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一身豪侠气两轮闯天下 加国男人摩托情 /

一身豪侠气两轮闯天下 加国男人摩托情

中国是一个摩托车制造业的大国,其规模是世界上任何一个老牌摩托车制造国所无法比拟的,不少大陆新移民都有过骑摩托车的经历。然而在加拿大的市场上却很少看到中国制造的摩托车,这是一个比较怪的现象。《加拿大都市报》今年8月份曾报道过加拿大摩托车党的故事,本期让我们来关注一下加拿大的摩托车产业。

加拿大摩托和脚踏机动车企业协会MMIC(The Motorcycle and Moped Industry Council)是一个产业性非牟利协会,加拿大90%的摩托车行业制造、销售商都是它的成员。该协会的年度报告指出,2008年加拿大全国摩托销售量并没有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反而逆市而上增加8%,主要是小排量摩托(250CC以下)和踏板摩托的销量增长比较大,这和去年油价超高有关,这对摩托车产业来说是个好消息。与此同时,摩托车行业出现很多新的公司,主要生产和进口小排量摩托车,也有不少国家参与到加拿大摩托进口业务中来。到2008年底,全国有890家注册摩托销售商,1,240全地形车销售商。

中国摩托车生产力具潜力

MMIC主席Bob Ramsay认为,考虑到环境、油耗等问题,在城市范围甚至周边地区骑摩托车会是一个非常经济的模式。摩托产业已经是个全球化的产业,他特别以中国摩托产业为例,几年前他去过中国,那里有80多个规模较大的摩托车企业,他们可以结合世界上著名摩托品牌的技术,生产价格只有一半的高质量摩托。加拿大的一些摩托车企业具备世界领先的技术,可以和中国的生产能力结合,这种全球化的生产模式是未来的趋势。

当然,销量的增长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全球厂家的各种品牌和新产品蜂拥入场,产品的达标监测压力增大,有可能使不符合加拿大标准的产品混入市场,这需要进口商在利益面前坚守原则。

由于2008年创了历史新高,2009年的销量未能继续攀高。安河今年截至8月份摩托销售量为18,202辆,名列全国第二,但是比2008年同期减少22.66%。其中魁北克省踏板摩托车截至今年8月份的销售量(4,323辆)是安河3倍,也比去年同期减少41.94%。

加国市场应该凸显“中国制造”

原中国国家摩托车运动队随队维修技师的孙占宏,在中国和摩托车打了十几年的交道,他对摩托车有着特殊的感情。移民加拿大之后,他在GM、Subaru、 Suzuki等车行做过修车技师,2年前又开设了自己的修车行。虽然再也无缘和摩托车打交道了,但他对摩托车的信息还是十分关注的。

他表示,修了这么多年车,见到不少华裔新移民,但是真的没见过大陆移民玩摩托的。按说在加拿大玩摩托更有意思,一方面选择多,另一方面一些二手的摩托几千块钱就可以买到很好的,运动摩托也就几千元而以,但玩的人还是不多。

他认为这和加拿大的移民政策有关,这些年移民大都是技术移民,文质彬彬的书生气是他们的一个主要特征。而玩摩托完全是一种寻求刺激、追求速度、性格张扬的表现,与新移民的气质不相符,他们不玩摩托很正常。而且大陆新移民家庭在最初几年里,还是处于安家立业阶段,供车供房压力都不小。在加拿大玩摩托是一个季节性的娱乐,漫长的冬季就要马放南山,不能把摩托当作交通工具。而且玩一些越野摩托的话,则需要特殊的运输工具,比如拖车等。他指出,很多大陆新移民的车连后面挂钩都没有,他们可能根本都没想过要做这些事情。

孙占宏虽然不再和摩托打交道了,但是一有摩托车展他还是要去看。按照通常的规律,摩托车销售的旺季在每年的春季,冬季则是举办摩托车展的时节,所以有兴趣明年买摩托的,今年冬天就是挑选的大好时机。多伦多所有的摩托车店他都有造访过,他还特意告诉《加拿大都市报》记者有一家店卖中国产的摩托。

他表示,虽然现在中国是摩托生产大国,加拿大还是很少看到。记者也专程到旺市那家店看了看,基本上都是一些不让上公路的运动、越野等娱乐用途的摩托,而且还没有品牌。美国摩托车在加拿大占据主流,他困惑的是作为摩托生产大国的中国为何不能打进加拿大市场分一杯羹?

