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夫妻捐60万文具 红十字会脸往哪儿搁 /

夫妻捐60万文具 红十字会脸往哪儿搁

一支油笔挣2分钱,一个本挣5分钱,每天下午都会将挣的钱,留下一部分买菜,剩下的就存到银行攒着,就是这样的一对夫妻,在14年的时间里,走进了30多所村小,为8000多名小学生送去文体用品,总捐助财物金额已经近60万元。

夫妻俩挤在

5平方米小店里

13日,在长春市光复路上,记者推开了一家办公用品店门。门市面积约5平方米,里面的货架上,密密麻麻堆放着笔、本、塑料夹等办公用品。

在左侧靠近窗户的位置,一张木质带抽屉的小桌摆放在屋内,小桌变成了褐色,桌面上有很多划痕。桌上摆着本、电话和一个挂满茶垢的茶杯,夏志国倚坐在小桌旁的椅子上,右手拿起茶杯,喝了口水。

“媳妇啊,给你也喝点水埃”夏志国右手拿起放在一旁的拐杖,推开门,向门外喊。

当年推着三轮

卖文具起家

“我和他就在这个地方卖文具,条件不好,冬天冷,夏天热,这里,是我们两口子的心血。”陈玉珍说,刚开始卖文具的时候,推了几年的三轮车。1991年,她和丈夫终于有了第一个柜台,每天她都是最早到商场,哪怕是卖了一支5角钱的笔,都会记到账本上,回到家后再算总账,如果当天没有完成预期的营业额,第二天她就会更早去。

“从我们最开始做生意起,我们就一毛钱一毛钱的攒,直到现在也一样。”陈玉珍说,这个门市已经开了10多年。打开抽屉,里面放着的是5角、1元、5元……拿出抽屉里的钱,按照面额,将钱分开,大面值的给夏志国,1元的给她。将1元钱叠好,然后弯折,大拇指蘸点水,开始查钱。50元、150元,夫妻二人算着当天挣的钱。“儿子啊,把这钱存到银行里。”陈玉珍打开门喊道。

被“大眼睛”感动

开始慈善之路

“我们是挣钱了,但一张图片,就改变了我们两口子的一生。“夏志国说,1998年的一天,他在新闻报道中看到了一张图片——“大眼睛”。“我还记得,图片中的女孩,眼睛很大,短头发,右手拿着笔,紧盯着前方。我被这张图片打动了。”看着那张图片,夏志国回想起他和妻子的童年,就觉得没有条件的孩子上学太难,所以他就下定决心,在经商的同时,也要帮助其他孩子。

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夏志国的脸上显出了一丝尴尬,“现在我都不记得那是什么单位了,只记得是有关慈善的,我推门就进去了,当时就有人问我,您有什么事?我说要捐3小货车的文具。”随后,他就把那个单位的负责人带到了他卖文具的仓库。

3车文具15万元

几乎压瘪车胎

装车的时候,陈玉珍站在小货车的斗里,夏志国和几个工作人员负责搬运,他从仓库内一箱箱地往出搬本、钢笔、铅笔、橡皮。一上午过后,3辆小货车都装得满满的,一个箱子紧挨着一个箱子,等陈玉珍跳下车后才注意到,小货车的车胎都快被货物压瘪了。

“那是我们第一次捐助,也是我们最多的一次,直到现在,我们也没算过那些文具值多少钱,但同行们都说,每辆车的货最少得值5万。”夏志国说,有了第一次的经历,他和妻子就想,以后每年都要去献爱心。

寒风中发文具

冻感冒也开心

4年前,夏志国患上了股骨头坏死,行走特别不方便,走路只能靠双拐。患病后,他就不愿意动了,更不乐意远走。但在2010年9月份,他和妻子一起,又坐车来到榆树市土桥镇的两所学校。

文具摆到桌子上后,很多孩子都在鼓掌叫好抢着要,一个个蹦得都可高了。“我右手拄着拐杖,左手再给这些孩子分笔、本等其他东西。”领过东西,孩子们都会鞠躬说谢谢,说完后就马上跑开。

陈玉珍说:“那时的天气很冷,当孩子排队来领礼物的时候,我摸着一个孩子冰凉的手。这么冷,怎么不回屋等呢?孩子说,他们着急想看看新文具什么样儿,也想看看爷爷奶奶长什么样儿。”

夏志国讲,那次一共给500多名孩子发了文具,在冷风中站了1个多小时,他和妻子被冻感冒了,但是一看孩子们开心的小脸,他们也很开心。

自己店里没有

就去给孩子买

“2毛5,你要几本?”“8元一盒,最低价了。”采访中不停有人来购买商品。“这里都是靠批发,1根油笔我们就挣2分钱,1根铅笔就挣几厘钱,1个本儿也就5分钱。”夏志国讲,虽然每卖一件物品挣的不多,但是积少成多。

“你捐了那么多东西,不心疼吗?算过多少钱吗?”记者问夏志国。

“心疼啥,我和媳妇是没有算过,但是有同行和亲戚帮我们算过,从1998年开始到现在,14年了,捐的东西价值差不多有60万元了。”夏志国说,有些用品他这里没有,比如足球、篮球啥的,他和媳妇就去买,“每送一次,我们都能保证每名孩子的手上至少有10样新用品。”

只要还能走动

爱心就会继续

在陈玉珍的家中,她拿出了一个红色的名册,“这个册子是我俩在2006年后才开始弄的,我俩也想等到我们走不动的时候,翻开册子,回想起那些孩子的笑脸。”这么多年,她和丈夫已经走进了30多所村小,帮助过8000多名孩子了。

在红色名册中的一页纸上,歪歪扭扭地写着一行字,“夏爷爷、陈奶奶,谢谢你们能送这么好的东西给我,我一定好好学习。”

“丈夫常说,只要他用拐杖还能走,他就会将爱心继续下去,我俩也常说,等我俩走不动的那天,就将接力棒传给儿子,让他继续。”陈玉珍说。

●他们的儿子

等父母走不动

会接过爱心棒

“父母老了,我就会拿起这个爱心棒,继续走下去。”夏志国的儿子夏亮说,在他十七八岁的时候,就看到过父母将一盒盒文具用品搬上货车,当初并不理解父母为何要这样做,随着年龄的增长,终于也能体会到父母的用意。“爸妈老实,俩人都是从穷日子走过来的,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愿意看到一些孩子上不了学,所以能帮就帮。”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