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苗大伟:不能容忍赤字 必须课征新税 /

苗大伟:不能容忍赤字 必须课征新税

加中时报专访苗大伟:多伦多广大市民所关心的「土地转移税」-Land Transfer Tax和「汽车登记费」-Personal Vehicle Registration Fee两项建议中的新税,市议会将於下周一( 22日)进行辩论并投票表决。这项提案关系到多伦多市今後的建设和两百六十多万市民的福祉,其「正当性」和「接受性」现正受到赞成和反对两方面的议论。该议案曾於7月中被市议会以少许之差否决,本报特於今次市议会重开辩论和交付表决之前,就读者关心的角度访问苗大伟市长,要他明确解释徵收新税的充分理由;要他说明上任三年来,做了些什麽具体的事情;以及他管理市政的理念。

市府运作不能有赤字

苗大伟在访谈中再三强调,市政府的预算运作与省政府及联邦政府是完全不同的。他说,省和联邦政府的运作可以有赤字,一旦赤字无法平衡或削减时,就累积下去,另外想办法;但是市政府不可以这麽做,尤其加拿大的城市不像美国的大城市,这里市府的税源非常有限,只能靠物业税(Property Taxes),不够就必须自己设法平衡,一旦出现赤字,就得削减服务,而市民最反对的就是削减服务。

以下是本报记者与市长的问答访谈:

记者:去年市长竞选期间,你曾提及当选後会与联邦和省政府讨论将「货劳税」(GST)和「省销售税」(PST)一部份转让予多市分享的问题,目前进行得如何?

市长:我曾向省及联邦政府建议,多伦多单靠分得的物业税收,不可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城市(Building a great city),应该分享现行徵收到的GST或PST中的一分钱,如果这样的话,多市的预算每年可增加四亿五千万元。另外,市府亦曾与安省其他城市重新检视并要求省府重新承担一些社会服务的开支,以减轻市府的负累,目前这方面的磋商相当顺利,但是进度还是很慢。有关问题在联邦政府日前的施政报告(Thorn Speech)中有被提及,细节还待进一步商量。

徵收新税是不得已

记者:你曾承诺加物业税要符合通货膨胀,但现在你却推出新的税赋计划,如何自圆其说?

市长:我的确说过加物业税要符合通货膨胀,目前的通胀率大约是3%左右,但市府每年增加的开支达4%,现在的预算根本不敷开支,徵收新税是不得已的措施。

记者:基於TTC的经费问题,你曾建议增加更多的巴士路线和轻铁(LRT)公交服务,不再强调扩建地铁,现如何兑现你的承诺?谈到纾缓交通拥挤的问题,你认为多伦多是否适用「道路收费计划」以增加库房的收入?

市长:我担任市长的头三年,首先从联邦政府争取到足额的GST回扣,我曾向联邦和省政府争取到汽油税,使TTC的收入在两年内增加5亿元,用以购买公车和地铁车厢及其他设备等,以改善服务,这是我认为值得骄傲的事。这些经费来自分享汽油税、GST和其他补助。我们已开展一项名叫「穿梭城市」-Transit City的新运输基建计划,省府已於今年6月允诺在这方面拨款补助三分之二,完成之後将为多伦多市各个地区带来快捷、可靠的运输服务,这些轻交系统将会穿梭在例如Finch, Sheppard, Jane等道路上,疏导拥挤的交通问题。至於道路收费方面,由於市区的道路不可能收费,而4字的头的高速公路不属於多伦多市,是属於省府的管辖?围,这方面必须要与大多伦多运输管理局等机构商量,要想合理的分享收入,就必须合理的分担费用,这牵涉到多方面,不是那麽简单。

求职不应强调加拿大经验

记者:多伦多贫富的差距越来越大,失业率上升,移民、难民、甚至我们的年轻人都觉得比以往更难过日子,你作为一市之长,如何改善这种情况,使多伦多变成适合所有人居住的城市,而不仅仅是那些有能力负担更多物业税的富人?

市长:毫无疑问,我当然是希望把多伦多建设成一个适合所有市民居住的地方,新移民都能找到工作。我知道新移民在找工作时,经常会遭遇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例如要求有所谓的「加拿大经验」。但我要讲的是,各机构在录用求职的新移民时,应该重视他们的经验,而不应该仅强调所谓的「加拿大经验」。我同时会建议省和联邦政府在安置新移民时,也参照我的建议去做,帮助新移民就业。此外,两年前,我用前联邦政府留下的补助款,在多伦多一些天主教学校设置了相当多数量的托儿名额,主要的目的是帮助那些在工厂打工的低薪工人家庭解决托儿的问题。市府也与一些私人的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鼓励私人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给年轻人。例如市府就曾成功地促成「罗伦斯高中」与几家私人公司的建教合作计划,提供技术培训,雇用许多年轻人工作。

首次购屋者可获退税

记者:许多新移民质疑,为什麽一些有工会组织机构的非技术性员工薪金如此高?难道每年加薪没有上限?而新移民抵达後却要负担买车、买屋等大笔开支,你难道不认为「土地转移税」和「汽车登记费」两项新税对他们的打击太大?