中国摩托车迷在网上

孙占宏告诉记者,有次他在路边看到一户人家在卖一辆长江750,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偏三轮”,他就很有兴趣去问人家是从哪里淘来的。原来这家人从中国把这辆偏三轮当作二战文物买进来了,他很惋惜当时没买下来,如果再遇到就买一辆过过瘾。

记者在大陆移民比较喜欢访问的几个论坛进行搜索发现,在2003年左右还有人问问大家有没有买摩托车的念头。那时候刚来加拿大的新移民还想尝尝新鲜,因为在中国一些大城市禁止新摩托车上牌,苦于没有机会实现铁骑之梦,希望在加拿大可以圆梦。未曾想响应者寥寥,到了这几年干脆连讨论这个话题的人都没了,可见大陆新移民对摩托车是敬而远之了,可能退休之后还能再玩一把。

在留学生比较集中的一个论坛上,摩托话题几年来始终是一个热门,不少人还亲身实践,在网上发布了不少购车、驾驶体会,体现出留学生和新移民年龄的代沟导致兴趣爱好井然不同的特点。

上周三晚上记者经过万锦市Woodbine和Steeles附近的时候,突然闻到浓烈的轮胎摩擦燃烧的气味,摇下车窗则听到阵阵巨大马达轰鸣的声音,然而在马路上却看不到一辆摩托。寻声而去,在一个空旷的停车场上竟然汇集了上百辆各色各样的摩托车,他们用铁栅栏在停车场内围了一个小型的表演场。几名骑士在场地内表演前轮点地急剎车、前轮翘起急剎车、原地急速旋转、高速紧急剎车、双丢把转弯等一班人难以做到的动作,这些镜头在电视电影中经常看到,在现实生活中还真是难得亲眼所见。

一位围观的摩托车手表示,这种活动经常会在某个深夜举行,正规的媒体上是看不到活动通知和报道,在网络上也找不到相关信息,全部都是口口相传。他表示,摩托车骑士是一个互相联系相当紧密的松散团体,大家在路上偶然的相遇就是信息交流的机会,由于人数众多,相遇几率很大,这和媒体网络传播差不多,但又相对保密许多,有什么活动大家传一下很快就知道了。在众多的骑手中,只有几位是华裔的脸孔,搭了几句话才知道是本地出生的CBC。

有次记者在采访路上,在Warden和Bamburgh Circle附近等红灯的时候,偶然遇到一名威武的华裔男子,骑着一辆黑色铁骑左转。由于急着赶路就没有追随他进行采访,如果这名骑手正好是本报读者的话,希望能与我们联系,好让我们有机会听听男国移的摩托经。

一枝独秀的中国摩托经销店

位于湖滨路的Wildside Motorcycles,是一家既销售也制造客户定制摩托车的公司,公司老板麦考利夫(Steve Micallef)几年前也是一个摩托车迷,5年前开始为客户定制摩托车的生意,现在又开始代理南韩和中国制造的摩托车。

说起摩托车麦考利夫真的是侃侃而谈,他一上来就兴致勃勃地推介中国产的踏板摩托车,也就是中国素称的女式摩托,没有离合器,操作很方便,适合女性骑。他表示这种车售价2300元左右,省油不说,停车不用付费就很吸引人,保险费也只有400元就搞定,排气量是150CC,速度在95公里左右都很稳定,因此在春夏秋季节选择这种摩托代步,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尤其在市中心地带更为合适。

他代理的几种踏板摩托车有Tomos和TNG等,虽说是中国制造,但是记者从来都没听说过这些牌子。麦考利夫解释说,这些摩托的制造商是在台湾,但都是在中国制造的,牌子也是应加拿大进口商的要求贴上去的。据他所称,目前加拿大的踏板摩托车或者代步车,90%是来自中国。这种150CC的质量都很不错,还有两年的保修,用户的反馈很满意。

