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钻禧纪念章与泛滥的华人社区颁奖
时光飞逝,那位从1952年起就成为英国君主的女王,已经在王位上坐了60年有多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硬币上,她的头像也从青春可艾的少妇变成了雍容华贵的老人。60周年了,这在中华文化的传统中正是一个甲子,但是在英国人看来:甲子算什么东东,还不如称之为钻禧(Diamond Jubilee)更显高贵富态。
其实,英国皇室将60周年的纪念称之为钻禧也不见得正宗到哪去。因为在西方传统中,人们早已习惯了将25周年纪念称作银禧,以此类推50周年就应该是金禧,而可以称之为钻禧的就一定是75周年纪念了。不过如果这样较真得话,我们的女王就非要在王位上坐满75周年,才能得到庆贺钻禧的机会,这对她好像有点不够“人道”。
于是自从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开始,英国皇室就“单方面”决定将君主登基的60周年纪念活动以钻禧庆典称之,这样一来英国就在60年等于钻禧一事上开了先河。而有幸可以活到自己登基60年,并且大搞钻禧庆典的英国君主,除了头像挂在我们硬币上的那位女士之外,另一位就是维多利亚女王了。
既然大不列颠王国要为伊莉萨白二世登基60周年搞钻禧大典,那么作为以她为国家元首的国家又岂能袖手旁观。在北美洲,唯一还有资格用纳税人的钱来为女王搞钻禧庆典活动的国家也只有加拿大了。我们的邻居美国早在十八世纪就通过那场独立战争结束了以英国君主为王的历史,而讲西班牙语的墨西哥也从来没有被英国人臣服过,皇室成员的生老病死、婚嫁喜庆也自然与他们无关。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作为英联邦国家一员的加拿大就举办了一系列女王钻禧庆典活动,渥太华的皇家造币厂还特别为此制作了六万枚女王登基钻禧纪念徽章,由一大批政客代表女王到处派发。
拥有三千四百万人口的加拿大,区区六万枚纪念章当然不可能人手一枚,于是当局就为如何派发这一“小东西”制定了一些标准:如长期为小区工作,在某些方面有突出成绩和影响,对社会有一定贡献者等等。任何人只要符合此类条件,只需由两名社会知名人士或者政客、公众人物、社团侨领之类的人推荐,材料属实、没有已经“曝光”的不良记录,都可以“荣幸”地得到这一纪念章。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在我们社区中就陆续传来了不少人得到纪念章的消息,到了今年初,这方面的消息更是接二连三地不断出现在中文媒体上。也许是获得者太多来不及派发的原因,原本还挺认真的颁奖仪式也从刚开始时政客与接受者一对一的授予,简化成了十几人、二十几人同时到场,集体接受派发的大呼窿形式了。
女王登基的钻禧纪念,确实是英联邦国家中的大事。尽管在我们加拿大,女王的存在与我们的民生、国家经济都没什么必然的联系,但是作为一种传统,将之丢弃未必真有什么得益,留着也不会有什么坏处。所以,尽管女王本人常年养尊处优,所干的活也只不过是作作亲善访问、关怀“子民”、读读圣诞新年文告,但她始终还是我们在名义上的“王”,她在位60年了,花点钱为她搞搞庆典也顺理成章、不算过份。
六万枚钻禧纪念章对全体加拿大国民来讲,毕竟还是粥少僧多,但是要实实在在严格按照“有贡献”这一标准尽数派出,也的确是个难度不小的任务。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到活动的后期,派发的标准也就越松,可以得到纪念章的人也就越多。
记得活动刚开始时,出现在公众眼中的获章者多少还是一些做过实事、有点贡献的知名人士。他们之中有的是长年坚持为社会服务的义工,有的是民主人权事业的斗士,有的是华人参政的积极分子。但是随着合资格者派少见少,而纪念章又实在太多,近两个月来,但凡在社区中露过脸、和政客有些熟络的人,甚至某些餐馆老板、移民顾问、人头税的家属和后裔、在政党和社团的筹款活动中的“慷慨”解囊者都成为了“中奖者”。随着这些获奖者越来越多,颁发仪式也越来越滥,因此在不少人眼中:原来还挺有意义的派发女王钻禧纪念章的事情,也就演变成了与每年圣诞之前Honest Eds廉价百货公司大派火鸡的义举相类似的慈善活动了。
六万枚女王钻禧纪念章到处派发,对于不同的“中奖者”而言,感受也天差地别。有的人看得很淡,回家后将“小东西”往抽屉里一扔再也不看,也不屑于向旁人提起。而有的人却极为兴奋,小心地将这“来之不易”的徽章陈列在办公室或者家中的玻璃柜中,逢人就讲,甚至连徽章表面上镀银的材质也说成纯银了。
过了农历新年,女王钻禧纪念章的派发活动也就进入了尾声,我们小区自己的各类颁奖活动就接踵而上、开始登场了。未来的两个月中,大多伦多地区的华人小区将循例进入每年一度的发奖“高峰期”。什么红枫奖、企业家奖、创新奖、杰出贡献奖、移民先锋奖、华夏奖、传媒奖,各种奖项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如果有谁能化点时间作一统计,就一定会发现:我们的小区在发奖和设立奖项方面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其实是可以和刘谦变魔术时的出神入化相提并论的。
在人类社会中,只要有商业活动的存在,巧立名目的各种颁奖活动就永远有市场。犯了金融欺诈罪的“华人巴菲特”就曾经在北京的钓鱼台国宾馆从一个莫名其妙的团体手中获发过“最佳诚信”的奖项。
一些机构团体乐此不彼的利用频繁的发奖,谋求经济和宣传上的利益,这本是正常的商业性质的运作,并不稀奇,因此也没有什么可以责备和谴责的。对于有幸“中奖”的获奖者而言,自然也应该以平常心待之,实在没有必要过于认真。刘谦的魔术只不过是魔幻的变术,不能当真,同样,我们小区泛滥的颁奖活动也不见得真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设立的奖项也很难具备什么“含金量”了。
英女王登基60年,加拿大政府派发了六万枚钻禧纪念章。大多伦多地区华裔人口60万,各路社会团体今年组织的颁奖活动和“中奖者”又会有多少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