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加中时报:说不完的罢工看不透的工会 /

加中时报:说不完的罢工看不透的工会

导语

上周五,温哥华室外员工开始大罢工,连续几天占据了媒体的头版头条。而华人在罢工的过程中情绪百转千回:首先是羡慕——有工会真好啊,能为我们争取权益,能涨工资;羡慕不成者嫉妒——凭什么啊,每小时挣21.5元还罢工?!你不愿意做我做!进而就是痛恨——反正我们没有工会,他们一罢工我就是受害者,弄得满城脏兮兮的,连个垃圾都没人倒!接下来就是激昂——来吧!让我们也成立一个工会吧,也为咱自己争取一下权益!然后转而颓丧——没人组织啊?反正我是不组织的,老板一不高兴,炒了我,权益没争取到,连现在挣这点也灰飞烟灭了……

困惑1:消极参与数华人

这个情绪的转换相信很多人都曾经经历过,最终的皈依点常常是,算了,先挣著这点再说,哪天咱也去申请个有工会的公司职位,那不就得了。可有人说了,你以为这个职位很容易得到啊?容易我早就去了,还轮得到你?你不是工会成员,人家照样不愿意要你。又有人说了,是啊是啊,这工会就像个帮派,总得有点关系。怎么著你表叔以前是工会的,让他带你去拜拜码头什么的,就容易一些了。又有人有意见了,那工会,可排外了,咱们是移民,要进去可不容易了……众说纷纭,可到底谁真谁假,谁对谁错呢?

刚刚入职本地一所大学担任教授的Sophia对这些言论都没啥感觉,加入工会不是她的什么理想,要加入的时候也没什么被排斥的感觉。学校当初给她工作offer的时候,也顺便给了她一份加入工会的表格。填完了,自己就变成了一个有组织的人。“每年交一些会费,反正又不贵,还有一种被保护的感觉,我就加入了。”她完全没觉得工会排斥了谁。相反她觉得工会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没产生任何影响。“我的工作很稳定,又有不错的工资和很好的福利,反正暂时是没打算去罢工的。”

她个人的参与热情也是极限得低。她不讳言自己是个纯粹的“免费搭车理论”的实践者,就像“我买了公寓房,却还没参加过一次房主会议一样。”她说其他人讨论的结果符合大多数的利益,那么OK,“我就享受一次免费搭车不是挺好?”在集体利益的问题上,大多数人都希望能够分得一杯羹,可不见得自己非要做些什么。这一点上不知道是不是中国人表现的格外明显,尤其如果要他抛头露面。别的不说,面子上也挂不住。

Charles移民加拿大几十年,曾在本地餐馆业工作,做了16年的工会成员。他说中国人自己成立的工会少,大都是在西人公司工作,参与西人的工会。可即便如此,参与罢工的时候,要与平日里相处不错的老板面对面,举著"on strike"的牌子,“啊呀,那真的是恨不得地上有条缝,让我钻进去呢。”Charles因为是工会代表,而被要求在老板办公室门口示威,所以才有了如上的镜头。如果说老板是压迫者,必须要反抗,可那些和自己一样的员工呢?有的员工为了养家糊口,拒绝参与罢工,常常会在上下班的时候挨骂甚至挨打。他的同事还曾在餐馆前面横上一块钉子朝上的木板,车开过去,轮胎就被扎破了。

没有谁愿意这样做,可加入了工会,就要遵守工会的纪律。工会集体斗争的时候,就要付出,就要牺牲。牺牲自己的腰包是一回事,牺牲自己的面子就是另外一回了。那一次Charles最终还是要求工会把自己调到别的地方举牌子。

困惑2:不入工会不雇用

其实,成立工会就意味著雇员与雇主之间有一项集体的协议,能够得到更切实有效的利益保障。除了工资、福利这些基本的工作条件之外,还会有一系列的保障。比如,有工会通过规定公司内某个工种能够雇用的员工数量来保护成员的利益。举例而言,某制造厂工会要求该厂最多只能雇用10名电工,12名机械工。那么如果工作增加,就只能给现有的人增加工资而不是增加员工。

以此来说明工会的排外也不是没有道理,菲沙研究会的劳工关系研究专家Keith Godin指出,毕竟工会的责任是保护成员的利益。但另一方面,进了工会的也不见得都是自愿的。很多工会都要求工人必须加入工会,必须缴纳会费,否则公司就不会雇用你。Godin表示不同的工会有不同的文化,不见得每个工会都会这样做。“但这里的关键问题是法律竟然允许他们这样做,”Godin补充说,“加拿大没有任何相关的法律来约束这种做法,这是劳工关系法的一个缺失。”比较之下,美国则大不同,明文规定禁止公司把是否加入工会作为雇?的必要条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加拿大的工会组建率达到了31.8%,比美国高出2倍之多。尤其在公共服务部门,组建率更是高达75.5%。Godin认为,不平衡的劳工关系法不可能创造良好运作的劳工市场。