但是,经销中国摩托也让他经历过滑铁卢,一直到现在都让他头疼。记者看到这种让他头疼的中国产摩托,类似俗称的大白鲨,个头很大的踏板摩托。他表示,这种摩托的动力、剎车、尾气排放等,都完全符合加拿大交通部的检测标准。但是车体外壳用的硬塑料则是低等级材料,还有类似打火开关、转向器等,都用的是劣质材料,使用一段时间后就出问题,换零件也很难配。这些地方是交通部所不检测的,因此可以蒙混过关。

麦考利夫表示这种摩托实在让人痛恨,客户来投诉他也没办法,没有配件修都不好修。虽然制造商在选用劣质材料上赚了钱,但是损坏的却是“中国制造”这个牌子,一旦倒了牌子需要其它付出制造商多少努力才能挽回,有的时候是不能挽回。北美市场的特点是人口不像中国那么大,特定消费群的信息交流很快,一旦哪个牌子不好,马上整个行业都知道,因此靠这种方法骗钱是骗不到多少的,只能做一次,也不会是很多钱。

他本人也到交通部投诉这种牌子的摩托,希望交通部以后不要批准这种车上牌照,以便保护加拿大的消费者。他表示,几年过了去,他还在处理这种坏摩托,最后他干脆买下来,让顾客换了其它摩托才算了结。

而由他经销的唯一一种中国产摩托车,长相类似哈雷,排气量为300CC。属于美国公司设计然后在中国温州定制的,这种排量在中国是无法获得牌照的,加拿大售价在5400左右,算得上是经济实惠的摩托了。

制造这款摩托的温州立峰集团从1986年涉足摩托制造业,1996年开始生产大地鹰王太子摩托车,由此成为中国唯一一家专业生产太子车的企业。在2006年和美国著名设计摩托设计师Johnny合作,Johnny曾经给史泰龙与阿诺-史瓦新格等明星们专门设计过太子车,在美国著名的哈雷摩托车公司任设计20多年。他们的精心之作“巡航车系列”就有这款“蜘蛛虾300㷍A当年打入欧美摩托市场,最高时速在110到130公里,百公里油耗仅2.85升。

加国流行摩托作坊

最让麦考利夫自豪的是他自己制造的客户定制摩托,这才是加拿大特色。他表示,加拿大是一个很特殊的摩托车制造国家,由于北美摩托文化的特点所决定,很多人喜欢有自己特点的摩托,而不喜欢批量生产的摩托,加拿大基本上没有大型国产摩托车工业和品牌。再加上美国摩托车配件齐全,选择种类花样繁多,足以满足不同人猎奇和彰显个性的心理,使得北美“攒”(自我拼装)摩托车成为流行。

一辆定制的摩托价格不菲却绝对独一无二,开出去就会吸引眼球,回头率极高,这就足以满足摩托车手的虚荣心,不经意间和陌生人有了共同的话题。麦考利夫表示,以摩托车为载体的社交活动在北美是一种很重要的生活方式,人们以共同的兴趣爱好聚集在一起,扩大社交范围,增进互相了解和友谊。经常一起出去兜风、喝酒、聊天,是一种生活的享受。即使不会骑摩托的人,在咖啡馆看到你闪亮威武的摩托车,都会聊上几句,这对于人际间的交往很有帮助。北美有很多摩托车俱乐部,买一些品牌的摩托就会自动加入其中,俱乐部每年的活动很多,给大家很多机会在一起交流技艺和心得。骑上摩托车你就会发现,朋友圈子一下子扩展到天南地北,生活一下子充实了很多。这不仅仅是兜风那么狭隘,而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风格。

据麦考利夫介绍,他的客户很多都是律师、医生、警察等,订制摩托是一种昂贵的消遣。客户首先要选中比较喜欢的样式,需要具体到车座的高低,车把的仰角,泥瓦的长短等,选好之后去材料市场定购。然后再去选择车身图案,打磨喷漆之后,一个崭新和独特的形象就显现出来。

