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征伐匈奴44年劳民伤财 此举到底对不对? /

征伐匈奴44年劳民伤财 此举到底对不对?

我们知道,汉武帝在位54年,其中有44年都在与匈奴作战。而如今的人们一提起汉武帝,也总是会联想到卫青、霍去病横绝大漠、封狼居胥的故事。

可以说,汉武帝的一生,与征伐匈奴是紧密相连的。说汉武帝一朝的历史,就不能不说其征伐匈奴的历史。然而,对于这件在汉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事件,千百年来人们的评价却褒贬不一。

有人认为征伐匈奴是必要且必须的正义之举,并将汉武帝誉为捍卫华夏文化发展、拓展中原王朝版图的英雄;也有人认为征伐匈奴正是汉武帝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的表现,它给国家、百姓乃至整个华夏文明带来了重大灾难,因此汉武帝其实是和秦始皇相仿的暴君。

那么,这两种评价究竟谁对谁错?汉武帝征伐匈奴到底应该不应该?

刘彻(公元前156年 -前87年),即汉武帝

汉武帝:国仇与家恨,让我罢手也不行啊

对中国历史稍有了解的人们都会明白,中原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政权之间的冲突,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屡见不鲜。到秦始皇一统华夏后,虽然“却匈奴七百余里”(《过秦论》),但并没有消除其对中原王朝的威胁。西汉建立不久,匈奴即与大汉刀兵相见,拜登之围更是成为西汉初年的帝王们挥之不去的梦魇。也正因为如此,从高帝刘邦起,惠、吕后、文、景先后五代帝王都选择以和亲的方式与匈奴保持和平,以便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但是,和亲之策只能略微缓和双方的矛盾,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汉匈之间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冲突。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冬,刚刚把宗室女嫁过去的汉朝就遭到了匈奴的猛烈攻击,老上单于率领的14万骑兵一路之上如入无人之境,甚至打到了距汉都长安只有百余里的今陕西岐山、淳化一带,大有进攻长安之势。

可见,对汉朝来说,强大的匈奴就是悬在自己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有它在,汉朝就别想着能够安心发展。在这种大形势下,由吕后、文、景这样的明主当政,还可以做到内外兼顾,使国家不至于出现大乱。但如果一个庸主即位,国内诸侯王蠢蠢欲动,国外匈奴大兵压境,汉朝将会怎样恐怕不用多想就能明白。

西汉 匈奴版图

因此,武帝即位之前的文景之治,虽然是值得称道的盛世。但盛世之下,隐患也极大。隐患之中首当其冲的,就是随时可能在背后砍上一刀的匈奴。所以,早在景帝时期,便开始以李广、程不识、郅都等悍将统精兵戍边,并大力推行马政,为的就是有朝一日向北用兵,彻底消除匈奴之患。

只不过当时汉朝的社会与经济条件仍不成熟,景帝虽然对匈奴进行了一定的反击,但依然采用了以和为主、以战为辅的对匈政策。等到武帝主政,面对着一个随时可能吞噬自己的国家、且曾经让先祖苦不堪言的敌人,而恰好自己手里掌握了复仇的资本,那么为什么不趁此时机争取主动?不管是为报国仇还是家恨,武帝都有理由向匈奴开战。

我们常说,一代人有一代人应该做的事。吕后、文、景完成了汉朝的休养生息。到了武帝,如果还继续依靠和亲维持着虚伪的和平,一旦匈奴大兵压境,海湾战争中科威特“国富兵弱”的惨剧就该上演了。要是那样,武帝就不单是汉朝历史的罪人,恐怕也会被刘氏宗庙所不容。

刘启(公元前188年—前141年),即汉景帝

两大文明的冲突,其结果决定了历史走向

尽管二战以来,各民族、各国家一律平等的原则已经深入人心。有人从这一理论出发,认为汉匈之间的战争实际上是中华民族的内战,谁也谈不上有理。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看到,西汉所代表的农耕政权,它的文明程度要远高于以匈奴为代表的游牧政权,前者相较后者,对推动历史发展的贡献也更大。

而匈奴对西汉的入侵,无疑是对先进文明的巨大破坏和摧残。比如前文所述的文帝十四年的匈奴南侵,“杀北地都尉卬,虏人民畜产甚多;遂至彭阳,使奇兵入烧回中宫”(《史记•孝文本纪》);文帝后元四年(前160年),匈奴“大入上郡、云中各三万骑,所杀略甚众而去”(《史记•匈奴列传》)。匈奴骑兵所到之处,烧杀抢掠、赤地千里,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其严重的灾难。

