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老农照顾同龄盲人42年 原因令人惊讶! /

老农照顾同龄盲人42年 原因令人惊讶!

张美祥就是张永双的拐杖。

四川新闻网达州2月28日讯 (黄琳然 苏慧 记者 靳廷江) “我如果不这样做,就对不起雷锋。”万源市一位年逾7旬的老人42年如一日照顾一位同龄的盲人村民,无怨无悔,任劳任怨,甚至曾经为了从洪水中将其安全转移而失去了全部家财。

读者爆料大山深处有个特殊家庭

日前,有热心读者致电本网新闻热线,爆料称万源市有一户特殊的家庭:三位年逾7旬的老人,其中一位是盲人,另外两位是夫妇。“这对夫妇收养了那位和他们非亲非故的盲人,他们身上有太多感人的故事。”

2月23日和25日,记者为此两度赶赴位于大巴山深处的固军乡进行调查采访。

独身老人42年前双目失明

固军乡距万源市区60公里,达州市117公里。在该乡红枣社区(原中河村),记者找到了张永双老人和照顾他的张美祥夫妇。

他们的家是一幢灾后重建的楼房,虽没什么像样的家具,但看上去还算不错。

张永双老人告诉记者,他祖居宣汉县石铁乡,父辈在1920年迁徙到万源固军。“我妈当过红军,跟随部队到宁夏被打散了又回到家里,解放前不敢承认这段经历。我是1941年出生的,妈妈死于1950年,继父死于1963年正月。”

继父去世以后,张永双可谓举目无亲,一直在邻近的乡场上给人干零活,“8毛钱一天的工资。”

1970年的一个冬天,张永双突然双眼充满血丝,视力模煳,“慢慢的就看不清东西了。”

他孓然一身,双目失明后,生活陷入困境。

蹭饭蹭成一家人

“那时的冬天特别冷,北风唿唿的吹,我眼睛看不见以后莫法干活,就成天跑到张美祥家里烤火。”张永双说。

“都是同一个村的人嘛,那时候我有一个外侄常住我家,张美祥白天来烤火,晚上就和他睡一张床,”张美祥回忆说:“他刚开始只是来烤火,没几天就干脆在我家吃饭,再也不走了。”

“张美祥说要学雷锋对同志春天般温暖,所以给我作思想工作要把张永双收留在我们家里。”张美祥的妻子何映月告诉记者,那个年代人人都要学雷锋,张美祥又是一个党员,“他学雷锋学得着了迷,你现在这些人莫法理解。”

从此,这一家就多了一个人。

42年风雨同舟

据了解,张永双失明以后,当地民政部门曾带他到重庆等地检查治疗,终未有所好转。从1972年开始,他就享受到了每月6元的固定补贴。后来,他又成为全国第一批享受低保的人之一。到目前为止,他每月能够领取到250元的各种补贴款项。

除了这些补贴,他的生活就靠张美祥一家。40多年来,他和这个家风雨同舟。

为了让张永双在这个家感觉到温暖,张美祥要求老伴和儿女都必须在言行上尊重张永双,还要“烟酒伺候”。

何映月老人有时难免抱怨几句,张美祥就会幽默的“讨好”老伴:“莫抱怨哈,这是我给你找的一个职业,工资我给你报销。”

“年轻的时候,我们出去干活,他就在家守着,不用我们操心,有时候也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张美祥说:“老了以后,吃饭要我给他端到手上,病了要我服侍。”

张永双至今记得,2009年11月3日,他感冒发高烧住进医院,仅比他小一岁的张美祥一直在病房守候三天三夜,为他端茶递水、接屎接尿,并支付1800元的住院费。“医生都说不晓得他为的是啥子。”

最让张永双难忘的,是1991年的8月5日。那一天,固军乡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别人都在忙着转移家里的物资,而张美祥却背着他往山上跑。“他身体也不好,累得不得了,我要下来走他又不同意,把我背到山上以后他才回去,结果家里的所有东西都遭洪水卷走了。”

“不这样做对不起雷锋”

如今,张美祥老人的儿子在外打工,有两个女儿在成都安家创业。“子女们孝顺得很,经常寄钱回来,也打电话催我们到他们那里住,”何映月老人告诉记者:“咋走得了嘛?我们走了,张永双咋办?他的生活都莫法自理。”

固军乡党委书记王灏介绍说,乡上出于对老人晚年生活的关心,曾多次劝说张美祥将张永双送到敬老院去住,但是张美祥坚决不同意。

记者就此试探性的征询张美祥老人的意见,他仍然坚决地说:“那不得行,我不得干,他和我们一起住了40多年,现在才送他住敬老院,我不得做这个缺德事。”

他们的邻居王兴同表示非常理解张美祥的举动,“他这个人太善良了,他个人是想善始善终,不留骂名。”

“爷爷给我说过的,不对双爷爷好,就对不起雷锋。”张美祥正读小学的孙子告诉记者

特殊的“三口之家”其乐融融。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