制造一辆定制的摩托车在150到160个工时之间,虽然加拿大都是小作坊制作,摩托的安全指标却不用担心。因为其框架结构和发动机等都是定制产品,其安全可靠性能都有保障,制造商仅仅是在组合、打磨和调试上需要下功夫,这样自产的摩托车除了别具特色之外,和流水线的产品没什么区别。

加国摩托迷被误解

《加拿大都市报》8月份曾经专访专事负责打击摩托车党的警员,谈到过摩托车党。麦考利夫表示这是一个问题,但不能一概而论,这其中也有对摩托车迷的一种误解和歧视。他说他有一辆自制的摩托车,经常驾驶着它去美国游玩,遇到路边的美国警察,他就会挥手致意,警察也十分友好。但是在加拿大境内就没那么好过了。他表示,可能是因为摩托车党十几年前过于血腥的争斗,导致百多人丧生的缘故,人们对摩托车党印象极差,看到了摩托车就又怕又恨。警察对摩托车多多少少有几分戒备,所以他经常被无缘无故地截停。不过他从来没有犯罪记录,也没有任何罚单,所以这不算什么,但是总被警察叫住问这问那,成为一件不太愉快的事情。

无独有偶,一位58岁的老汉在摩托车论坛上发贴称,2年前退休之后买了一辆哈雷摩托车,他表示这辆摩托给他带了很多快乐,他骑着摩托周游了很多地方。令他不解的是,在高速公路上他经常被一些车辆危险切线,还有一些车紧紧追着他,距离只有几英寸,而且还向他竖中指。他觉得,不是所有骑哈雷的人都是帮派成员,人们这种误解几时才能休矣。

还有一位摩托车手在多伦多摩托论坛上抱怨,他今年3月份在市中心东区Gerrard左转向Broadview的时候被一辆白色摩托车从内侧快速超越,没过3个路口就看不到那个白摩托了。可是刚没走多远就来了3辆警车把他截停,开始对他盘问。

警察问他车上原来带的人哪儿去了,他说刚把那个朋友放下走了。然后警察就说他刚才和那辆白色摩托非法赛车,其中一名警察面边检查他的头盔边目狰狞地向他大吼。这些警察还说他们看到一辆绿色的摩托车在Logan一带超速行驶,他辩解说从来没去过那里,抱怨就因为他的摩托是绿的就被冤枉。他表示,以前他对身边经过的警车都彬彬有礼,还向警察打招呼,警察也给他回礼,但是这次却发难,还向其它同僚说:我们抓住了那个家伙。把他交给了后续处理警员,最终因为他没带车主证而被罚款。

摩托是男人的梦

麦考利夫承认,他的客户有的是属于摩托车党,他完全知道但绝对不会参与帮派活动。他不希望自己的生意有一天突然被警察关掉,他要有家庭和事业,而不是一时的风光,希望可以合法赚钱,心安理得地过日子。更多的客户是都是安分守己喜欢摩托的人,他表示加拿大摩托车俱乐部很多,可以说多如牛毛,活动也很多,一起长途旅行,一起烧烤,这都是一种生活方式。在长途跋涉中形成的友情,是其它诸如高尔夫、足球等运动所不同的。

麦考利夫说,北美大陆的开发与当年牛仔单枪匹马一路西征的勇敢精神十分不开的,当今的骏马已经演变成摩托,摩托给了骑士更更猛的动力,他可以跑得更远,跑得更快,那种英雄豪情是别的爱好难以匹比的,这也就是摩托在北美风行的一个原因。因此,他希望世人可以理解摩托车迷的心态,给他们一个空间。帮派的确存在,但是大部分摩托车迷仅仅是喜欢摩托车而已。他曾经服务过的一辆摩托车的车主是一位垃圾转运车的司机,他20多岁就想要一辆自己的摩托车,后来结了婚老婆不同意,说等有了孩子再说。有了孩子之后老婆又说,要等孩子再大一些。一直熬到快40岁的中年了,终于可以定制一辆自己的摩托,那是一个男人一辈子的梦,和帮派、犯罪没有什么关系。

原文出自:

http://www.ccue.com/ccp_east/2009-10-01/1254444449d2066119.html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