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华人 /
  3. 加拿大不起眼的人群:陪读的女人 /

加拿大不起眼的人群:陪读的女人

在每年数以万计涌进加拿大国门的人群中,她们是很不起眼的一群:陪读的女人。为了让爱人们在异国安心学习,她们怀着对爱情的执着、对爱人能力的信任、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万里迢迢来到了这里,陪伴在自己的爱人身边。她们大多有着国内的高学历,在国内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年轻20~30岁,正是大好青春年华干事业的时候,然而在这里她们受着身份、签证的限制,才华和能力却难以发挥,她们的处境也得不到社会的重视。

读书的先生们都是留学生身份,拿着学生签证,陪读的太太们,拿着探亲签证。探亲身份不能直接工作、学习,都要先申请工作许可和学生签证,而这些都不是很容易的事。如果要工作也只能是有限的几个职业,多属于校园内的工作,粥少僧多啊!成了家的学生一来就很着急地办移民,解决了身份问题,太太才能长留在身边,才能有机会去工作。一张薄薄的移民纸是他们全部的希望。大学的学生家属楼是他们的定居点,移民话题永远是他们最感兴趣、最敏感的话题。

四年前我也是她们中的一员,拿着探亲签证来到了加拿大。俗话说物以类聚,我随后逐渐认识了不少陪读的太太们,很了解她们内心的寂寞和落魄,想改变命运却被现实牢牢捆住手脚的不甘心。随便举几个例子,也许她们的经历代表了一大群陪读人的遭遇。

(一)

前几天随先生参加一个聚会,欢送一位朋友离开多伦多。他今年博士毕业,在别的城市找到了一份专业工作。在聚会上,大家纷纷向他表示祝贺,苦尽甘来,终于过上稳定的生活了。在席间笑得最开心的,我想,应该是他身边的太太吧!

我与她并不熟悉,间间断断见过几面。只知道她在国内是学英语专业的,英语很不错的,可是在这里英语就不是专业了,她倒显得没有一技之长了。她来之后一直没找到工作,校园内的工作那么少,太难找了。后来好久不见,再见时惊见她肚子高高挺起,已经快要生孩子了。等我们也搬到大学的学生家属楼后,与他们相见就多了起来。闲聊中她告诉我们他们的三年计划:三年后移民应该也办下来了,孩他爸博士毕业能找到工作了,孩子两岁多可以上幼儿园了,到时她准备去读个college,出来找个工作。有时我们打趣她说万一移民下不来呢?一切都不泡汤了?那时正是911之后不久,打趣她的话也正是我们心中担忧的,总觉得移民前景不看好。她也只能叹口气,说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

在傍晚时分她常常推着婴儿车在楼下等先生回来,宝宝长得很胖很可爱,坐在车里东张西望。等那个熟悉的身影远远出现在街的那一边时,她会推车迎上去,边告诉宝宝往那边看。于是宝宝在车里张着手喊爸爸,他快步过来大笑着抱起儿子,一家三口高高兴兴地回家。这温馨的场面看多了,也为她感到值了。家庭和事业,如果暂且没有事业的话,就先顾顾家吧!一个可爱的儿子,一个有前途的丈夫,一个温馨有希望的家,这些都是对女人的慰籍吧!

现在丈夫终于毕业找到工作,儿子已经2岁要去上幼儿园了,移民身份拿到了。所有的家庭计划都按部实现。看着她兴奋激动的脸,我想她不仅激动自己丈夫终于学业有成,而更多的是激动自己终于有机会在社会中一试身手了。

(二)

小A是我多年的老朋友了,大学里一个体操队的,和我同一年来加拿大,又都是以陪读的身份来的。太相似的经历加上很久的交情,我们很快就变得无话不说,心中的苦闷烦恼都愿意向对方倾诉。小A办事风风火火的,总有一份冲劲。她刚从国内研究生毕业,一下子让她呆在家里无所事事,如何受得了?小A来了没几天,时差还没倒过来,就已经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也意识到自己的出路只有一条:去读书。

