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美国之音:中国经济如何着陆难预测 /

美国之音:中国经济如何着陆难预测

7月19日,中国国家统计部门报告了6月份通货膨胀大幅增长的具体数据,显示能源、煤碳、粮食、鸡蛋、肉类等价格增长迅速。观察人士认为,经济降温的措施虽然正在产生效果,但中国经济将如何着陆依然难以预料。

新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已经开始降温,但是也有一些资料显示,经济是否能够如官方预期的那样实现软着陆,更加令人怀疑。

面临通胀压力

首先一个问题就是通胀压力。星期一,中国国家统计局报告,6月份在消费和生产领域中的通货膨胀压力都显著上涨。衡量通胀在消费领域变化的重要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5,明显高于5月份的百分之4.4。

中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曾经表示,通胀如果超过百分之5,央行将考虑提升利率。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通胀是在加速增长,已经达到央行的目标,不过,如果把上半年的通胀平均一下,涨幅为百分之3.6,还低于央行的目标。

推动消费领域的通胀上涨的主要动力是食品价格。粮食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百分之32,鸡蛋价格上涨百分之33.1,肉类上涨百分之22.1。食品价格平均增长幅度高达百分之14。

在生产领域,通胀上涨的原因是石油、煤碳等产品价格长势加快,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6.4,而5月份的增幅是百分之5.7,4月份是百分之5。

令经济专家感担忧

通胀压力显著增加使得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是否能够实现软着陆感到担忧。摩根斯坦利公司亚洲部总经济师谢国忠认为,虽然最近多种数据显示,降温措施产生了一些效果,但经济前景更加令人难以捉摸。

谢国忠说:“现在中国经济还在快速增长,但速度开始减缓。经济是否能够软着陆,现在还很难说。”

谢国忠认为,由于需求还在增加,消费价格在过去一年中增加了百分之3到百分之5。如果物价继续增长,民众的不满情绪就会上升,引起社会的不稳定。

官方称通胀上涨洪峰已过

不过,国家统计局发言人表示,下半年,通胀形势将随着经济降温效果的展开而逐步好转。通胀上涨的洪峰已经过去。

中国政府在经济降温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收紧信贷,期望把过度投资的势头扭转过来。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高达百分之43。迄今为止,银行业收紧信贷的努力已经产生初步效果。中国人民银行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无论是银行发放贷款的增长幅度还是货币供应量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经济降温扼杀中下企业

但是,降温措施也带来一个新的问题。许多中小企业在银行收紧信贷期间无法获得维持运营所需的贷款,没有办法扩大业务。这些企业将被迫到民间寻求高利贷。如果降温措施持续较长的时间,经济中的良性发展领域就有可能受到扼杀。

华尔街日报引述雷曼兄弟公司经济师罗伯特·苏巴拉曼的话说,中国经济是在减缓,但中国经济将以何种方式着陆仍是未知数。

政府进退两难

华尔街日报说,中国领导人处于两难境地。如果中国重新放开银行贷款,资金可能回流到过热的行业。问题的关键是政府肆意干预经济活动,这本身就给经济发展增添了一个新的不确定因素。

另据伦敦金融时报报导,中国财政部正在考虑在海外发行10亿美元政府债券。报导认为,中国政府这个新的融资举动有两个目的,一是要减少外国投资人对中国经济降温的忧虑,二是担心因收紧银行信贷而造成经济硬着陆,鼓励受到信贷紧缩影响的公司利用海外资本市场。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目前掌握着47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并不缺乏资金。财政部准备到海外发行债券的计划主要是希望通过此举来舒缓海内外对中国经济煞车产生的不安情绪。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最近也公开表示对宏观调力度是否适当感到不安。他对媒体指出,现在不宜出台新的大力度的政策,需要观察一段时间,为确定下一步政策取向提供一个好的决策基础。(木风)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