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蒙面ID 顺口开河 网络也应以法为本 /

蒙面ID 顺口开河 网络也应以法为本

今年1月份记者接到一个来自爱德蒙顿的电话,一个东北口音的男子哭诉了他在网上被人披露个人信息的惨痛经历。他声称自己付出了劳动,不但没有收到应得的报酬,反而被人在网上臭骂一通,个人信息也被公布于众,深感同为华人却如此互相煎熬。网络讨论假如发言者不能受到法律规范,等于用键盘害人。

作为《加拿大都市报》的忠实读者,丁先生认为:在网络上以消费者的名义,片面披露单方面信息的故事,强调自己所遇到的“不公正”待遇,并随意公布他人(商家)信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小范围的网络行为。在当今社会,这种行为的影响和对他人声誉的侵害,已经到了很深的程度。

矛盾从小事开始

据丁先生介绍,2009年的11月27日他在网上接了一单修水龙头的活儿,一位女子在电话里说水龙头漏水,只是密封不好,在国内都是她自己修的。现在弄不明白这加拿大的东西,修不了所以请人来修。

丁先生想只是换密封垫的小活儿,没有什么难度,就开价30元。他声称实际上这种活在加拿大最低收费是100元,找老外修起点在150元至200元,客户服务每一次,收费标准是按4个小时计人工费,无论是5分钟修完还是4小时修完都是一个价格。超过4个小时另外按小时加钱。所以,他收30元只不过是个车马费而已,而且他现场对客户表示,不能保证百分百修好,因为他以前遇到许多事件,往往很小的毛病,修一天都是很正常的,有的时候会更复杂的。

丁先生说,当天经过检验,发觉不是密封垫的事,而是浴盆内控制淋浴和盆池出水的阀门坏了,因为它是一体阀,所以没有办法拆开内部去修。他只能盼望用最笨的方法去解决,于是丁先生就回家去取来松动剂,反复试了多次。问题解决了一点,原来淋浴头出水时,浴盆的出水口也同时流水出来。修理后淋浴头出水时,浴盆的水龙头就不漏水了。另方面,在浴盆出水口出水时,淋浴头依然同时流水,丁先生承认这是他解决不了的问题。丁先生说,当时他认为唯一解决的方法就是把整个水龙头换掉,但这需要另外花钱解决。对此,那位女士表示,因为那是廉租房,房客不能花这个钱去买水龙头。丁先生说他听这位女士这么说,只好告诉她,工程只能修到这样子。

据丁先生介绍,如果要买新阀,要涉及好多事情,麻烦得很。比如,要想把水龙头卸下来,事先要把墙上瓷砖切割下来,把墙板挖一个适当的方形孔。然后把整个供水系统关闭,换完水龙头,再把墙修补成原样,重新贴瓷砖。因为工作的空间非常有限,随时要注意不能损伤水管或水龙头。一旦出现一点问题,都是不可收拾的事故。绝对不是简单的小活,用他师傅的话说:这是个系统活。

争拗摆上了网

既然结束了维修,丁先生说他问对方会否当天给钱,,而那位女士给他的答复是她要看看第二天水龙头是否工作正常才决定。丁先生说他见此就表示过两天周日再来修一次,希望有转机。

丁先生称:等到周日的时候,对方打来电话,告诉他不用来了,并称因为丁先生没有修好,所以不能给钱。丁先生告诉记者,他所收的30元只是当天的维修检查费,他已经做了自己的工作,对方不愿意买水龙头才是问题没解决的关键。但那位女士表示钱是不能付给他的,如果要打官司将会奉陪。

丁先生说,之后双方又通了一次电话,结果还是旧话重谈。女事主称,要不把这个事情拿到当地的一个论坛上,让大家评一评,大家说同意给你那就给你。丁先生说他当时向对方表示没有这个必要。但到了当晚,丁先生称女事主已在网上发了帖子。丁先生认为,女事主她把对自己有利的一面都说了出来,丁先生顿时成了众矢之的。

事情的另一个版本

记者曾透过网络与女事主联络,希望获得她的说法,她也曾透过网络给记者一个联系电话,但记者多次联系,都无法找到她本人。在截稿前,记者只有透过女事主在网上发的帖子,了解她的看法。

女事主在帖子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我家浴缸的水龙头漏水,我在本网上发了一个贴找人帮修。有一个人(我暂时不公布这个ID)说他会修,然后我问他如何收费,他说30元。我同意后就商定请他于上星期六早上10点他到我家。在他“为我干活(这是他的原话)”的时候,我一直在旁边看着,他弄了一会,说,可能是里面的部件锈了,他要回家去拿一种溶剂来溶解,然后他走了大概有好长一段时间,再到我家后就开始用那溶剂朝着水龙头喷。但之后还是一如既往地漏。他说再过10分钟看看,溶解需要时间。然后大概30分钟后还是一点改变都没有。他也没提出要买什么零件的问题。这时我已经看出他根本就不会修,只是出于礼貌没有直接说,只是说可能情况有点复杂,算了吧。

