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为了美好的明天:纪念人头税平反1周年 /

为了美好的明天:纪念人头税平反1周年

今天是6月22日,这是一个加拿大华人社区难以忘怀的日子。

一年前的这一天,加拿大总理哈珀在国会山庄就“人头税”公开向华裔加拿大人道歉。他说:“我在此代表加拿大人民和政府,向所有华裔加拿大人就人头税正式道歉,并对随后推出的排华法案向华人表达深切的遗憾。”,并宣布向人头税苦主及配偶进行象征性赔偿。

时间退回到60年前,1947年,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在实行了24年之后被废除,结束了几代华人的苦难生活。对我们的先辈来说,这是华人生活的一个转折点。此后的60年来,华人在加拿大的生存环境有了本质性的改善,但是发展的路并非一帆风顺。应该说,今天的华人社区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铭记历史,总结历史,更有助于未来的发展。

早期华人的悲惨生活

萨斯喀彻温大学教授李胜生在其所著的《加拿大的华人与华人社会》一书中这样写道:在加拿大,除了土著民族以外,没有任何一个种族或民族群体像华人一样遭受过那种极为刻薄的待遇。在十九世纪,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排斥华人的情绪非常强烈,尽管当时的政治家、工会领导人、白种工人以及雇佣者都因华人的存在而直接或间接地获得了利益,但是在他们中间对于东方人的排斥是非常普遍的。+

现有资料显示,华人进入加拿大始于十九世纪中晚期,1880年到1885年间,加拿大政府为答应西部卑诗省加入联邦时提出的条件,修筑一条横贯全加的太平洋铁路,东部线路由爱尔兰人修筑,西部工程艰难,由从中国召来15000名华工修筑。
这些华工大多来自中国的南方。由于中国人口的增长,许多人找不到工作,饥寒交迫,难以维持生计。富于冒险精神的人决定去大不列颠哥伦比亚找工作以改善他们的家庭生活状况。然而通常是一户人家的钱仅够送一个男性去那里工作,有些人甚至要借钱凑路费。一旦这个人找到了工作,他就会把挣得的钱寄回家,并且梦想着有朝一日衣锦还乡。但是生活并不是如他们所想像的那样。在加拿大这片土地上他们工资极低,饱受欺辱。

许多加拿大人歧视华人是不争的事实。华人的外貌、语言及生活方式与加拿大人有很大不同,也缺乏必要的接触与交流,导致许多加拿大人对华人有错误的看法。一些加拿大人认为华人会夺走他们的工作机会;另外一些人则指责华人拥挤的生活环境,身上会携带病菌。而且许多人认为华人的生活单一、不讲究质量、生活水平低下,所以华工的工资应该比白人低。1900年的一份工资统计表显示,当时华人农业工人的工资为每月20-25元,而从事相同工作的白人的工资为每月30-40元,华人制靴工人的工资为每天1-1。25元,而从事相同工作的白人的工资为每天2-3元。因为最早的中国移民都是男性,人们总以为他们不需要养家糊口。许多华人遭到辱骂和袭击。华人尸体甚至不能埋葬在外国人的公共公墓中。

华工拿最低的工资,做的是最累人、最危险的工作,比如清扫路基、用火药开山等,在工作中常常遇到山体崩塌、爆炸等,所以意外死亡的事故常有发生。工棚相当拥挤。饮食、生活环境恶劣。许多人都病了,一旦生病又得不到合适的治疗,许多华工只能依靠草药来医治疾病。中国铁路工人住在工棚、帐篷、货车里。他们在露天烧饭,主要吃米饭和大麻哈鱼干。由于收入极少,他们不吃蔬菜和水果。许多人因此得了坏血病。

加拿大太平洋铁路1885年竣工了,铁路工人需要新的工作。除几千名华工返回中国以外,多数华工因付不起车费,只能留在大不列颠哥伦比亚,主要是在维多利亚、温哥华。一些人居住在铁路沿线的小城镇里,还有一些人则在富有的白人家里做花匠、厨师、佣人等。

