被选载于《读者文摘》,是被选载文章最多的华文作家。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初期,琦君的散文在大陆出版,引起国内读者的关注和喜爱,掀起了阅读琦君作品的高潮,其作品入选中国现代文学馆《台湾当代著名作家代表大系》丛书。

琦君小名“小春”,她的童年,宛如一部引人入胜的童话。琦君凭儿时记忆,用朴素自然的文字,素淡温厚之笔,情真语挚地记述了在温州故乡纯真欢乐的童年故事,以及对生活里围绕她身边的家人、师友的怀念。人物描写细腻,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谱写温馨的人情之余,同时也表达了她对乡土的眷恋情怀以及深沉的乡愁。

这些在家乡的人物和童年故事,随着她飘洋过海到了台湾,在她笔下化成了一篇又一篇隽永晶莹、温柔敦厚、情思细腻、人情醇美的散文。她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和美好的心灵世界,刻画了美善的人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不论男女老幼,无不被她诚挚温暖、真情流露的文字所吸引与感动。她的文字世界隽永有情,充满温柔敦厚的人情,有着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襟怀,让读者学会了体恤与包容。读琦君的散文,我们彷佛进入一个平和、温暖的天地。在琦君笔下,“母亲”永远是个写不完的题材,亲情与怀旧,是琦君散文的核心和主要题材,情是她文章中不变的基调。“以纯情、淳朴、善良的感情,传达真、善、美的思想,表达积极向上的人文主义精神。”“琦君的文学世界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人性、人伦、人道、人情的精神世界。”(章方松:《琦君的文学世界》)

琦君的读者遍及海内外,从七岁到七十岁,不同世代的人都喜欢阅读她的文章。她的多篇文章被编至国内外教科书,她的散文陪伴着很多少年读者成长,是他们难忘的阅读经验。她的读者可是一代传一代,她温馨的童年故事,曾伴这一代年青人走过学生时代的岁月,体会到什么叫做真善美,感动过无数学子。永远写不完的故乡题材、笔下的童年世界和生活感想,温暖过多少读者的心。

二零零四年琦君回台不久,三民书局特地为她安排了一个“琦君迷同学会”的聚会,邀请琦君的老友和琦君的读者一起来参加。很多读者坦言是“读琦君的作品长大的”,真诚地向琦君表达内心的感谢,因为琦君的书抚慰了他们内心的不宁、重建他们对人间的信心。

虽然我无缘参加三民书局那天举办的“琦君迷同学会”,亲自向琦君女士表达我对她作品的喜爱,可是,我也是个彻头彻尾、标准的“琦君迷”!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