当然,没有工会的公司雇主也不是就可以为所欲为的,比如卑诗省还是有出台劳工法保障工人的基本权益。只不过,当工资、福利等一切都要靠自己争取的时候,就要看你个人有多少实力、多少勇气和多么强悍的嘴皮子工夫了。当然,如果你能发动公司50%+1的人通过,就可以举行投票决定是否成立工会了。这个过程当然是艰难险阻,兴许工会还没成立起来,你就已经被开除了呢。而即使成立了公司的工会也不代表你的力量就强大了,还要想方设法挂靠到大的行业工会去,增加自己的实力。这次罢工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卑诗省加拿大公共雇员工会(CUPE)大啊,其中一个室外员工的分会说罢工,其它几个分会马上撂挑子也不干了,这种支持不只是精神上的,也不只是行动上的,而是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了后果上。

困惑3:罢工损失谁最大

是的,咱们的工人力量大,咱们的工会顶呱呱。从上星期五室外员工宣布罢工,到星期一室内员工加入支持,他们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立志温哥华变成一个被纠察线覆盖的城市。7月17日,加拿大公共雇员工会(CUPE)第1004分会与市府展开的最新合约谈判宣告破裂。紧接著星期五2,000名员工虽然还是像往常一样走上街头,但不是修马路、扫马路、清理污水管道、收集垃圾,而是举牌罢工。温哥华市政府和室外雇员的新合约谈判告吹。市政府开出39个月工资涨幅9.75%的价码,户外员工工会只能接受24个月,希望在2010年冬奥会之前重新坐上谈判桌。这其中的关键点是冬奥会。温哥华市长苏利文表示,“我不会签署这样的合约,不会允许奥运期间进行可能导致整个城市停顿的谈判。”工会又开出4年工资增加18%的条件,而因为这恰巧又会和新一轮的市政选举发生冲突,当然也不在市府的考虑?围之内。这就是我们满街垃圾堆满街腐臭的原因。

当然,这不是工会第一次发威。2000年,CUPE15分会罢工,街上留下了780吨垃圾。别的不说,这些垃圾引来的老鼠和蚊蝇等虫害,会带来严重的卫生危害。而这一次也是一样,沿岸卫生局已经表示,如果罢工持续4-5个星期,就很可能导致温哥华老鼠成灾。这一切在经历过1977年全面大罢工的Charles眼中都不过是小菜一碟。那一次所有的市政服务都宣告停止了,家里连最基本的电话电视都不能用了。当然,无论罢工全面到什么程度,有一些行业是不允许罢工的。比如教师、消防队员和警察这些被称为“机要服务”(essential service)的行业,2005年教师工会罢工就是不合法的。所以虽然教师的工资被冻结了那么久并得到了道义上的同情和支持,但最终还是不得不向政府低头。在工资没有增加的情况下,77%的教师还是同意复课。

政府显然占了上风,而教师们也没有无功而返,政府同意在班级人数等问题上再征求意见。撇开这种非法罢工不谈,罢工这回事,就是看谁撑的比较久。大家都不干活,市政府能否有足够的人手维持基本的市政服务?市政府能维持个一阵子的状况下,罢工人员靠每星期250块的收入又能活多久?彼此的较量都在自己的承受力上,不过无论谁先低头,谁也都不会吃亏。终究,还是有所得,这个就叫做讨价还价了。否则,罢工这段时间的损失一点也补不回来,那不是得不偿失?

困惑4:法律欠缺在哪里

有人反感工会,尤其反感罢工,瞧他们给日常生活带来了多少不便和损失啊?甚至有评论说“工会也是一种恐怖主义”,可存在即是合理的不是吗?如果我们不是每小时只拿7-10块钱还得要珍惜的打工仔,而也成为工会的一员,我们还会这么想吗?有人说这种反感很多时候来自于一种受害者的心态。一场罢工下来,除了堆了满院子的垃圾,或者要照顾孩子而请的几天假,我们毕竟啥也没有得到,就是看了个热闹。

那工会除了罢工还做些什么别的吗?菲沙研究会的劳工关系研究专家Keith Godin表示,早期的工会是弱势群体,因为阶级差别和阶级矛盾陷入与资方或政府的斗争中,斗争形式大都是罢工、集会、抗议、游行等破坏性的行为。但随著社会的发展,工薪阶层已经成了社会的主要力量,与资方之间也存在著很多共同利益。所以很多「斗争」都是通过谈判和协商达成协议。除此之外,工会也会进行一些对政客的游说,来获得自己的利益。而能够做到这些全赖于成员缴纳的工会会费。会费的多少以及多长时间交一次各个工会都有不同的要求。会费基本都用来负担工会某些全职人员的费用、律师的费用、谈判的费用、罢工时付给员工的补偿性工资以及用于游说政客等等。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