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亚信峰会:中国主场 勿坠“天朝”迷梦 /

亚信峰会:中国主场 勿坠“天朝”迷梦

苏东剧变之后拟议成立的亚信峰会“空转”多年以后,笃定要被中国捧上一个新的高台。2014年中国将先后主持当下的亚信峰会以及下半年在北京召开的APEC会议,前者主攻安全后者聚焦经济,被视为中国主场外交的两大战场。为此,中共早在去年便为此造足了势。此次亚信峰会更是邀集46国家、国际组织等与会,被中共当局赞誉为“盛况空前”,规模最大。它虽不是中国彰显天朝威仪、接受万邦来朝的舞台。但平心而论,在中国当下处于诸多“内忧外患”的境遇下,借助亚信峰会,北京大可乘天时地利人和之便收获三大利好:其一,削弱美国亚洲事务影响力,瓦解亚洲地缘政治既有格局;其二,引俄罗斯东进力逼美日,收获东南海域战略攻势;其二,西进亚洲腹地,釜底抽薪清除恐怖主义后顾之忧。

主场外交:推销新安全观 机遇千载难逢

亚信峰会全称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苏东剧变后由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提议成立,直到10年后的2002年才开始领导人会议。而直到此次第四次峰会,这一原本立意亚洲大陆安全的多边合作机制才在北京当局的大规模力推下,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大陆半官方媒体中新社指出,这是亚信峰会首次在中国举办,也是亚信成立以来,与国最多、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盛会。亚信也成为继上海合作组织后被国际社会关注的又一个亚洲增强互信与合作的焦点。

此次峰会,中国接棒土耳其担任轮值主席国。在观察人士看来,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习近平恰好“借风行舟”,将亚洲作为其新安全观的试验场,以奠定未来十年基调,而且中国或将至少收获三大实质性红利。其一,力推去美国化的亚洲安全主张。毫无疑问,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实现超级大国对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垄断,尤其是在苏联一夜之间轰然倒塌以后。而近年中美在经济上的互相依赖与渗透决定两国一直处于“打打闹闹”且行且战的循环中。从1971年建交起中间龃龉始终未曾消失,双方一直处于互相试探的信任磨合,譬如1989年六四之后的美国制裁、1996年台湾危机爆发、1998年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2001年南海撞机事件等等不断挑战中美互信。而今实力消长,中国于2011年跻身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渐渐被认可为未来挑战美国霸权地位的唯一力量,历史的必然决定双方的互相猜疑阻挠、围堵与反制不断交替。尤其是,美国不甘于坐等,终于按捺不出提出了“重返亚洲”战略,并加强与日本等盟友的军事合作,逐渐在亚太经营起对抗意味甚浓的“C”形包围圈。4月份美国总统奥巴马更在巡视其亚洲盟国后激起东海、南海局势紧张。甚至直到此次亚信峰会前夕,美国当局以近乎羞辱的形式指责中国军方的5名黑客窃取美国的商业机密,更令中国无法相信这个曾在公开场合响应中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提议的超级大国。

让我们把视线重新拉回亚信峰会本身,正如中国官方宣称的,它是亚洲覆盖范围最为广泛的额安全机制,此次西亚石油富国卡塔尔、南亚次大陆国家孟加拉国顺利跻身其中使得其成员国扩大至26个国家,但利益遍布全球的超级大国美国却只在其中拥有观察国地位,仅有3分钟的发言权。至此,中国通过一系列的宣传造势“刻意”提升亚信峰会国际地位的用意已经十分明确,即排除美国在亚洲事务的话语权,将亚洲事务的决定权从美国的干扰中解脱出来。这与之前提升以经济内容为主的亚太经合组织以及地区安全为主的上海合作组织的初衷显然是贯通的。在5月21日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的发言中也得到了印证。在全长16分钟的演说中,习近平并未点名批评美国,但表明亚洲安全与亚洲以外国家无关,“亚洲的事情,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办”。

其次,在中国外交的现实语境中,中共历史上的外交传统决定“结盟”仍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门槛。假如这次“会盟”各国可以看成一种准同盟的潜在可能的话,将美国完全“踢出”亚洲大陆显有难度,但中国找到了最强大的帮手——俄罗斯。中俄可能对美国“一超独大”的局面先行产生强大的牵制作用,继而循序渐进借助于一系列的多边合作对话平台完成地缘政治的重构,最终在瓦解美国主导的全球安全体系中撕开裂缝。从某种意义上说,中俄已经将亚信峰会作为挑战美国全球权威的舞台。

