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什么样的家庭出学霸?大数据颠覆常识 /

什么样的家庭出学霸?大数据研究颠覆你的常识

对于家长来说,如何教育孩子,本来就是一个千古难题。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成年人的世界里,时间和金钱有限,而且很多情况下时间和金钱又只能二选一。就像有网友所说:

996的家长们并没有时间和能力陪孩子,抱歉了。

到底是应该为了多陪孩子而牺牲工作和收入,还是努力赚钱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经济条件?在如何教育孩子这个千古难题中,究竟哪些因素在起作用?

我们来看一项研究。1990年代美国教育部发起的一个研究项目——“童年早期的纵向研究”。

研究人员精挑细选了16个(8组)可能跟儿童教育有关的常见因素,然后收集数据,分析这16个因素是否跟孩子的成绩有相关性。

我们先说结论,如果你对研究过程和数据分析不感兴趣,直接记住这些结论就好了。

以下是与孩子学习成绩高度相关的8个因素:

父母学历高

父母拥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

母亲在生育第一胎时的年龄为30岁或30岁以上

出生体重低

父母在家讲英语

是被收养儿童

父母参加家长教师联谊会

家中藏书多

以下是无关的8个因素:

家庭完整

父母最近搬入了条件较好的小区

母亲在孩子出生后至上幼儿园之前不工作

参加过启智计划

定期随父母去博物馆

经常被打

经常看电视

几乎每天都听父母读书

01 父母学历高 vs 家庭完整

有关:父母学历高

父母学历高的孩子学习成绩更好,这个符合大多数人的认知,并不让人意外。

但需要注意的是,该研究只能证实相关关系,我们并不清楚因果关系。到底是高学历父母把基因遗传给了孩子,还是这样的父母更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再或者是高学历带来高收入,这样的父母有足够的钱让孩子择校或上补课班,我们就不知道了。我们只知道高学历父母的孩子确实赢在了起跑线上。

无关:家庭完整

而家庭是否完整跟孩子学习成绩无关,这个稍微有些意外。这个结论告诉我们,“为了孩子凑合过吧”是没有必要的,孩子可能并没有成年人想象得那么脆弱。

02 父母拥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 vs 父母最近搬入了条件较好的小区

有关:父母拥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

这个跟上一条比较相似,同样也并不让人觉得意外。家庭条件更好的孩子确实赢在了起跑线上。

无关:父母最近搬入了条件较好的小区

单纯改善居住环境并不能提高孩子的成绩。所以重点还是在于家庭内部,跟你的邻居们可能关系不大。别人家的孩子成绩多么好,跟你家孩子确实没关系。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项研究没有涉及学区的概念,我们不知道学区房(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是否能孩子成绩有关。

03 母亲在生育第一胎时的年龄为30岁或30岁以上 vs 母亲在孩子出生后至上幼儿园之前不工作

有关:母亲在生育第一胎时的年龄为30岁或30岁以上

如上所述,这只是相关性研究,我们很难梳理处确切的因果关系。或许因为接受过高等教育、事业有成经济条件不错的女性很难在30岁之前生孩子。

无关:母亲在孩子出生后至上幼儿园之前不工作

全职妈妈对于孩子的成绩没什么帮助。

04 出生体重低 vs 参加过启智计划

有关:出生体重低(负相关)

出生体重低的孩子跟其他孩子相比,学习成长不好。这可能是因为先天发育不良,也可能是因为无法保证孩子健康出生的父母经济状况及文化素质并不好。

无关:参加过启智计划

启智计划是美国政府搞的一种学前教育,目的是保障一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获得教育公平的机会。但看来这个计划没啥用。

05 父母在家讲英语 vs 定期随父母去博物馆

有关:父母在家讲英语

请注意,这是美国的研究,不是海淀的研究,英语是美国孩子的母语,美国父母在家讲英语很正常,海淀的父母并不需要在家讲英语,或许在家说普通话就够了。

无关:定期随父母去博物馆

所以放过博物馆吧!别带熊孩子去博物馆了!

06 是被收养儿童 vs 经常被打

有关:是被收养儿童(负相关)

被收养儿童的学习成绩低于平均水平,也就是说,养父母给的相对优越的后天环境仍然很难弥补亲生父母造成的先天不足。这个结论跟第04条相似,可能会让人觉得不舒服,但事实就是这样。

此前我们在介绍《基因组:人类之书23章》这本书的文章中也说过,孩子的智力可能跟基因有关,后天教育固然有用,但不能改变一切。

无关:经常被打

再次证明通过暴力手段无法真正解决问题。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是“无关”而不是负相关,被打的孩子并没有变得更差。

07 父母参加家长教师联谊会 vs 经常看电视

有关:父母参加家长教师联谊会

愿意去参加联谊会的父母可能会更重视孩子的教育。

无关:经常看电视

经常看电视并不会让孩子的成绩变差(当然也不会变好)。这项研究后续也加入经常玩电脑的研究,结论同样是跟孩子的成绩不相关。那么有些时候真的是没必要剥夺孩子童年的快乐。

08 家中藏书多 vs 几乎每天都听父母读书

有关:家中藏书多

这跟前面几项说明的问题差不多,藏书多的家庭中,家长的文化水平和经济条件可能更好,也可能会更重视孩子的教育。

无关:几乎每天都听父母读书

灌输式的教育方法真的没什么用。

小结

最后我们来看看这个研究靠不靠谱。

首先,样本量有2万多,跟同类研究相比,这数据足够“大”了。样本的构成是幼儿园到五年级的儿童,将性别、种族、家庭背景等属性按美国小学生总体实际情况比例设定后,在各地随机抽取。

研究中需要对家长及教育工作者进行采访,比如会问家长是否打孩子、多久打一次等敏感问题,在采访过程中,项目组会给受访者提供一个安全的、私密的采访环境,确保受访者没有动机说谎。

可以说,这项研究很靠谱了,研究结论是可信的。

总结一下研究结论,你会发现孩子学习成绩其实跟父母本身的属性关系更大,跟父母怎样对待孩子反而没什么关系。比如,父母的学历、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母亲生育时的年龄等等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成绩,这些属性其很大程度上在孩子出生之前就已经确定了。

也就是说,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孩子就会有什么样的学习成绩。

而父母跟孩子之间的互动,反而相比之下显得不那么重要。如果你自己本身不那么优质,无论是在家当全职妈妈,还是带孩子去博物馆、给孩子读书,都起不到什么积极作用。

所以,在要求孩子取得什么样的成绩之前,先努力提升自己吧,自己足够优秀,孩子才能成绩好。说句不好听的,骂孩子之前,先看看自己配不配吧……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