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微软“核弹级”更新:ChatGPT亮相Bing /

微软“核弹级”更新:ChatGPT亮相Bing 免费使用

微软出 AI 大招,正式 " 开战 " 谷歌

自从 ChatGPT 横空出世并持续爆火以来,微软、谷歌这两家硅谷科技巨头之间的火药味就越来越重了。

在昨天谷歌匆促上马了 ChatGPT 的直接竞品 Bard、并宣布了一系列 AI 新战略之后,ChatGPT 背后的 " 大哥 " 微软也连夜广发英雄帖,马不停蹄地召开了一场闭门媒体发布会。当然,这次的主题也是关于 AI。

跟谷歌昨天逐步开放 Bard 和上线服务这种略显保守的表态不同,微软这次显然步子迈得更大、攻势也更加猛烈:会上,微软正式宣布推出集成 ChatGPT 的全新 Bing 搜索服务,以及集成 AI 辅助的 Edge 浏览器。这两项重大更新今天就立刻上线,预计在未来几周内向全球数百万的用户开放。

大约在几周前,硅星人就曾谈论过《微软未来十年的想象力,藏在 ChatGPT 里》,当时关于微软的 AI 战略,还只是在 ChatGPT 突发热潮下一些影影绰绰的猜想。而在今天的发布会上,微软开始逐个证实这些传闻,首轮发布的这两项服务招招攻向谷歌的要害,其在人工智能时代参与争霸的雄心似乎已经要溢出屏幕。

重磅发布集成 ChatGPT 的 Bing 搜索服务,立即上线

当昨天谷歌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布着自家的 AI 计划之时,OpenAI 的创始人 Sam Altman 也在推特上发了一张自己与微软总裁纳德拉的合照,并配文表示期待 " 明天的活动。"

显然,微软这次就是要和 OpenAI 一起搞事情。

图源:Sam Altman 的个人推特主页

今天活动的一开始,纳德拉首先登场就强调了 AI 的重要性。他表示这项技术将重塑 " 几乎所有软件类别 ",甚至可能重塑网络。微软已经在 AI 上研究积淀了多年,对此感到非常兴奋。而对于微软而言,开启这项重要技术应用的第一阶段是——搜索。

今天,集成了 ChatGPT 的新版 Bing 搜索引擎正式闪亮登场。新版 Bing 带有一个扩展的聊天框,它现在可以做的不仅仅是回答事实问题和为你提供各种链接,在 ChatGPT 的帮助下,它还能够为你即时生成各种个性化的规划、建议、分析等,解决更复杂的搜索问题。

那么,集成 ChatGPT 的 Bing 究竟是怎么运行的,在结果返回上跟过去的搜索引擎有什么不同呢?此次,硅星人也在今天第一时间提交了新版 Bing 的使用申请,通过示例得到了直观的 Bing 使用体验。

从页面布局来看,搜素页的上方依然为搜素对话框,跟过去的搜索引擎一样的地方是依然会返回各种网站链接,但跟过去最大的不同在于,在页面的右侧或上方会出现一个单独的对话框。

在这个对话框中,Bing 将根据你的搜索内容给出一个完整的解答或方案建议。比如当你输入 " 计划一次为期五天的墨西哥之旅 " 的命令时,除了返回一些网址链接供你参考之外,跟使用 ChatGPT 一样,Bing 对话框会直接给你写出一个方案,你可以直接复制这个答案,不满意的话也可以要求它再生成一个另外的方案。

整个答案生成的速度非常快,给出的方案也非常完整。而且,除了给你返回答案之外,你还可以基于它返回的方案继续追问更多的问题。比如可以问 " 这次旅行要花多少钱?"、" 可以在行程中添加或更改某些内容吗?"、" 怎么样才能订到去某个城市的机票呢?" 等等,AI 聊天机器人都会一一为你解答。

除了以侧边栏形式出现之外,一些预期生成内容更多、个性化更强的问题的显示框则直接会出现在页面上方,并给出相关内容的参考问题提示。

在新版 Bing 上,目前用户可以输入最多 1000 个单词的查询问题,AI 生成的回复将与来自网络的常规搜索结果一起出现。

微软表示,目前每天有 100 亿次搜索查询,但估计其中一半没有得到有效解答。因为人们开始使用搜索做越来越多原本不在搜索引擎设计框架内的事。目前的搜索只适合于帮助人们查找网站,但对于更复杂、更个性化的需求,旧版的引擎已经无法满足。

在 Bing 给出的示例中,内容涉及做计划方案、写诗和故事、写代码、做菜单、给买车建议等等,几乎囊括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对此,纳德拉对于新版 Bing 充满了信心,他说道 "Bing 将开启搜索的新的篇章,成为未来搜索的新范式,快速创新即将到来。"

新版 Bing 的一些使用示例更聪明的 Edge 浏览器,能帮你读报告、发帖、写邮件

除了 Bing 搜索本身的更新之外,微软此次的另一大进展是将搜索、浏览和聊天整合为一种统一的体验,用户可以从网络上的任何地方调用。微软把这种新的 AI 功能体验统称为 " 网络副驾驶(copilot for the web)"。

