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封城阻民避震激民怨 官媒:少发牢骚 /

封城阻民避震激民怨 官媒:少发牢骚

中国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星期一发生的6.8级地震目前至少导致66人死亡,另有15人失联,但是省会成都市政当局在地震发生时仍坚持严厉的防疫封控措施,甚至阻止高层公寓居民逃离大楼的野蛮操作引发激烈争论和民众的强烈不满。

中国的互联网和社媒上流传着大量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在地震发生后阻止公寓大楼的住户逃离被上了锁的大堂的画面,社媒上流传的一则朋友圈截屏则显示成都一栋公寓楼的经理下令所有的住户在地震发生时留在各自家中不要外出。

“大家不要下楼梯!!”大楼经理写道。“你们不许跑!!!”

此类截屏和视频在中国互联网上引发强烈的关注和批评。连人民日报旗下一份健康小报的记者都设法打电话找到成都那位阻止居民下楼的公寓楼经理,结果此人坚称,“不管地震有多严重,那也严重不到哪里去。人待家中最安全。”

根据华盛顿邮报的报道,由于此事在中国全境引起轩然大波,有一个自称是那栋公寓楼经理的人事后在网上贴文表示,当经理告诉公寓楼中的居民不要跑时,地震已经结束了,如此说法也就是一个玩笑。

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星期一下午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公里,目前已知至少有66人遇难,250多人受伤,另有15人失联。距离震央226公里的成都市震感强烈,周边很多其他城市也有震感。

路透社引述成都市一位罗姓女国际公关从业者的话说,地震发生时她正在走向她在成都市区的公寓楼,突然看到市民从高层公寓楼中蜂拥而出,神情慌张,因为他们已经从手机中获得地震警报。

“很多人都吓哭了,”她说。“到处都是狗叫,真的非常吓人。”

路透社引述另一位23岁杨姓成都女居民的话说,地震发生时她正在床上准备午睡。

“楼房就一直摇晃,而且一次比一次摇晃得厉害,”杨女士说。“坦白讲,这是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最令人恐怖的一刻。”

美联社引述另一位名叫蒋丹丽的成都女市民的话说,地震发生时,她在31层的公寓内赶紧钻到一张写字台下躲了五分钟,而她的邻居则夺门而出,向楼下狂奔。

“6月份有过一次强震,但是并不可怕。这一次我真是吓到了,因为我住在高层,而且摇晃让我头晕,”蒋女士对美联社说。

泸定地震发生时,成都市2100万居民正在被当局下令居家避疫并参加多轮全民核酸检测。尽管成都单日新增的感染病例微不足道,当局仍称防疫形势“严峻而复杂”。

虽然上述几位成都居民在地震发生时都能看到或与邻居一道夺门而出,逃离高楼,并不是每一个成都居民在地震发生时都这么自由与幸运。

中国互联网上有一段视频显示一群成都居民站在他们公寓楼的大门前,要求开门放大家出去,可是大门另一边的工作人员却拒绝开门,并且手握扬声器大喊大楼并没有坍塌。在互联网上另一段视频中,一名男子使劲摇晃大门上挂锁的把手,他和其他的公寓居民都迫不及待地想逃离他们居住的公寓大楼,但却无奈地被锁在大门之内。

成都市卫健委星期一晚曾对公寓楼居民被锁楼中所引发的争议作出回应,声称在遭遇地震、火灾和洪涝灾害时,人民的生命安全高于防疫封控规定。

泸定地震发生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专题)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专题)分别作出指示和批示,要求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抓紧核实灾情,全力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根据中国官媒的报道,截至星期二上午,灾区已有五万多人被疏散转移,另有1900多名军警抵达灾区参与救援。

地震发生时,四川省电网也遭到破坏,但是经过星期一晚上一夜抢修,目前已经恢复灾区两万户人家的供电。此外,由四川腾盾科创公司开发的双尾蝎无人机,挂载广电侦察吊舱和空中基站设备,也于星期一下午5时抵灾区上空,为当地救援人员和受灾民众提供即时手机通信服务。

胡锡进:四川地震 互联网上第一时间的关注焦点为何偏离了震中?

四川甘孜州发生了6.8级地震,多人遇难。然而网上第一时间的最大热点不是谈论震中情况,而是一些针对成都等地封控管控遭遇地震时的段子。这反映了一个现实,当前这波疫情冲击的人口要多得多,它成了这个时期舆论场上各种纷纷扰扰的“主要矛盾”。

▲四川泸定6.8级地震震中位置分布图。图源:四川省地震局

地震来了,处于封控和管控中的人们该不该向楼外跑?我觉得人是有本能的,如果感觉到危险,向外跑,谁都没有权力进行阻拦。疫情的风险是一个相对长时间里的,而地震的风险是突发、顷刻之间的。躲避地震风险天经地义,它根本不应该是一个问题。因此第一个结论是:你感觉地震了,觉得它对你构成了危险,那你就往外跑,这是你的天赋权利。

