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北美时报:我出两倍的价钱买你的房子 /

北美时报:我出两倍的价钱买你的房子

如果有人说,我出两倍的价钱买你的房子,你肯么?
这等好事儿,估计没人会拒绝。可是,前提是,这多出来的钱,是有风险的。

风险是什么?且慢,我们先看看,最近在阿尔伯塔发生了一件与地产行业相关的重要事件,就是满地可银行披露的一系列贷款诈骗案件,涉及总值超过一千七百亿元的资产。

这批贷款诈骗案大同小异,基本上就是两个地产经纪勾结,高价买卖一个房屋,而买家往往是新移民,或者是被借用了名字。贷款经纪和银行内部人员,以及估价师一同"创造"需要贷款的文件,以满足虚高的房价。最终,买家以房价1.5倍甚至两倍的价格将房子买下来,并且贷款做到最大化,而套出的现金就由地产经纪,买家,律师,银行内部人员伙同瓜分了。

最爆炸的新闻是,其中一名被调查的律师,是现任阿尔伯塔省的省议员。这个案件由于牵扯面太广,甚至惊动了哈勃总理。而至今,银行可以做的事情,就是试图去将参与者告上法庭,要求赔偿。这个成功的概率十分低,因为参与者很可能死不承认,并且就算被认作有罪,也拿不出赔偿金。

在整个诈骗案的过程中,夕子认为,对房屋价值的控制,以及高比例的贷款,是最终导致诈骗案放大到如此之大的主要原因。在过去,房屋贷款的银行十分看重房屋的价值以及房屋的状况,而且在还没有CMHC之前,银行基本最多能借房价的75%.直到政府做保证的CMHC出现之后,贷款比例才上升到95%,甚至100%。贷款比例上升最大的两个问题,其一是房价的小波动就会导致银行的巨大损失,其二是CMHC使用电脑系统做房屋估价,而这个系统往往不能分辨出一些条件很差的房屋,或者懂得系统估价原理的专业人员,能够用一些工具,人为推高房价,从而在银行顺利拿到远远高于房屋价值的贷款。

对于买家来说,如果不幸买到了房价过高的物业,银行能够网开一面提供借贷,如果市场朝好的方向发展,那么买家会化险为夷,甚至还能赚一笔,但是如果市场出现波动,那么买家不仅会损失之前仅有的首期,还有可能背上一身"净负债"。在贷款需要续约的时候,如果房价还没有上升回到之前的水平,那么买家可能甚至失去拿回房屋的机会。

对于投资者,也就是贷款银行来讲,侧重点又不同。控制风险的原理是一样的,但是处于对利润的追求,基本的一些传统要求就被抛在一边,而敢于冒大一些的风险。高比例贷款,再加上电脑化程序的房屋估价系统,虽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让业绩增加,然而也增加了控制风险的难度,并且给了懂得系统漏洞的专业人士以可乘之机。

而对于普通卖房者来说,虽然银行的损失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算是茶余饭后的闲话,但是也能给我们一些提示。

第一条:投资的时候,要十分小心杠杆的运用。
如果承受能力没有足够大,不要轻易用大量的杠杆去支持过大的投资,以免市场波动将本金全数抹走。上个礼拜美国股市在15分钟内下跌了史无前例的5%,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如果投资者只是用自己的资金进行投资,短时间瞬间下跌了5%,但是后面的15分钟就恢复了大部分,而不至于瞬间暴跌倾家荡产。

但是对于用头寸买入的,或者说借用衍生工具(比如期权)在暴跌前开仓买升的投资者,在那15分钟的暴跌里,可能早早就出现Margin Call,而被强制平仓,之后的剧烈反弹也已经和自己无关,连翻本的机会都没有。这就是过度运用杠杆的结果。

房地产市场,如果一个家庭收入普通,却用极少的首付去买三个,五个投资房,如果一切顺利,或许租金收入还能维持运转,但是如果遇上一个神仙租客不付房租,再加上地产市场波动,那么这个没有任何抵御风险能力的家庭就有可能破产。

第二点:投资需要做好最坏打算,要给自己留有余地。
银行在做贷款的时候,一定有考虑到这一类贷款的风险,而只接受一定比例的贷款,并且控制了高风险贷款在整个生意中的比重。

这一次遇上大规模的诈骗,银行会蒙受数亿元的损失,但是也不会撼动满地可银行的运营,毕竟这个损失对于万亿规模的满地可银行来说,还能抗的过去。

作为一个小型的投资个体来说,投资之前要做一个自我评估,就是考虑清楚这个投资万一失败,是不是能承受压力,如果发现投资失败的结果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那么夕子建议不要选择这个投资产品。只有自己有足够实力去抵御市场波动的时候再选择入市,才是明智之举。

第三点:房地产市场的吸引力在于高回报,但是风险也就体现在杠杆上面。
如果市场一路走好,高比例贷款的风险完全不是问题,那么市场就会被大量疯狂的投资者炒高,产生巨大的泡沫。

而如今央行使劲浑身解数,提高投资房贷款的首付比例,试图控制投资者过度炒作市场,这只是一个合理的调控措施。市场的平衡状态下,本就只对有投资实力的投资者开放,而不是阿猫阿狗都可以投资房地产市场,这样的平衡市场发展更加平稳,更加健康,而不是很多媒体预测的,政府的调控会引发房价大跳水,今年就要下跌20%,这都是凭空臆测,不负责任地吸引读者的眼球。

这样看下来,如果下一次有人抛出同样的问题给你,还会毫不犹豫地马上回答么?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