更新后的 Microsoft Edge 浏览器将内置 Bing 功能,允许用户随时在页面上调用搜索工具,为浏览器添加了两个新功能:聊天和内容创作。用户可以随时 AI 助手有关页面的问题,并且让它与网络上的其他相关内容进行比较。

比如,当你在网页上看一个冗长的财务报告时,你可以让 AI 助手帮你出具这份报告的摘要和关键点,大大节省你的时间和效率。在此基础上,你还可以使用聊天功能,让 AI 助手帮你将这家公司和其他竞争对手的财务状况进行比较,并将数据自动整理成表格。

此外,在内容生成方面上,它将大大解放创作者的双手。比如当你想在 LinkedIn、Twitter、Facebook 等平台发布帖子,你可以直接在 Edge 浏览器中调用对话框让 AI 帮助撰写内容,同时你还能规定它所生成内容的语调、格式长度

无论是官方的宣发、日常的新鲜事、充满激情的更新等等,浏览器都能理解你的需求,并在很短时间内生成内容,让你能在此基础上去编辑、再创作。

Edge 浏览器帮助进行 Linkedin 发帖

当然拥有 AI 功能的 Edge 能够帮你的不仅仅只是运营社交媒体而已,所有跟内容创作相关的事情它都可以参与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写邮件、写博客、帮助你头脑风暴写要点等等。微软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将这些新功能带到包括 Chrome 在内的所有浏览器中,但首先将从从 Edge 开始。

总体来看,集成了 AI Copilot 功能的新版 Bing 和 Edge 浏览器实现了以下几点重点改进:

更智能的搜索能力。新的 Bing 为您提供熟悉的搜索体验的改进版本,为体育比分、股票价格和天气等简单内容提供更相关的结果。

更完整、更聪明的答案。通过集成 ChatGPT 为用户即时提供完整的答案,无需滚动浏览多个结果。

全新的智能交互式聊天。帮助用户进行更复杂的搜索,提供更个性化更全面的解答。

全新的创意激发方式。用户需要的不仅仅是答案,还需要灵感。新的 Bing 可以生成内容来帮助编写电子邮件、制定行程、准备面试、创建答案等等。

继续深化与 OpenAI 的合作,其他产品服务逐步上线

此次 Bing 和 Edge 的 AI 功能更新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 " 核弹级 " 的。它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微软是在 AI 全面产品化方面第一个吃螃蟹的巨头,Bing 和 Edge 使用方式上的改变也很可能给搜索和浏览器领域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长期以来,微软在搜索和浏览器领域都被谷歌牢牢压制,而 ChatGPT 的出现给以了微软一个绝佳的翻身机会。所以此次,我们也能看到一向 " 稳重 " 微软的变得非常的 " 激进 ",趁热打铁就推出了一系列的产品,决意要抢占 AI 时代的先机。

而跟谷歌需要维系的广告帝国不同,微软目前似乎更能放开手脚一战。在新的 AI 功能中 Bing 和 Edge 目前都没有附加任何广告,也暂时不会收取其他增值服务费用,看起来微软可能宁愿放弃部分收入也要从谷歌手中去争夺市场份额。

而微软的 AI 征程可能仅仅只是拉开了序幕而已,目前跟 OpenAI 的合作还在加快拓展。此前微软已经宣布再投 100 亿美元给 OpenAI,包括在 ChatGPT and GPT-3.5 基础上继续深化下一代 OpenAI 模型、创建集成式的普罗米修斯模型(Prometheus model)、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核心搜索算法等等。未来这些 AI 技术将不仅用于搜索领域,还会把这些能力集成到微软的全线产品之中。

图源:Financial Times

当然,此次 Bing 和 Edge 的大规模公测并不是没有风险。

首先是准确性的问题。目前 ChatGPT 仍然存在大量将不正确的信息作为事实呈现的情况,微软此次也在发布会承认了可能存在不准确回答,并解释 " 我们不会总是做对,模型会一直在学习,关键是如何获取信息。"

第二是内容安全问题。在问答环节,有记者提出了对于 AI 将低门槛低成本的生成一些危险、暴力性质的内容的担忧,微软目前给出的方案是他们已经建立了一套安全系统来过滤这些内容并防止滥用,但具体的效果还要等到大规模开放之后才知道。

最后是成本效益问题。众所周知大规模模型的训练和使用成本非常高昂, 对于 Bing 和 Edge 此次的大规模升级将会产生多少成本,此次微软并没有给出正面的回应。

在发布会的最后,微软强调,"微软并不是从零开始,我们已经为这一刻已经等待了多年。"" 我们相信,目前没有其他公司可以做到我们这种程度。"

而就在谷歌内部拉响 " 红色警报 ",微软正式开打组合拳之后,苹果也立刻表态要马上召开 AI 峰会。

可以肯定的是,AI 的号角已然已被吹响。巨头们都开始从过去几年的稳定航行状态向全速前进的模式切换,一个全新的群雄逐鹿时代可能正在前方。

注:封面图及文中插图来自微软官方,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不同意使用,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