从1858年首批华工从美国西部来到不列颠哥伦比亚,到1885年加拿大联邦政府通过征收华工人头税法案为止,华人出入加拿大境基本上未受到法律上的限制,故这一段时间被称为自由时期。当时许多欧洲移民来到这里后很快便又转向对他们更有吸引力的美国,加拿大劳动力短缺,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批华工先从美国、后又直接从中国来到加拿大。

从“人头税”到《排华法案》

华工一方面从事着最艰苦的工作,拿最低廉的工资,一方面还要忍受来自白人的敌意与欺辱。1881年,加拿大政府曾批准过一间建筑公司自广东直接雇用1.7万名苦力,这引起反华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代表的注意,他们认为廉价的华工抢了他们的饭碗。当时的联邦政府总理麦克唐纳说,如果他们需要铁路,就必须接受中国建设工人。麦克唐纳于1882年还曾表示:“当铁路横跨大陆,并且有了陆运欧洲移民和劳工前往不列颠哥伦比亚的工具,即是说,当克服了短暂的困难后,本人将在某些合理情况下,加入禁止华人长期移民的行列,是颇为适宜的事。”果然,1885年太平洋铁路一竣工,加拿大政府便通过限制华人入境的的法令,具体措施就是征收人头税。加拿大政府全然忘记了华人在修筑连贯加拿大东西的太平洋铁路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忘记了铁路下面躺着几千名华工的尸骨。

1885年铁路竣工后,华人却受到极不公正的对待。从那时起至1923年,中国移民被强迫交付人头税,开始是50加元,1900年增加至100加元,到了1903年更是变本加厉成了500加元,这大约等于当时华工两年的工资,在当时,500加元就可买一幢房子。据统计,华工人头税是笔相当可观的收入,从1886年至1923年,加拿大从这项收入中共获2300万元,约等于今天的12亿加元。据说,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府维多利亚的省政府联合大厦便是用此项款项建造的。

可是,人头税的实施,虽然收费数目惊人,却无法阻止华人移加的脚步。据统计,从1885年至1923年38年间,共约8.1万华人移民加拿大,加拿大政府靠征收人头税控制华人移民的这个政策失败了。

于是,废除人头税后,加拿大政府通过了另一个比较“有效”的政策,即实施《排华法案》,彻底禁止华人移加。这是比人头税更无情、更残忍的政策,这一次加拿大政府收到了预期效果,从1923年至1947年24年间,仅仅50名华人移民加拿大。几万个华人家庭不能团圆,许多男性华工在加拿大辛苦工作赚钱寄回中国养家,而远在中国的妻子带着孩子守活寡艰难度日,两代人的幸福被一部《排华法案》彻底葬送了。据一位华工回忆,他二十几岁离家,等到和太太在加拿大团聚时,太太已经67岁了。

根据一份统计资料显示,1947年以前,加拿大的华人社区主要由已婚单身汉构成,能过夫妻家庭生活的人少之又少。1902年,维多利亚市有华人3263人,其中仅有92人是已婚妇女。到1941年,加拿大华人的男女比例为8比1。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结果直接导致华裔加拿大人第二代的成长,许多家庭几十年没有新生命出生。

据报道,2000年,维多利亚市华裔市长刘志强登上温哥华岛东面的“达斯岛”?立纪念碑,以纪念在19世纪初被遗弃在岛上的40多名患上麻疯病的铁路华工。由于当时白人对麻疯病的无知及对华人的歧视,使得患病的华工被禁止进入白人的麻疯病院。而当年得麻疯病的铁路华人全被送到“达斯岛”,虽然维多利亚市政府定期运送补给品,但却不给予任何医疗照顾,这等于宣判患病的华工死刑。当时这批华工凭着勇气和意志,共同面对难以忍受的恐惧、乡愁和孤独,终老与此。小小的达斯岛上,隐藏着一页麻疯病华工的血泪史。

歧视还在继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加拿大政府调整了移民政策,并于1947年废除了《排华法案》,华人开始被允许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移民。从1947年到1957年,华人移民进入解禁放宽时期,1957年后方进入相对平等时期,1967年后中国移民开始大量进入加拿大。根据1981年的统计数字,60%的移民是从1967年以后移民加拿大的。