市长:多伦多市自1800年代起就有工会组织,市府员工的薪金与安省其他城市的工人看齐而已,在我上任之前,市府员工曾罢工10个星期,瘫痪所有服务,後来经仲裁员与市府谈判获加薪每年3%,这是合理的数字。至於徵「收土地转移税」,我认为是合理的,因为房价上涨是基於市府提供了各项建设,这包括邻近公共交通系统、有设备完善的公园、附近有好的学校等,如无这些设施,房价不会上涨,至於「汽车登记费」,因为驾车者使用都市的道路,道路需要经常维修,付费也是合理的。但我们的确有考虑到首次买屋的人,所以我的建议包括提供给首次买屋者,不论是买新屋或二手屋,给予最高达2,000元的退额。

记者:日前你曾提到,大约有60%的市民认为,宁可加税也不希望削减服务,你指的是哪些人?

市长:你要知道,过去十年来,市府每年的开支大约增加4%,省和联邦每年的开支大约增加8%,同时,你们应该知道,多伦多以外的其他城市所付的物业税比例更高,以密西沙加市为例,一栋房价60万的房屋,每年所付的物业税大约要比多伦多同价的房屋多900元左右。市民既不希望削减开支,又不希望加税,试问怎麽去经营这个大城市,如何去维持够水准的服务,像图书馆、社区中心运作、兴建和修补道路、收集垃圾、公园管理等,样样都要钱。据我所知,甚至地产经纪有40%的人是支持加税的;至於一般市民,认为只要市府把所收到的税款用来投资改善多伦多市政建设,有70%的市民是支持的。

市府正计划推出Smart Card便民

记者:TTC的经营为什麽不参考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公交系统,采用Smart card,像香港的「八达通」或台湾的「悠游卡」既方便乘客,又节省人力?

市长: 快了,当局很快就会引进一些试验性计划,相信为期已不远。我同意Smart Card的确可以带来许多方便,但这牵涉到更换所有的收票和验票系统,还有设置进闸监视系统及车上紧急事故应变和保安等问题,再说,这儿许多市民习惯用现金乘车,不见得每个乘客都负担得起Smart Card或Pass的费用,问题不是那麽单纯,但市府的确在进行试验中。但我要强调一点,Smart Card固然可以带来方便,不过在人力上并不像一般人所想的可以节省太多。

记者:省选过後,你是曾否与省长麦坚迪联络,谈论过多伦多财务困难情形等问题?

市长:有的,我在省选过後曾与麦坚迪省长及省府有关部门的人员联络过,也谈及这方面的问题。我们讨论过分享税收的问题;讨论过省府将恢复承担部份社会服务开支的问题。我的态度很明确,我希望尽快解决市府财困的问题,省府方面也承诺尽快在明年2月左右会有答覆。

记者:你对於下星期表决通过徵收新税有多大的把握和信心?

市长:如果是今天或明天投票,我有充分的信心会通过。

记者:万一被否决,下一步你打算怎麽做?

市长:我不如此期待。

访问後记(本报记者)

多伦多市长苗大伟周三上午在百忙中接受本报专访,苗大伟侃侃而谈他建议中新增的两项税收,对於下周一的辩论和表决,他表现得信心十足。他强调,要把多伦多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要提供市民完善的服务,除了徵收新税,别无办法。苗大伟给人的印象是在向传媒解说加税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他否认7月中加税的提案被市议会否决後,以削减各项服务来威胁市民接受他加税的建议。他强调所讲的是实情,实话实说;他再三强调市府的运作不能有赤字。他在广为派发的宣传小册子中,详细解说「要建设一个伟大的城市,需要有合理的税收,而土地转移税和汽车登记费两项就是公平的税收计划。」小册子强调,多伦多市府目前每年短少大约3.6亿元的预算,如果新税获得通过,土地转移税一年可收得3亿元,将用来改善服务和作新的投资;至於每辆汽车登记费收得的60元,每辆电单车收得的30元,将直接用来修补道路及改善各项公共交通设施。

但是,并非所有市民都赞同苗大伟的观点,仍有许多市民,尤其是新移民的反应仍是相当不满,他们认为市府既不会开源,又不懂得节流,许多地方浪费。认为苗大伟除了加税以外,施政能力不及密西沙加的老市长麦歌莲。还有市民对於市议员一些既得的特权享受,包括市营高尔夫球场免费球证、免费派送报纸、免费泊车、免费乘公车等都表示异议,认为应该自己付费,不该花纳税人的钱,何况市长和市议员除了薪水不低外,还享有部份薪金的免税额。许多市民对於市府所属的一些机构冗员太多,懒人充斥,工作效率奇低无比的情形表示十分失望,希望市长注意这些浪费情况。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