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就中文地位与民族联盟党党领老陈商榷 /

就中文地位与民族联盟党党领老陈商榷

(环球华报)民族联盟党党领陈卫平日前在温哥华宣布,将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加10月14日联邦大选,勇气可嘉。不管结果如何,这种参与精神难能可贵,振聋发聩,一改华裔移民敬政坛而远之的传统形象。

参加联邦大选,必然要有独具一格的竞选纲领,这项功课在所难免,且要把此功课做足,方能获得选民广泛认同与积极支持。在同一选区,与其他候选人竞选,某种意义讲,实际上就是拼政见,是否能在议题上闪出亮点。

如果让民族联盟党党领陈卫平像保守党党领哈珀、自由党党领狄安那样,动辄许诺胜选后拨款几百亿上千亿元给某个项目,是不现实的,老陈砸锅卖铁也做不到,所以有自知之明的老陈没有这方面“卖关子”,直奔力所能及的主题。据了解,在老陈的参选三大主题中,使中文成为加拿大第三官方语言就是其一。按理说,这在华人居多的列治文市,应该有一定的号召力。但笔者认为,恰恰是“使中文成为加拿大第三官方语言”这一点,可能就是老陈的“滑铁卢”,因为这里面有太多可议之处。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老陈要将中文变成加国官方语言的用心是好的,倘若真能“美梦成真”,不但在现实生活中会给华裔移民带来极大方便,而且也会极大提高华人社会地位,而不是一星半点的提高,因为那样一来,就无异于说明,华人社区等同于主流社会,着实扬眉吐气当家作主。

然而来自讲究唯物主义的大陆的老陈,正是在“中文成加国官方语言”上,做出了一个唯心的表示。加国官方语言现状的形成,是有历史原因的,不是唯意志论就可人为促成。英语和法语并列为官方语言,是加拿大百年来赖以立国的基础,也是当初“上加拿大”与“下加拿大”达成统一避免分裂的妥协产物,深刻反映了当初英国殖民者与法国殖民者之间在北美竞逐的实力对比。

实事求是地讲,一个国家的民族语言可以五花八样丰富多彩,可是官方语言应该越少越好,因为只要增加一种官方语言,仅在政府行政运作中就会增加相当大的成本,无形中更增加了繁文缛节。经贸上也会增加更多繁琐的环节,小小商标上都要把官方文字一一注明,否则就有“违宪”之嫌。

将中文变成加国官方语言,当然会给移居加国的华人带来便利,但无形中亦会给非华裔居民带来新的负担,因为一旦成为官方语言,这种负担就是社会性的,它的成本要由全体公民买单。除技术性问题外,新增一种官方语言,势必对本国政治结构和社会平衡都带来相当冲击,势必出现新的倾斜,作为正在朝联邦政治家方向努力进取的陈先生,似应具备这方面的基本常识。

我们当然拥护多元文化作为基本国策,但这种多元应有一种内在和谐,协调的多元才能稳定而有力度,而不是谁的人数增多就要“出头”或“坐大”,突破约定俗成的既定关系,以示“不被歧视”。

华人在加国确实受到过种种难堪的歧视,加国统一不可或缺的铁路筑造,更凝结了成千上万的血泪华魂。这些都需后来者讨回历史公道,但这不需要把中文变为官方语言作为一个“雪耻”和“正名”的尺度,认同既定官方语言并不影响华人地位的重估与提高。不久前哈珀对印度难民的道歉和印裔移民数量的飙升,杜新志先生是否也有理由在国会提出将旁遮普语作为加国官方语言?与此类推,已入阁的小田也该提出将日语作为加国官方语言。如果别人这样做,将心比心,华人似不该反对。可是如此循环,整个国家将不胜其扰。

也许陈先生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就是为使其政纲有“特色”,搏“彩头”,却因染上“幼稚病”而降低政纲竞争力。基于此,是否可将“中文成官方语言”变通为“增加完善中文服务”,具体提出如何在必要场合完备中文服务的配套措施,这样的可行性可能会更大一些,陈先生以为否?

话又说回来,移民到海外某个国家,在无损人性尊严的条件下,似应认可当地的经济体系、政治制度与文化构成,而不是做颠覆性革命。如果实在感觉不到“主场优势”,也就没有移民之必要了。加拿大不能跟联合国相比,联合国官方语言是按常任理事国计算,那也是二战后战胜国实力较量的结果。况且将中文争为官方语言,从某种程度讲,并不利于华人在加国的长远发展,会使至少部分华人自外于本地社会,形成相对封闭的惰性空间,这可能是华人自己也不乐见的。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