中俄的准同盟关系几乎从习近平上台之前便被定调。从2013年两会结束后,两位年龄相近的大国领军人物在克里姆林宫的握手以及两人在随后的14月内7次晤面的亲密程度判断,几乎没有任何一家西方媒体怀疑中俄势必在反制美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近,尤其是经历索契冬奥会以及乌克兰危机局势的考验。普京此次出席上海亚信峰会更带来一直庞大的海军战舰队伍参与海上联合—2014军演,甚至将演习地点敲定为中日争端最为激烈的东海甚至钓鱼岛水域。由此,俄罗斯实现正式东进,可能成为最大的赢家,但毫无疑问,这将同时为中国压制美日攻势提供强大支持。报道称,从军演开始之日起,美军侦察机便强化全程监视密切关注中俄军演动向。

当然,也有人担心中俄之间的准同盟关系是脆弱的,双方的结合并非完美无瑕。比如政治军事联系的密切缺乏更为稳固的经济纽带的连接,尤其是在尖端武器以及石油天然气出口上俄罗斯表现出的“两面性”;而在历史上,中俄有关领土争端虽已成过去时,但不能确保中国民族主义情绪完全湮灭,而俄罗斯也在中国民间资本大规模进入远东地区保持警惕和怀疑。不过,普京在此次会见中国前领导人江泽民时(江时期曾与俄罗斯缔结了边界条约)曾声称,两国不存在任何矛盾,相反有很多完全有决心实现的计划。普京感谢江泽民对俄中关系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并强调中国现任领导层继承这一方针。他还称赞胡锦涛和习近平为发展两国关系付出很多。尽管此言难保不会有若干“水分”,但至少隐藏的矛盾没有冲击中俄关系,双方反而在同一驾马车上形成一致目标,如双方签署的《联合声明》确定了对二战历史的态度以及对乌克兰局势的“严重关切”等等。此外,也许是双方意识到经济纽带的脆弱性,《联合声明》明确要在2015年实现双边贸易额破千亿美元的目标,同时建立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对华供气协议的签署也令中国舆论备受鼓舞。俄罗斯官方媒体俄罗斯之声在评价中国不可避免的崛起时曾表示,对于其近邻俄罗斯来说,希望这种复兴是在尊重三大条件下来进行,即纾解任何形式的时隐时现的民族主义、维持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和放弃任何形式的相互的历史“清算和怨恨”。

其三,作为一个政治安全合作机制,亚信峰会成员国涵盖了包括阿富汗、土耳其等在内的诸多伊斯兰国家,尤其是其中多国与中国屡遭极端主义暴恐袭击的新疆地区有莫大的联系,因此对于中国釜底抽薪瓦解和切断恐怖主义威胁至关重要。反恐专家称,中国借助俄罗斯兵进东南之际,反恐的后顾之忧确乎需要背靠西北诸国。此次亚信峰会中国大可借助主场优势呼吁合作反恐,这无疑是釜底抽薪的绝佳机会。

首先,中亚等与新疆地区直接接壤,是海外恐怖主义组织出入新疆必经之路,也是中国通过上海合作组织进行反恐合作的传统重心地带。比如2011年12月11名新疆分裂主义者因试图逃亡印巴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参加圣战而被枪毙;2014年越境吉尔吉斯斯坦的11名维吾尔族武装分子遭遇当地边防军亦被全部击毙。

其次,经历7•5骚乱之后频繁的小规模袭击,新疆当局正在将目光转向通过音视频进行圣战思想“洗脑”和传授恐怖袭击技巧的重要管道,而活跃在阿富汗以及传统上泛突厥主义以及泛伊斯兰主义的策源地土耳其都是中国反击暴恐的重要“统战”对象。近年中国在阿富汗、伊朗、伊拉克等地区不断扩大投资和政治影响力,在某种程度上也在填补美国撤并阿富汗后的力量真空,借助亚信峰会施展影响力,推行共同反恐目标对中国来说顺理成章。

经济协作尽管只是亚信峰会的五大主题中较弱的内容,但却是堵绝恐怖主义祸水东流的根本之策。根据大陆媒体的分析,中国已经在西进战略中落下三个关键棋子。2013年中国领导层相继提出“中巴经济走廊”、“中印缅孟经济走廊”、“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开放”连落三子,向西开放的战略布局已基本到位。习近平在与中亚各国首脑会见时,频频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五国领导人也大都在亚信峰会会场外参观中国重要项目和未来的重要出口服贸产品。亚信会议给了中国以反恐和经合两手促进地区交流、切断暴恐隐患的机会。