孝堂山画像石,左侧的匈奴战士被右侧的汉军碾压(胡汉战争拓片)

可见,如果西汉在经济已经有了较大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后,还继续对匈奴采取守势,那势必会遭受更惨重的物质损失。尽管发动战争同样要对经济生产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但正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果坐等匈奴进犯,那可就不是单单影响经济生产那么简单了。而我们看正是在汉武帝大规模对匈奴用兵后,史籍上关于匈奴来犯时血流成河的记载便越来越少。

正因如此,虽然汉武帝未能彻底消灭匈奴,却让西域各国见识到了西汉的实力,为华夏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安全、稳定的外部条件。与此同时,通过汉匈战争的一个副产品——丝绸之路,华夏文明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生产方式得以不断向周边辐射,这对促进整个亚洲乃至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诚然,西汉百姓为武帝的大规模用兵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但这一代人的代价,换来了几代人的太平,这是值得的。抗美援朝的历史贡献,不也正是如此吗?

(古代)丝绸之路路线图

评价历史事件,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我们必须承认,战争是残酷的。《老子》有言曰:“大兵之后,必有荒年。”无论是现代战争还是古代的战争,战争的发生肯定会带来经济凋敝、百姓困苦、社会动荡等一系列后果。汉武帝对匈奴持续长达44年的用兵,自然也给西汉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以致“天下萧然,财力耗矣”(《资治通鉴》卷十六)。

加之武帝本人好大喜功、征伐无度,甚至于几乎就要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对于这一点,我们无须隐晦,更不用为其辩解。但应该明白的是,不能因为汉武帝征伐匈奴给西汉的百姓及整个社会带来了灾难,就批判其征伐的动机、否定其征伐的意义。假使没有汉武帝的征伐,不要说西汉能否延续二百余年,就是“五胡乱华”也根本不用熬到400多年以后的西晋才出现。

尽管毁誉参半,但汉武帝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成功扭转了西汉在汉匈关系中的被动地位,既拓展了汉帝国北部边疆,为农耕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安全屏障,又第一次将中原政权与西域政权联系在一起,将中原文化先进的思想、技术、机制发扬光大,使西汉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国际意义的大帝国,这足以证明汉武帝的历史功绩是不容抹杀的。

西汉与匈奴的战争

历史一再证明,国家的安定与繁荣,是靠拳头来维护的。汉武帝对匈奴的征伐,既是大汉王朝的立国之战,更是华夏文明捍卫自身安全的正义之战。

我们在今天看待这段历史时,绝对不能只盯着那些负面影响而脱离当时的时代背景。对比后世的西晋、五代、北宋,我们不难明白,汉武帝在具备条件时如果放弃主动出击,西汉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制约;也只有打败匈奴这个劲敌,中原文明才能真正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乐土。

——————

参考资料

[1]《史记》《汉书》《后汉书》《全唐文》《资治通鉴》

[2]姜鹏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

[3]冬郎 《战匈奴》

[4]宋超 《汉匈战争三百年》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 @ 2022-08-29 11:35
    您已点过赞
    如果没有抗美援朝, 今天朝鲜会是一个统一的朝鲜, 美国早已撤军了。 朝战换来的是被西方国家孤立三十年,加上被苏修逼债, 百姓过了三十年的苦日子。
  • @ 2022-08-29 09:55
    您已点过赞
    从当年的眼光是对的,开疆拓土抢夺别人财产是对的,从现在眼光是不对的,现在追求幸福生活追求和平,年代不同了,国家的追求应该不同
  • @ 2022-08-29 09:45
    您已点过赞
    “抗美援朝”还没搞清楚,历史白学了,史书也白读了。成王败寇,中国历史不读也罢
  • @ 2022-08-29 12:52
    您已点过赞

    从当年的眼光是对的,开疆拓土抢夺别人财产是对的,从现在眼光是不对的,现在追求幸福生活追求和平,年代不 ...

    有的人奴性足也不愿意清醒,让他不要舔,当回家做主人,反而不自在了!
  • @ 2022-08-29 14:43
    您已点过赞
    你想说什么?意思打台湾呗?抗美援朝什么历史贡献你应该拓展开讲讲,就好象真赢了似的。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