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南方周末:加国华裔医生王裕佳的事迹 /

南方周末:加国华裔医生王裕佳的事迹

51编辑注:在加拿大国会通过了要求日本道歉的291号动议的历史性时刻,本网编辑在网上检索到了今年4月12日的这篇介绍王裕佳医生的文章,读罢这篇文章,笔者深感王裕佳先生的确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作为旧文回放,我们依然把这篇文章推荐成为了今天的本网导读,本文的原标题是“人是自由的,历史才不会枯萎”。

———————————————

在加拿大华裔医生王裕佳及加拿大史维会的推动下,《南京大屠杀》从首印只有2000本到高居排行榜,加拿大安大略省在西方国家第一个将南京大屠杀编入中学历史必修课程

58岁的王裕佳每天睡眠几乎不足6小时,身为加拿大亚洲二战史实维护会(简称“史维会”)多伦多分会主席,他每周起码要花20个小时在这份义务工作上。他的本行是家庭医生,执业于加拿大多伦多,每周的诊症时间有时候甚至超过60小时。

3月30日纪录片《张纯如》发布会后的第二天,王裕佳一行马不停蹄赶赴香港,宣传这部电影;紧接着,他又去了韩国,一是将纪录片《张纯如》介绍给韩国人民,二是与韩国慰安妇组织商量,希望把韩国也纳入加拿大史维会教师学习团的行程。

成立史维会

1977年,出生在香港,19岁后分别在加拿大、美国读过大学的王裕佳在多伦多开业行医,成为一名职业家庭医生。1979年,他带领加拿大华裔,与加拿大电视台(CTV)对抗6个月,指控节目“校园大平卖”歧视华人。

最终,CTV被迫跟王裕佳谈判,解雇了“校园大平卖”的监制和资料搜集人,向所有加拿大人尤其是华裔加拿大社区道歉,并成立纪律委员会,不允许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如今这件事情被视为加拿大少数民族对抗种族歧视的重要里程碑。

1996年是保钓行动的高峰,王裕佳身边的一位年轻朋友亦随船驶往钓鱼岛“以抗议日本的侵略行动”。王裕佳组织了保钓行动委员会,多伦多华裔人士乘坐4 辆旅游巴士,到渥太华的日本大使馆抗议。后来保钓勇士陈毓祥牺牲了,王裕佳认定,钓鱼岛事件只是日本对中国和亚洲的侵略行动的冰山一角。为了让世人更了解 日本历史上的野心和暴行,历史的真相一定要保存。基于此,他决定把加拿大保钓委员会转化为亚洲二战史实维护会,随即成立多伦多史维会;而在温哥华的战友聂 国远则成立温哥华史维会。

史维会的共同宗旨是:“通过教育将二次世界大战的真相保存下来,让每个人都学习,在历史里得到教训,让人类可以和平共处”。

成立之初,王裕佳发现工作“非常困难”。不仅西方国家的人对这段历史不了解,即使是华人,也“非常地冷漠”。

王裕佳在宣传过程中遇到很多华人,他们有的不知道这件事,有的甚至不想知道这件事,“知道这件事的那些人也会说,都过去六十年了,我们不需要记住,我们要向前看……”这让王裕佳非常沮丧,他甚至觉得那段历史及其教训就要葬送在某些人手里了。

为《南京大屠杀》加温

直到1997年在美国《新闻周刊》上得悉张纯如出版了《南京大屠杀》,王裕佳看到了一线希望:“没想到一个在美国出生的华裔女性可以有这样的敏感,能有这样的承担。我当时觉得很雀跃。”

王裕佳觉得,“西方人会比较容易接受一个美国土生土长的华裔所写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书。”他在多伦多走了15个书店,都找不到张纯如的书。他马上打电话给 张纯如,说可以为她宣传这本书,并自我介绍:我在加拿大生活了二十多年,跟中西方传媒都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希望能在加拿大看到这本书。

张纯如也很愿意到加拿大推广她的著作,她把出版商的电话给了王裕佳,希望他能说服出版商。最初出版商不同意,他们认为这本书根本不会畅销。《南京大屠杀》第一版只印刷了2000本,更不肯再出钱让张纯如到加拿大做宣传。

王裕佳固执地认为,这本书是二战惨案得见天日的一线生机,绝不能放弃。

于是王裕佳再次拨响了出版商的电话,他提议,如果出版商可以半价卖2000本给他的话,他愿意资助张纯如到加拿大做宣传。就这样,1997年12月8日,张纯如到了温哥华,12月11日,她到了多伦多。

张纯如在加拿大的一周内,加拿大中英文的报刊和电视台为她做了详细的宣传报道。她每到一处签售,人们都排队购书。出版商第一批运过来的700多本书一下子售罄。

随后,这股热流从加拿大传回美国,美国媒体纷纷跟进。很快,《南京大屠杀》连续几个月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到现在,西方人对于南京大屠杀的认识,基本上源于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进入教材

