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北美时报:对话汤友志全球气候峰会 /

北美时报:对话汤友志全球气候峰会

编者按: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内容,以及会上各国抱着自身利益而进行的讨价还价,无疑是最近媒体以至世人关注的最热焦点。多达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席的这场全球气候峰会,能否达成共识?其取得的成效如何?必将对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走向、甚至人类的命运,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为此,本报专访加拿大著名华裔环保专家汤友志博士,请他就相关问题发表意见建议。

记者(下称:记):汤博士,近日全球传媒的话题,不少都是围绕着正在进行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作为一位环保和新能源专家,你一定也有你的看法,是否可以与我们的读者分享呢?
汤友志(下称:汤):(笑)是的,近日与此话题有关,我也已多次接受过传媒的采访,包括加拿大的中文电台,A1电台、Omni TV 和CTV、以及中国的CCTV4等。目前全球各国分为几大阵形,各说各话,传媒也什么观点都有,不过似乎悲观的论调占了主导地位。

记:是这么回事。那么汤博士有何高见了?
汤:谈不上什么高见。我个人认为,首先全球近两百个国家愿意坐在一起,讨论有关议题,总比大家不愿意谈为好。谈未必有结果,但不谈就肯定没结果。其次,这也表明了世界各国对全球气候转变已成为人类发展和生存的最大威胁之一达成了共识。至于这次会议是否会有结果,以及各国对此结果是否满意,我只能说结果是会有的,但是否具体化和具备国际约束性,就难说。但无论什么结果,总是"有人高兴有人愁"。

记:是的,各国肯定都要为各自的最大利益去争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明显有着很大的分歧。
汤:对,事实上也有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状况。不单如此,发达国家之间目前立场和态度也很不一样。象欧盟国家作为一个阵营与美国,加拿大,日本以及澳洲等国的想法就差异很大。

记:你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能否具体一点?
汤;不少发达国家,都希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一样,有具体的减排指标。而发展中国家就认为发达国家以前排放了,现在就要发展中国家一起来"买单",不公平。发达国家的要求,不能说是过分,因为以前大家都不知道气候转变这一问题和对世界的危害。现在大家知道了,明白了其严重性,就应该一起努力,共同降低和减慢气候转变的威胁。况且没有发展中国家的参与,特别是一些象中国、印度和巴西等经济迅速发展,温室气体排放大量增加的国家,国际的减排努力将不会成功。发展中国家的观点则是,我们愿意一起努力,但发展中国家还在发展中,实力也有限,况且发达国家也应该为以前的排放负责,因此要求发达国家提供减排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和援助。发展中国家的说法也有其道理。

记:大家都有一定道理,但出发点不一样,所以观点不一样,要求和期望值也不同,所做的承诺一定差别更大。
汤:现在的情况是,发达国家不是不愿意有更大的减排承诺和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发展中国家也不是不愿意答应有具体的减排指标。问题是发达国家到底有多大的减排以及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承诺,发展中国家又愿意多大程度接受具体的减排指标。而这些都需要通过非常繁琐,长期,具体的谈判,要涉及政治、经济、科技、商业、社会和文化等等多种因素,并不是一两次会议就可以搞定。

记:那你预测这次会议是否会成功或得到预期的效果?
汤:我觉得如果你的期望值不太高,那么你对结果就容易满足。如前面所说,我们不要期待这次会议就把所有的问题搞定,但人类社会对这一全球性的威胁的认识还是前进了一步。可以预期,会议后就算不是所有的国家, 但大部分的国家还是会为全球气候转变做些事情的。我的观点是少做比不做好,迟做总比永远不做强。

记;你认为这次会议还有什么其它值得提的地方?
汤:我想一是这次会议更显现出了目前世界政治的多元化,参加哥本哈根大会的,有192个国家的政府,体现了所谓全球政治。二是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争取和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话语权。三是这次会议有中国的非政府环保组织的参与,可见中国民间环保力量的日益壮大,可喜可贺。

记:话又说回来,其实哥本哈根大会也好,全球气候变化也好,与我们一般市民有什么直接关系呢?
汤:关系大了。气候变化可以造成更多的各种自然灾害,如干旱、水灾、极端气象条件和天气事件,农林业病虫害以至减产失收,人类和牲畜疾病,冰山融化海平面升高,等等,不单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健康和社会经济会造成冲击,甚至对人类安全与生存也会造成直接和间接的严重影响和威胁。

记:对于我们加拿大人和华人来讲,我们又能够为阻止或减慢全球气候变化做些什么了?
汤:我们一是可以采纳所谓低碳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做到节能和节俭。二是我们要给政府和工矿企业压力,使他们尽量做到低碳生产,利用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减少能源和其它自然资源的使用量,或者更有效和合理地使用有关资源。这两者(低碳生活和低碳生产)的结合就是我们现在常常听到的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另外,我可以说,加拿大华人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上是做出了贡献的。因为华人普遍有勤俭持家的传统,开的是省油小排量汽车,在家节水、节电、节能,这是相当不错的。目前,华人应该做的是向政府、大企业发声,呼吁他们以切实措施去加强节能、减少排放。

记:是啊,近年来科学界以及各国政府已基本达成一致,认为人类活动导致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不断增多,气候正在发生变化。在可预见的将来,温室气体水平过高导致的全球变暖会对人类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推行低碳经济被认为是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保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汤博士,能谈谈你近来在推动低碳经济方面的一些活动吗?
汤:其实我从1987年博士毕业后到现在20多年来所从事的环保、节能、绿色能源和清洁生产等工作都是低碳经济的一部分。我目前在忙的项目涉及到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生态社区,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项目开发,地热能在建筑节能上的利用,以及工业节能和清洁生产等等多个方面。

记:项目主要是在加拿大还是中国?
汤:加拿大和中国都有。最近还应邀到越南和柬埔寨考察了。

记:你做的项目有得到加拿大政府的支持吗?
汤:我在多伦多做的社区环保和节能项目,获得过联邦和市政府的直接支持。在中国的工作则多次得到联邦和省有关部门和驻中国派出机构的直接和间接支持和协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记;好,谢谢你汤博士接受我的采访。
汤:谢谢你的采访。我想最后补充一点,就是低碳经济现在已被政府、经济学家、商家和投资者普遍认同为当今全球的经济新增长点和亮点。如果我们不意识到这一点,那么在就业、从商和投资方面就会浪费很多机会。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