女事主在贴子里继续描述:“他说也许明天会有改观,我看他拿我当傻瓜来对待,心里已经很反感了,就说,好吧,如果明天真的不漏了,我会付钱给你。他很不情愿地出了门,还说能不能晚上再过来,我拒绝了。第二天,他发短信给我,一点没提钱的事,倒是问一些完全无关的问题,我就我所知回答了他。但接着他就打了电话过来,说:你怎么不懂加拿大的规矩啊,我去了你家帮你干活了,你就应该付给我钱。然后说了一大通令我莫名其妙的话,我当时忙着,就把电话挂了。但今天,他再 次打电话来,一开口就说:你考虑得怎样了?我说什么?他说‘钱啊,我到你家帮你干活了,不管修没修好,你得付我钱!’ 然后口出恶语威胁我,我已经彻底明白我遇到什么人了。请朋友们帮我出出主意,我应该怎么办?”

网风吹起来

女事主的帖子一经曝光,马上引来不少网友的议论,以下是一些帖子言论摘选:

“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小人!遇到打劫的不理他。同时公布这个XX的ID,真名和电话──省得大家受骗”

“索性整个水龙头换了,新的才20多块。20元的东西没有必要找人花怎么大的价钱”

“当然不要付,除非他有证书──一定是骗子,很简单的问题花了N多时间。”

“contractor只有干完干好活才能得到钱,不是按工作时间算的。──干不好,你快点走人,别给我门丢脸。”

“估计他连水龙头的结构都不懂。 漏水,非常简单,无比简单的问题──千万不要相信骗子的话。”

“最多给他5角钱,让他知道5、10块钱的活,不要漫天要价。 要知道后果的:否则嘿嘿,明白告诉他,30刀是没有的,再纠缠就打税务局的电话查他有非法收入,看他还找不找你要了”

“我好像是一个下三烂”

经历了这场网络讨伐之后,丁先生说他情绪极度地低落,他表示看到那些评论,他好像已经堕落到什么程度了,“我好像是一个下三烂”。实在不明白为什么为了这区区30元,(人们)怎么好像失去了一块金砖,那么心疼,这么大动干戈啊?

丁先生激动地说:他用自己的休息时间,用3、4个小时的时间去帮她处理问题,不但没有得到一分钱,还变成了千夫所指的被告。他在网上表示:“中国的同胞们,我再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真是中国人的悲哀和奇耻大辱呀!你的中国同胞难道就差那二、三十元吗?我这些天本打算就此为止,自己蒙冤受苦就算了。没有想到,她说她自己说的话句句是事实。我为了表示对少数支持者的感谢,所以,回答以上问题。我实在不知道给对方造成了什么巨大的损失,做了什么不道德的事情,请你们真心地告诉我,谢谢!”

丁先生认为:他觉得华人喜欢用负面的信息打倒别人,这难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吗?更令他伤心的是,一个个同胞网民,懂得一些皮毛的法律,都纷纷给他定罪,对他是恨之入骨。他不明白,为什么大家在海外辛辛苦苦奋斗的同时,还要对同胞恶言相向。

相煎何太急

丁先生上网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后,网上讨论的调子出现变化。一位网友认为:“女事主在未付一分钱的前提下,把对方搞得一败涂地。目的似乎达到了,应该满意了吧?”

网友“大自在心”认为,我如果提供服务的是厚道人他可能会修不好不收钱,至少不会三番五次地打电话要钱,甚至“恶语相向”。如果楼主厚道一点的话当时就给他10块8块的辛苦费也就没这些事了。

网友“扁舟”也认为女事主应该给钱,作为修理的也不该要。他这么说不是因为有什么道理好讲,主要是钱的数目不大,人的精力是宝贵的,在小事上较真不值得。还有,同胞们出来生活都不容易,互相谅解为好,不要互相增加压力、制造不愉快了。

还有网友认为,作为一个局外人无法确认当时的具体情况,但是从双方的言词已经可以发现必然有一方是有问题的,而且甚至可以上升到道德的问题。令他不解的是,大家都在海外,周围的华人可以说比自己的亲戚都要亲,真的需要到这种程度么?大家的生活的都比较艰难,但真的已经到了对待30元都要这样的程度吗?论坛是大家的家园,但需要什么事情都在这里上纲上线吗?