但是,正如大公网文章所言,亚信会议目前仅仅是一个机制性的会议,因而其通过的决议和制定的政策更多的带有象征性,而且其重要功能——比如反恐——与上合组织相重叠;而且其成员国众多,意识形态复杂,国家利益也多元,要发展成一个合作性组织恐怕相对较难。不具备上合组织那样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寄望借力此平台收获更多,但算盘虽响,后续乃至最终实效尚难评估,只能边做边看。

“天朝上国“迷梦的陷阱

2006年11月3日,声势浩大的中非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开幕,当时中国和48个非洲国家的外交部长、负责经济合作事务的部长和代表出席了会议。次日,中非合作论坛更是有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以及48个非洲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科纳雷以及地区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53个非洲国家中有48个国家派出代表团参加,其中有42个国家元首亲自带队,当时着实让外界侧目,也让中国国内出现不少“万邦朝贺”的自我膨胀的声音。彼时有民间言论即称,“胡主席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十余个非洲国家总统总理们的排队朝觐,锦涛主席笔直的站在大厅中央,非洲总统们则在门入口处纵列一字排开,一个个上前来与胡主席握手并寒喧,少则30余秒,多则1分多种。看起来双方都很开心,这种情况可相当于唐代李世民高居宝座,而各番邦主在大殿下朝贺。”此用词虽粗疏,但颇能代表当时中国不少国民内心情景。尤其是历经百余年的凋敝,昔日的天朝子民大概太过久违这种历史的眩晕感。

至于今天所说上海亚信峰会盛况或有不及,但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负责人或代表与会,其中包括11位国家元首、2位政府首脑及1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仍不失场面宏阔。北京当局甚至下令将驻守北京的国家礼炮部队首次调赴上海,在西郊宾馆鸣放最高规格的21响接见列国元首。

而在此之前一年,这一本来名不见经传的国际组织便被北京当局大造声势。其后各种官方表态以及舆论喉舌将至提升至与APEC并驾齐驱的地位,号称2014年中国主场外交的两大阵地。当时有媒体引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分析称中国以前是反应式外交,现在则是积极主动式外交,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国力不断增强,北京有望利用千载难逢的主场优势,纵横捭阖,敲山震虎。

不可否认,中国历史上确有俯瞰天下的时代,汉唐盛世自不必说,宋明富庶也不肖怀疑,甚至直到清代乾隆嘉庆朝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GDP仍占据世界总额的1/4左右。

以致于在长达数千年的时间里,中国都被奉为“天朝上国”,以中国为宗主的宗藩封贡体系类似于当下将美国一超独霸下制定的世界政治秩序一样,拥有无可置疑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然而世异则事异,当下中国虽经过数十年的曲折和休养生息,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甚至被预测不久后将赶超美国,但正因如此,“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美国乃至许多域内国家不会轻易欣然接受中国意图改变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甚至以历史经验反复释放“中国威胁论”。照此理论,五百年间,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美国等列强迭兴,始终遵从弱肉强食的铁律。于是,中国崛起势必受到种种责难,不可避免。

国强必霸,中国反驳,连习近平也对外公关,称中国只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中国没有追求霸权的基因,可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但言之谆谆听之藐藐,世界信服与否则另当别论。中国的准盟国俄罗斯之声可以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比”为北京当局力推的“亚洲新安全观”和世界安全观做背书,但这并不表示可以化解包括美国在内的诸多国家的狐疑与对抗情绪。就在亚信峰会在上海热闹喧天的同时,临近的菲律宾也在上演世界经济论坛的东亚峰会,明眼人很轻易地便可看到其中浓浓的对抗意味:中国拒绝出席,而稍早前与中国爆发舰船对峙的越南则派遣总理阮晋勇出马。

所以,当下,复苏强国梦,中共领导层乃至民间社会有此雄心和信心者不在少数。也正是因为西方国家对中国此类国民心态了然于胸,“中国威胁论”不成便又紧随着“捧杀论”。有学者从历史纵深看,称中国当下的崛起只是恢复曾有的地位,有其势所必然。所以,无论“天朝上国”抑或“四海宾服”的诱惑面前,中国上下更应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客观看待而非主观倨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列国是否奉中国“正朔”实在并非中国所能掌控,一句话“万事做好自己即可”。但如果中国果真堕入“天朝上国”的迷梦,既与其主张的世界多极化的历史潮流背道而驰,也难保不会在崛起之路上成为众矢之的,甚至摔跟头。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尔也曾提出软实力概念。也许越来越在核心利益上展现“底线思维”强硬态度的中国可以不必为曲意逢迎他国自损核心利益,但绝不可不将软实力“修养”弃之如敝屐。古人云“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被媒体冠以“红色新儒家”的习近平当从中学得了不少智慧。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