2002年之前,加拿大高中历史教科书中,世界历史只讲到欧洲部分,比如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2003年,温哥华史维会跟卑诗省教育厅合作将二战亚洲历史编进高中世界历史第11级和12级课程,但第11级跟12级是选修,不是必修课程。

2005年,多伦多史维会得到安大略省教育厅的认可,成功地将亚洲二战史实编进了必修的第10级课程。“这次成功主要是多伦多史维会和部分教育界人士的努力。”王裕佳说。

那时刚好是高中历史课程重新审核的机会,史维会向教育厅提出了一份很长的建议书。而且,一位史维会的成员就在教育厅工作,他知道怎么做建议书更能让教育 厅接受,比如,建议书“要以人道主义为立场,要强调慰安妇、大屠杀、劳工这些违反人道精神”。建议书还提到,世界历史不应只是欧洲历史,学生也应该知道亚 洲的情况。

几个月后,这份建议书得到了教育厅的批准,“这个速度连教育厅工作人员都很吃惊,因为建议书的批准过程一般要耗上几年,有的甚至就永远不被批准。”就这样,安大略省成为西方第一个将亚洲二战史实编入中学历史必修课程的。

为了让老师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段在西方国家鲜为人知的历史,多伦多和加拿大史维会以及数位资深教育工作者还一起编制了一本名为《世界公民探索:亚洲二战 违反人道记载》的教材。2006年,多伦多史维会把这本教材连同其他许多资料,包括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资料图片册,受害人的见证DVD等 不同教材,免费送到省内900所中学的图书馆。

从2004年开始,加拿大史维会每年资助并安排约25位加拿大非华裔教师到中国实地考察两个星 期。为了确保参加者的诚意,每位老师个人要负担团费的三分之一。除了会见历史学者外,学习团还要到上海访问慰安所遗址,到南京研究南京大屠杀及访问幸存 者,到北京研究强迫劳工制度,去年还到哈尔滨参观日本731生化部队总部所在地。

今年申请参加学习团的非华裔教师远远超过原定名额。

他们不是民族主义者

最显著的变化是华人社区态度的转变,以往漠不关心的人逐渐对史维会产生认同,并大力资助史维会的工作。史维会每年活动所需费用大概15万加元,这些费用全都靠筹款支持。

2005年史维会第一次举行筹款晚宴时,只有600人参加;到2006年,差不多有1000人参加。王裕佳预计,今年会有1800人来参加他们的筹款晚宴。

现在,很多年轻一代加拿大华人也积极参与到历史维护的工作之中。刘美玲在加拿大长大,大学学的是计算机,加入史维会之前,她帮助家里打理生意。2004 年加入史维会,开始只是兼职做义工。一年多以前,因为史维会工作太多,她干脆全职,现在任多伦多史维会副会长。记者问到,以这样张扬的方式维护中国历史, 是否会招来民族主义的指责时,王裕佳医生在电话那边情绪激动地用粤语说了些什么。刘美玲用不太娴熟的普通话翻译道: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是民族主义,我们是为 了全人类的和平。

在纪录片中扮演成年张纯如的郑启蕙,在加拿大土生土长,中文基本不会说。她第一次知道张纯如是在1998年9月,那时她正在 阿尔伯塔大学念大一。直到2005年11月,她才读到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读后她打电话给张纯如,接电话的却是张纯如的丈夫。她这才知道,张纯如已经 在2004年11月辞世了。

郑启蕙想把张纯如拍成电影,自己写剧本,自己演。“我越来越发现,张纯如不想别人忘记南京大屠杀,我不想别人忘记张纯如。”结果4个月后,她就看到了纪录片《张纯如》招募女主角的消息。

张纯如自杀之后,王裕佳及加拿大史维会就决定拍摄一部纪录片《张纯如》,聘请加拿大的独立制作公司,以再现的手法讲述张纯如写作《南京大屠杀》的心路历程,通过她的眼去重现当年那段暴虐的历史。

郑启蕙马上跟制作公司联系,给导演写邮件,跟他们说,你绝不会再找到比我更适合演张纯如的人了。就这样,郑启蕙成了“张纯如”。

《张纯如》影片所需1000万元人民币,其中八成捐款来自加拿大、美国,两成捐款来自大地娱乐(香港)有限公司,影片的亚洲发行由大地娱乐承担,未来影 片在亚洲的盈利也将全数捐给加拿大史维会。预计2007年底全球公映。香港资深影人、大地娱乐执行董事岑建勋表示,争取把电影发行到日本去。

郑启蕙:“张纯如不想别人忘记南京大屠杀,我不想别人忘记张纯如” 图片由大地娱乐提供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