读书的选择也只有有限的几个,在多伦多就两所大学有研究生学院,竞争非常激烈。小A知道自己有很多坎要过。幸亏她在国内考过了托福,成绩还不错,不用再考了。她第一步要做的事是去学英语。对visitor,没有免费的英语培训,到哪都要给钱,而且都很贵。小A的宗旨是要学就要去好地方学,她挑了多大的英语培训部,一个多月要近2000加元。把我们都吓了一跳,谁都不是有钱人哪!她先生也不同意。小A的犟脾气上来,非去不可,和先生吵来吵去,先生没法还是让她去了。

一个多月下来,小A的英语是进步了不少,关键是说英语很有自信心了,敢说不怕丢脸。而且得到了一张多大的学生证和多大英语部的一个结业证明,这对她今后申请上学还是有用的。

接下来小A对多大几个感兴趣的系和系里的教授研究了个遍,按照各系的要求寄出了申请。得到系里的offer才是申请成功的第一步,关键是要找到能接收的导师,能提供奖学金。那段日子小A整天写申请,寄resume和学习成绩单,希望引起某个教授的青睐。

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个教授对她有兴趣,有意接收她。小A趁热打铁,在那教授实验室里volunteer了几个月。终于小A的勤奋努力,聪明好学得到了教授的认可。在教授的强力推荐下,小A直接入读了博士学位,而且在系里录取list 上排名第一。在小A来到加拿大后的第二个9月份,她在多大顺利入学,和她先生又成为校友了,他们在国内可是大学同窗、研究生同窗,到了加拿大也是比翼双飞啊!

(三)
如果是夫妻两个人,没有孩子,再苦再累,大人都能熬过去。可是有个年幼的孩子,一切都不一样了。中国人对下一代的关爱是西方人难以想象的。常说“再苦不能苦孩子”,“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见做父母的一片心了。

住在大学学生家属楼时,和我们住一层楼的一位博士师兄,太太也是陪读过来的,经常来往,彼此比较熟悉。他们有一个2岁的儿子,留在国内爷爷奶奶身边。儿子如果过来,上幼儿园、吃喝都要钱,光靠师兄的奖学金根本负担不起一家三口的开销;儿子继续留在国内,思念之苦难以忍受。可想而知,博士师兄夫妻两个的压力有多大!

师嫂是个很有魄力很能吃苦的人,常常和我们探讨如何能走出家门不吃“闲饭”。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顶多一年,我一定要接辉辉(她儿子)出来”。这话说起来容易,做到可多难啊!摆在她面前的就是两条路:上学拿奖学金或工作挣钱。上学的话(指上硕士或博士)要考托福,要联系导师,还要转学生签证。师嫂琢磨了半天不想上学,按她的话说,“两人都上学那么苦那么紧张,就算能接孩子过来了,谁能顾这个家呀!”她的话想想很有道理,那还是工作养家吧!可要工作也难哪!找校园内的工作完全是凭机遇,能力还在其次。我们几个都在学校的实验室里工作学习,对实验室里的工作机会消息还灵通一些,觉得帮师嫂找份实验室的工作还是有机会的。而且大学实验室的技术工作不难,很稳定也不算累,属于校园内工作,工资不高但养家没问题。

一旦确定了奋斗方向,大家都开始努力。师嫂平时在家多学英语,多看一些实验室技术方面的书。我们几个就留意身边有没有合适的机会。终于有一天,系里新招来一个女教授,要建立实验室。创建实验室工作琐碎,我们估计教授肯定急需人,赶紧让师兄师嫂去毛遂自荐。商量了半天,教授给了一个Volunteer的机会。唉!没有劳动许可,也没有加国工作经验,也只好让人先剥削了!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工作,老板对师嫂很满意,决定正式雇佣她。师嫂正式拿到了工资后一个星期,师兄就飞回中国把儿子接了过来。从此博士师兄一家终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师嫂经过一年的努力,并没有食言。

陪读人的经历大多充满曲折艰辛。但中国女性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使得她们在加国最终找到了一片自己的天空,开始自己的美好生活。万事开头难,只要对自己有信心,路总能越走越宽,越走越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相比之下,新移民要比她们要幸运多了,一来就可以读书、找工作,所以少抱怨,多努力,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在等你。(Cynthia)

以上文章为加国无忧网站有偿征文作品
■ 非合作媒体如未征得加国无忧网站许可,请勿转载此文 ■
诚征写手 欢迎来稿 加国无忧网站有偿征文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