他认为这个帖子点击量这么高,各种说法都有,可以真实反映加拿大大陆新移民的一些道德评判水准,也反映出大家处事习惯上与本地习惯还有一定的差距。

多伦多的另个故事

无独有偶,多伦多华人网络论坛上也常会看到类似的话题。比如在大陆新移民经常聚集的一个论坛,前不久出现了一个热点话题。一名网民在网上怒斥一间华人商店,说他在退货的时候遭到拒绝,并最终以女老板叫来警察,控告他“性骚扰”为终结,他呼吁网民们以后不要到这家商店购物,并公布了商店名称。

帖子发出之后便引起不少跟贴,由于发贴人对于一些细节不愿描述,连刚开始同情他的一批网友也开始质疑他的真实性,从同情发贴人变为同情商家。但是也有网友指证在这个商家有类似遭遇,所以说谁对谁错变得扑朔迷离。

对此网民张先生表示:“近十年来自大陆的技术移民对网络的依赖高于以往华裔移民,很多人都是靠着网络论坛的信息解决了,从移民申请到落地生根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可以说,这种集众人智能的互助模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香港移民所创办的新移民服务机构对大陆移民的帮助。然而,这种被大陆移民所广泛接受的信息交流形式,一直以民间、个人的形式出现,政府移民安置机构为对其进行任何投资和辅助,这和大量大陆新移民的涌入不成比例,反而使传统香港移民创办的移民安置机构可以获得大量资金,在政策上也有一定的优势。

“相比之下,这种网络论坛在深受新移民欢迎和依赖的同时,缺少了政府的帮助,从而显得随意性较大。对网络发言的监管,往往靠网站拥有者自己去把握,而大部分网站人手不足,也没有精力去监管一切。此外,网站业主也是在慢慢的生活中去体会和学习加拿大法律,也是吃一堑长一智地成长。

“这些论坛网站在帮助新移民解决燃眉之急的同时,也充当着生活信息交流的平台。比如哪里的商品有好的价钱,哪个餐馆好吃,哪个地方好玩等等,都可以自由交流感受,网友之间对于这种信息也是深信不疑。然而,也正是基于这种信任,一些人遇到不顺心的事的时候,也会到网上倾诉一番,如果法律意识不强的话,多多少少会涉及到他人或者商家的隐私和信誉。而且这种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显得越来越严重。”

民众可以依法维权

熟悉媒体传播以及版权法的律师Tony Wong在接受《加拿大都市报》专访时表示:这种在网络上以抱怨的形式讲述单方面故事,并且指名道姓的行为很可能涉嫌构成诽谤。另方面,如果网站管理人员让这种帖子听之任之保留下去,也会涉嫌诽谤。而且不论网站管理员知道这个帖子存在与否,都会涉嫌诽谤,因此网站管理员有责任去监察网民的发言。

Tony Wong强调: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人认为某个帖子涉及到自身的声誉,都可以要求网站删除。就他个人的经验来讲,由律师致信网站是一个更有效的手段。

网民也有信用历史

作为网站论坛管理员的罗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这种直接点名的帖子一般他不着急删贴,而是会区别对待。比如对那些在论坛上很有历史的网友,平时发贴也都很靠谱,信用良好,他会愿意相信网友的话。对于那些用刚刚注册网名发贴的,他就会多问几个问题,让对方说的更全面具体一些,从交流中发现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如果没有实质性内容,只是发泄愤懑,毁坏他人声誉,他就要立刻删贴。

罗乐说,根据他的经验,他认为这种投诉贴最大的输家是商家,他之前有一个做地产的朋友,帮罗乐买房子的时候给他的印象非常好。罗乐就在网上推荐给其它网友,没想到有一个网友觉得这名地产经纪不合心意,就在网上大发牢骚。地产经纪虽上来辩解,但毫无效果,反而是越抹越黑,这名经纪后来的生意受到很大影响。网上这种抱怨贴,商家无论对错都会受到影响,因为现在选择多,网民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作为管理论坛多年的“老”管理员,罗乐说他也曾经接到过一些律师信,要求删贴或者干脆要求不能在这个网站上出现自己的名称,无论好坏评论都不让有,以免引起歧义。他觉得,加拿大是言论自由的,但是自由必须要避免以他人的自由为代价。当你自由地发言指责另一个人的时候,已经影响到了他人不受诽谤的自由。在网上信口开河影响网友的信誉,在网上毫无事实地谩骂,只能降低自身的可信度。

这让罗乐想起童年的旧事,他表示以前没有网络,大家有私愤也不能等报纸,就靠骂街、写大字报。以前他的邻居家被人破坏,那位大婶就站在街口破口大骂了一天,诅咒谁做的就怎么怎么样。他觉得对那些做坏事儿的人有震慑作用,不过这个影响也就在一条街之上。现在网络的就如同当年的街头,只不过其传播范围和速度甚至超过普通纸媒,影响力也巨大。新移民已经不会再去骂街了,但在网上骂一次其影响更大。作为网管他觉得很难控制谁说什么,也看不过来。罗乐说他所在的网是一个非营利性质的论坛,所有的管理员都是在业余时间义务进行论坛管理,论坛本来是帮助大家生活得更好,互相交流经验。因此他希望大家有点法律意识,有抱怨按照正常的投诉渠道进行,不要给自己和网站添麻烦。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