然而,非震中地区,特别是远离震中的地方,地震的危险是有限的,如果抗疫的秩序能够保持,而且它不会增加地震被感知时的风险,能保持当然还是保持为好。因为保持这个秩序不是为了政府,而是为了老百姓自己。成都市如果能早些控制住疫情,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活就能够早点恢复,受益的将是全体城乡群众。

但震情到底构不构成危害,第一时间未必所有人都判断得了。比如在成都市,有人可能觉得没事,但有人当时就会很恐慌,忍不住向外跑。我觉得出现一点这方面的“混乱”很正常,基层有看法不一致的情况,不应大惊小怪,更不应被上纲上线。我相信,四川省会针对地震这个新情况及时出台一些相关措施,既安抚当下的人心,也避免出现余震时在非震中地区造成不必要的慌乱。有人通过这次地震,发现小区的消防通道被物业封住了,构成隐患,就很值得改进。

四川今年算是“多灾多难”了,先是干旱缺电,接着暴发疫情,现在又来了地震,一些人焦躁、担心,完全可以理解。此时不在四川的网友们应当多给四川人支持、安慰,不从外部怂恿、加剧川内的情绪波动,消费那里的情绪,以此释放自己的某些不满。四川现在既要防疫,又要抗震,可谓压力山大。那里大多数民众最需要的就是支持和精神鼓舞,是在困难中的不孤独感。关心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但尊重应该是前提。

环球社评:少发牢骚带节奏 面对困难的英雄气是中国社会的强大底气

四川泸定6.8级强震正处于抢险救援关键期。这次地震由于震源浅、烈度高、破坏性强,截至6日下午已造成66人遇难,另有15人失联,令人揪心。此外,川西地区山高坡陡、道路狭窄,一直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区,地震带来的次生灾害风险隐患仍然很大。如何抢抓72小时黄金救援期,“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考验着四川,也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地震发生后,武警、消防官兵、专业医疗队伍以及各方救援力量迅速调动运转起来,快速拧成一股绳,“救人”是灾区内昼夜不停的冲锋号。“生命至上”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有特警徒手“刨”出被埋群众,也有武警战士用手搭出生命通道,还有那些奔向学生的逆行教师们,这些场景令每一个中国人感动。此外,“翼龙-2H”“腾盾双尾蝎”等多架次无人机先后奔赴震中保障通信,也让人感慨,“5·12”地震之后,我们的子弟兵再也不用“盲跳”了。

无论是救援,还是防范发生次生灾害、妥善做好受灾群众避险安置等工作,人民的生命安全都是第一位的,过去中国在多起灾害救援中的表现早就证明了这一点。每当出现破坏性灾害,“生命高于一切”必定是全社会从上到下的共同信念,它也是全社会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情感纽带,更是我们从创伤中重新站起来的信心来源。那些在灾难中的逆行身影,奋不顾身地与时间赛跑,只为不惜一切代价,去抓住每一丝“生的希望”。他们得到了来自中国全社会的敬意。

最近一段时间,四川先后遭遇高温干旱、疫情反弹、地震灾害,加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任务较重,可以说是多重困难叠加、多种挑战并存。这让全国许多网友忍不住表示“心疼四川”“四川太难了”。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和个人齐心协力。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没有多少四川人沉陷在消极的负面情绪中,怨天尤人不是他们的性格,困难同时激发出川人坚韧不拔的精气神。

这股精神在平常时候不显山露水,但一到了危急关头就爆发出强大力量。它是刚刚十几天前重庆扑灭山火时所展现出的感动全国人民的“英雄气”,也是十几年前汶川大地震时让世界震撼的“汶川精神”。它在中国社会薪火相传,不断得到丰富与发扬,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它代表着自强不息与艰苦奋斗,勇敢与团结,不畏艰险与迎难而上。正是这样的伟大精神,才使得我们的民族每每转危为安、不断攻坚克难。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声音,面对困难的英雄气是中国社会的强大底气。在这个时候,全社会应当给予四川更多鼓舞,做他们身后最坚实的后盾。关心可以有很多种形式,同时也必须以尊重为前提。我们注意到,互联网上出现个别掐头去尾的不实信息,或者借“关心”之名发个人牢骚、甚至有“带节奏”之嫌的某些声音。必须要说,借传播不实信息、消费苦难来赚取流量的做法不仅不道德,更是对那些地震伤亡者的极大冒犯,理应受到谴责。

汶川地震后,“川人从未负国,国人亦不负川”这句话在互联网上流传,鼓舞了很多人。经历过无数大小考验的四川,不会被眼前的困难吓退——它还是那个积极乐观的四川,也依旧是那个百折不回、打不垮的四川。我们对四川战胜各种困难充满信心,我们也向参与抗震救灾的各方力量由衷致敬。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