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习近平措辞玄机 奥巴马、默克尔碰钉子 /

习近平措辞玄机 奥巴马、默克尔碰钉子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10日应约与美国总统奥巴马通话,此前3月9日晚他与德国总理默克尔通话,3月4日晚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话。至此,乌克兰局势中关键对垒的美俄与调停的德国领导人都与习近平通了电话。从习近平与普京、奥巴马、默克尔通话的措辞差别,可以看出中国虽然对乌克兰局势保持中立,但有着自己的是非判断。与认为俄罗斯出兵克里米亚事出有因相比,中国对西方在乌克兰局势上的立场颇有微词。习近平不认同俄罗斯出兵,而在整体局势上明显偏袒普京。

习近平同普京(Vladimir Putin)、默克尔(Angela Merkel)、奥巴马(Barack Obama)的谈话整体上都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中国对乌克兰局势的是非判断,二是回应来电国的求援邀请,三是中国对于国际社会斡旋的态度。在阐述中国对国际社会的态度时,习近平均强调了中方对国际社会斡旋努力的支持,但在表明中国对乌克兰局势的是非判断、表明如何看待来电国在乌克兰局势中作用时措辞却不同。

普京默克尔奥巴马与习近平

在表明中国对乌克兰局势的是非判断方面,习近平3月4日与普京通话时指出乌克兰局势发展到今天,偶然中有必然,这与3月2日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秦刚公布的中国认为乌克兰局势发展到今天事出有因基本一致。中国外长王毅3月8日召开记者会时对乌克兰局势也用了“事出有因”一词。联系中国一直强调的乌克兰局势背后有着复杂历史经纬和利害冲突,“事出有因”被认为是中国对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持同情态度。3月3日中国副外长程国平与俄罗斯副外长举行磋商后,克里姆林宫就曾表示中国对俄罗斯的乌克兰局势立场表示理解。

而在同默克尔通话时,习近平却指出,当前乌克兰局势十分复杂、高度敏感,处理起来需要全面考量和权衡。结合德国在乌克兰局势中调停人的地位,习近平指出需要全面考量和权衡显然另有深意。且不说默克尔调停乌克兰局势时一般先与奥巴马通话再与普京的次序反映了倾向性,默克尔同意由美国发起的退出八国峰会筹备工作的行动,在俄罗斯应撤回在乌克兰克里米亚境内的军队,并允许国际观察员和人权监督员进入该地区问题上与美国观点一致,就足已经说明了德国在斡旋乌克兰局势时的局限。

更为重要的是,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德国是俄罗斯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13年德国是俄罗斯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德国40%的天然气进口来自俄罗斯,意大利27%、法国23%的天然气进口来自俄罗斯。整个欧洲与俄罗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与美俄双方贸易额仅占美国对外贸易额的2%相比,整个欧洲与俄罗斯关系搞僵的危害将不可收拾。习近平提醒默克尔处理乌克兰局势要全面考量和权衡,实际上是对默克尔站在美国立场斡旋的并不认同,意在提醒德方俄罗斯的关切必须得到正视,各方利益都考虑的斡旋才是公平公正。从这一点看,习近平大有为普京鸣不平的意味。

习近平普京在众多国际事件上的互相支持有目共睹(资料图)

在与奥巴马谈乌克兰局势时,习近平率先强调了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秉持客观公正态度也是对美国的敲打。

习近平没有提事出有因,没有敦促俄罗斯撤军单单强调客观公正,显然是对奥巴马不公正客观态度的反讽。习近平对奥巴马说,当务之急是各方保持冷静克制,避免局势进一步紧张升级。要坚持通过政治和外交途径解决危机,希望有关各方通过沟通和协调,妥善处理相关分歧,为推动乌克兰问题政治解决作出努力。在美国轮番公布对俄罗斯制裁、派军舰前往黑海、调战斗机前往波兰加剧形势恶化的背景下,习近平的话其实是用不点名的方式对美国火上浇油般升级局势的反对。

与和普京通话时强调乌克兰局势事出有因,理解俄方行动相比,习近平在与奥巴马的通话中,并没有对美方指责俄罗斯出兵、破坏乌克兰主权完整表示理解,而是对美国在乌克兰局势中不客观的做法表明了态度。中国对乌克兰局势保持中立,对美俄双方的做派都不完全认同,但是在批美国方面的不留情面反映出中国更多地顾忌与俄罗斯的战略协作关系,情感上偏向普京。

白宫在北京时间3月10日晚公布的奥巴马与习近平通话内容称,两位领导人一致同意“专注共同利益,深化务实合作,以应对地区和全球挑战,从而推动双边关系的发展”的根本重要性。在这个前提下,他们肯定了双方就降低紧张局势及寻求和平解决俄罗斯和乌克兰争端的共同利益。但是中国外交部公布的习奥通话内容,明显表明了二者在乌克兰局势上基本无共识的判断。

这在3月6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赖斯(Susan Rice)与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的通话中得到体现。白宫声明注重强调赖斯杨洁篪在对话中达成共识,但中国外交部的措辞仅称赖斯介绍了美方对当前乌克兰局势的看法和立场,杨洁篪阐述了中方原则立场。

底气不足的奥巴马越来越需要习近平的支持(资料图)

美国务院当地时间3月10日对“美国对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有何期待?”“美国是否担心与俄联系紧密的中国会进一步支持俄罗斯?”“中国目前是什么立场?”“中国是否认为俄罗斯行动违法?”“中国是否接受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态度?”等种种记者提出的敏感问题一概避谈,只是表示让中国自己就问题发表意见。事实上,美国国务院不是摸不清中国的对俄姿态,也不是不清楚中国的对俄立场,而是面对立场中立、判断偏俄的中国,在急于编织的俄罗斯包围网时美国并不敢明目张胆站中国的对立面。

在美俄双方不互相让,德国斡旋久不见效的背景下,奥巴马、默克尔致电习近平更多地想利用中国与俄罗斯的亲密关系说服普京,而普京亦想寻求战略协作伙伴中国的支持。在回应来电国的求援邀请方面,对于普京,习近平称相信俄方能同各方协调,推动问题得到政治解决,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对于默克尔,习近平表示希望德方同其他有关各方继续沟通,进一步发挥建设性作用,中方愿同德方保持联系;对于奥巴马,习近平说中方对一切有助于乌克兰局势缓和的建议和方案持开放态度,愿同美方及有关各方继续保持沟通。

从措辞中也可见,同样是婉拒出手邀请,如果说习近平希望调停人德国与其他各方继续沟通是正常姿态,习近平希望美方的进一步措施有助于缓和局势,对美方的态度是拭目以待,那么习近平“相信俄方能同各方协调”显示出的对俄罗斯信心立显远近亲疏。

因此,纵观习近平同普京、默克尔、奥巴马的通话内容,在表明中国对乌克兰局势的是非判断、回应来电国的求援邀请时,习近平措辞的不同都体现了中国中立立场下有着对乌克兰局势的是非判断,中国在情感上偏向普京,对默克尔的调停谨慎欢迎,对奥巴马的偏颇立场明确反对。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