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华人 /
  3. 多伦多教育局:保护孩子反欺凌 /

多伦多教育局:保护孩子反欺凌

每年四月十三日, 多伦多教育局将其命名为粉红之日(Day of PINK),并在其管辖的所有中学和小学开展保护孩子之反欺凌活动(Anti-Bully)。那为什么将其日定义为既不是天蓝, 也不是火红而是粉红之日呢?现实生活中,华人孩子被欺凌的个案时有发生,我们应该如何积极的处理呢?作为家长,尤其是华人孩子的家长又将如何支持和帮助孩子反欺凌呢?当您读完这边文章, 也许它会给您提供很好的建议。

事情要从上周说起。那天闺女到家后的第一件事, 就是从书包里拿出一个小条子郑重其事的交给我,并说明这是学校老师给我的。 字条上写着周三April13一定要让小朋友穿粉色的衣服 。 我这个老土, 一看到粉色的, 就以为和乳腺癌有关系, 心里想着, 这也忒早了点吧, 从SeniorKindergarten就教育小朋友要关爱女性。没好意思问闺女为什么?还是强迫自己再认真的看一遍字条的内容,当娘的真是不容易呀?!OPS,好像字条的意思和我理解的大相迳庭耶。原来是学校在多伦多教育局号召下,建议每一位家长在APRIL13th 给自己的孩子穿上粉色的衣服,以示坚决反对和抵制以任何形式出现的欺凌和嘲弄。

那为什么一定要穿粉色的呢?事情原来是这样的。。。2007年的四月的一天,斯高沙省的一中学,一个小男生在学校开学的第一天,因为穿了一件粉色的衣服而遭到了欺凌, 两个高年级同学对此愤而不平,于是号召他们的五十几名朋友在第二天也衣着同样的粉色,声援那个受欺凌的小同学,抵抗日趋严重的欺凌现象在学校的泛滥。 于是, 这个号召性的的电子信,一传十,十传百,象滚雪球一样的在学校里传播开来。本来以为只有他们的朋友会衣着粉色,结果第二天,那是成百上千的学生和老师都穿上粉色的衣服,并且还打着标语,“坚决抵制欺凌!”。经过学生们这一运动,结果欺凌的个案还真的就此显著降低。多伦多教育局积极吸取他人长处,同时为了降低学校内日趋恶化的欺凌个案,既然欺凌事件是因为粉色引发的, 那么从去年开始,就将April13 定为粉色之日,以示坚决抵制反对任何形式的欺凌.

但是,孩子被欺凌的个案还是时有发生。询问周围的同事,他们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被欺凌的比例居然达到50%。 当然了, 我只不过咨询了十几个同事,这里的比例不足以说明什么, 但至少, 它暗示了我们家长, 当类似不兴的事情发生在我们的孩子身上, 那我们应该如何积极的处理呢?第一,承认:让我们的孩子有勇气的承认自己受到了欺凌,只有真正的面对,才能勇敢的对待。第二,讲述:让孩子尽量大声的讲出来。沉默永远是欺凌的兴奋剂。只有打破沉默, 欺凌才会变得无地自容。家长们才会知道如何帮助我们的孩子。第三,压点:帮助孩子找到他们的抗压点,忍气吞声不可能永远解决恶意的欺凌,忍耐的限度是有限的。超过这个限度,鲁迅的名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第四,角色:当孩子们受到欺凌,实际上,也是他们在自己的人生中扮演了一个弱者的角色。如果可能的话,让孩子们写下自己扮演角色的体会。无论是欺凌,还是被欺凌实际上都是反映个案当事人内心深处之恐惧的一面魔镜。第五,觉醒:让我们的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恐惧,给他们创造机会去克服心中的魔,例如大声朗读课文,参加跆拳道课程等等。我就不信,这个心灵的恐惧穿上马甲就变成欺凌了。第六,超越:积极倡导孩子们的正确人生观,被欺凌只不过是人生长河中不值得一提的一小瞥。人生处处充满着积极向上的阳光,不经历风雨,怎能见的了彩虹?!

那么作为家长, 尤其是我们中国孩子的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反欺凌泥?首先,家长应该鼓励和支持孩子要结交朋友。当然了,这里的广交朋友的意义不是滥交,而是结交那些积极向上的,能互相帮助的朋友。 具不完全统计,大部分欺凌个案都是发生在被欺凌的个体独处, 或是在阴暗无人的角落里。 欺凌也是见光就死的。其次, 密切注意孩子们的行为举止,那些具有潜在性质的欺凌行为, 家长应该立即加以指导和纠正, 例如取笑他人的生理特征,穿衣习惯等等。家长应该为孩子们树立模范带头作用,榜样的力量永远是无穷。 再次,教育孩子们,对于那些正在发生的欺凌个案, 孩子们应该立即报告给学校, 禁止旁观, 取笑以至于加入。最后, 也是我们大部分家长弱于参与的项目,那就是加入学校的家长联合会,积极倡导和参与反欺凌的教育问题。 如果一切事情能简单的从我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那么反欺凌也就不会上升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APRIL13TH到了,您给孩子们穿上粉色的衣服了吗?以实际行动反对和抵制欺凌, 让我们的孩子们在安全平和的环境中积极健康的快乐成长!!

以上文章为加国无忧网站有偿征文作品
■ 非合作媒体如未征得加国无忧网站许可,请勿转载此文 ■
诚征写手 欢迎来稿 加国无忧网站有偿征文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