从1981年人口普查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华人在劳动力市场上依然遭受种族歧视。统计结果显示华裔加拿大人平均教育程度为12.12年,远高于加拿大平均教育程度的11.56年,但在经济回报方面,远低于其他族裔的收入水平。在专门性职业领域里,华人在自然科学、工程和数学领域中的在职人数占华人总人数的48.5%,远高于其他加拿大人的21.1%,而在社会科学、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人数则远远低于其他加拿大人。

虽然加拿大不再有任何的反华人的种族歧视,但华人仍不能免遭种族偏见的困扰。1974年,一项针对19个少数民族的调查,华人被评为第15个不受欢迎的民族。1978年在加拿大西部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7%的人反对华人移民加拿大。1979年9月30日CTV电视网播放了一部充斥著种族主义色彩的电视记录片“校园追踪:W5”。报道说至少有10万外国学生在加拿大大学读书,他们抢占了加拿大学生的上学机会。节目播放了许多教室里有中国学生的镜头,把加拿大籍的华裔学生也当成外国学生对待,引起全加华人举行集会游行抗议,最终CTV电视网公开道歉。这次辱华事件的另一结果是促使一个全国性华人组织平权会成立。

1983年,一位名叫马德伦的老人向温哥华下院议员玛格丽特 米切尔的讲述了70多年前,他为了留在加拿大被迫支付500加元 “人头税” 的事。他的请求打动了米切尔议员。1984年2月,米切尔向下议院提交了要求偿还“人头税”的议题。至此,这段被尘封的历史才第一次公开地暴露于世人面前。时任平权会主席的王裕佳清楚记得此事当时在华人社区引起的震动,“这之前,我们这代根本不知道这回事。我的爷爷,也是人头税的受害者之一,但他从没和我提过这段事。历史课本上也完全没有介绍。”

从1984年起,平权会为人头税及排华法反复向联邦政府提出平反、赔偿和道歉等要求。他们组织各区社团开会收集受害人资料,向其他的组织及有影响力的人寻求支持。他们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言论,出版相关的刊物,去学校举行展览,并在相关的纪念日组织游行。在穆伦尼及克雷蒂安执政时期,平权会就人头税问题与历届多元文化部长多次商谈。这个执政长达三届、以较宽松的移民政策获得大部分华裔支持的联邦自由党政府,却屡屡以华裔社群意见不一为由,对人头税平反问题再三拖延。“两届政府都没有做出正确的决定,让我们非常失望。” 王裕佳为政府的忽视是申诉迟迟没有进展的最大阻碍。

2000年,三名受害人代表在安大略省高等法院对加拿大联邦政府首次共同起诉,要求加拿大政府公开道歉,并向在世的4000多名受害者做出总额为1.2亿加元的赔偿。上诉两次,都遭到驳回。但法院的裁决它承认在道德上政府是应受谴责的;但在法律上,是合法的。被誉为“加拿大良心”的社会活动家、著名记者兼作家卡伍德女士等一大批人士支持平反人头税,并为之多方奔走。法院的敦促的确有效,在仅存的300多名“苦主”离世前,加政府在2003年开始了与各位受害者的单对单谈判。与此同时,平权会也开始有计划地增强自身的政治影响力,开展媒体活动,把握主动,发展关系网,争取加拿大社会各阶层的支持。

在平权会的多方活动下,平反人头税问题受到主流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成为加拿大联邦大选的一个议题。为争取百万华人选票,参加大选的政党都忙著表态,承诺当选后一定会就“人头税”进行正式道歉。最终多次表示执政后将就“人头税”问题向华人进行“正式道歉”的保守党主席哈珀,击败已经连续执政12年的自由党。这一结果,也+显现了华裔在政治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今天的华裔在加拿大的地位已经今非昔比,不但人口已超百万,成为第一大少数族群,而且集中在多伦多、温哥华、卡克理、蒙特利尔等大城市,广泛分布在各行各业,成为加拿大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也成为各政党争取的票源之一。同时,中国的和平崛起,华裔经济实力、参政欲望与兴趣及华文地位也随之而增高,备受主流社会重视与尊重。尽管华人社区的发展还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其快速前进的脚步已无法阻挡。

(原题:纪念《排华法案》废除六十周年暨“人头税”平反一周年?)

(记者 汉斯)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