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35年中的2次乘船经验:偷渡vs坐邮轮 /

35年中的2次乘船经验:偷渡vs坐邮轮

对池黄雪娥来说,相隔35年的两次乘船经验,简直是天渊之别-第一次以难民身份上船,作半公开式的偷渡;第二次却是豪华邮轮上的乘客,拥有贵宾式的享受。

鼓起勇气作邮轮之旅

当下,乘坐邮轮已经成为最时尚的旅行方式;可是,多年来池黄雪娥从没想过要参加,塬因是35年前的一场海上经历,令她对坐船望而生畏......今年,她终于鼓起勇气,参加了邮轮旅游,之后内心阴影尽消、观感也全被扭转。

“想不到,坐邮轮的感觉是这样的!我们乘坐的那艘10多万吨邮轮,又大又高,里面的设备极其豪华,住房环境一流,美味丰富的食物24小时源源供应,船上还有很多表演及多姿多采的活动......真是超豪华的享受!”池太太异常兴奋地和亲朋好友分享她的感受。她坦言:“从来没想过,塬来坐船也可以这样轻松自在,站在房间露台远眺,沿路欣赏海连天的美丽景色,真是美不胜收......”

在七天的旅程中,池太太的感觉一天比一天好,甚至萌起了邀约父母一起坐邮轮的念头。听她娓娓道来,很是精彩:“虽然这次在途中曾遇上小风浪,但心里一点也不害怕。本以为这辈子都不敢坐船,因为一直都无法消除1979年从越南偷渡时的心理障碍;感谢上帝,不但让我借此机会,重温祂对我的救命之恩,并教我思想来到渥太华后,祂所施予的无穷恩典。”

偷渡途中经历大风浪

池太太忆述35年前惊心动魄的经历:“一艘30码的船装满了500多人,大家只能挤压地排坐着,没有位置走动,更没法子躺下睡觉。饮用的水装在一个大铁箱内,透着一股铁锈味......在途中曾遇上9级大风浪,船被抛到几层楼高,然后摔下......根本不敢想像会发生甚么事,惟有祷告、祷告、再祷告。”

雪娥和她的家人-丈夫、父母、兄弟姊妹,都在巨浪滔天的劣境中晕了过去,第二天醒来的时候,船已经停在一个平静的港湾。最后全船人都在香港登陆,并在难民营住了四个月,后得到加拿大政府帮助,来到渥太华定居。然而,那短短9天的偷渡吓人经历,在池太太心底里留下了不能磨灭的烙印。

“当年在偷渡船上,大家都是怀着‘搏一搏’的心理,完全不知道在海上会发生甚么事-会否遇到海盗、会否葬身大海,所以心中充满恐惧,彷徨无助,就连闭上眼睛都害怕,更遑论欣赏海上风景。醒来之后,知道自己没有死,满心感恩,肯定是上帝保住了我的命。”在赞美感叹之余,池太太更清楚知道,上帝日后会引领她的人生路。

果然,那场经历令向来在家中很有权威、个性比较传统保守的妈妈和爸爸,先后在香港难民营和渥太华接受了耶稣作生命的舵手。

渥京气候环境差别大

来到渥太华,池太太先后做过塑胶厂工人、收银员、企台(服务员)。“老实说,每个新移民都要经历适应期,对我来说,过程并不容易。渥太华的气候和环境跟越南差别很大,工作也很辛苦,幸好那时年轻,靠着神、用意志力熬过来了。”

直到1995年,她和丈夫开始经营眼镜生意,经过多年胼手胝足苦心经营,终于做出一番成绩。“开业初期,不敢多请帮手,凡事都要亲力亲为。创业难,守业更难,生意稳定后又有新挑战;到现在,生意虽然上了轨道,仍要面临市场的竞争。现在回过头看,心里却是满满的感恩。”她说,“我们不但有安定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无论遇到甚么风浪,逆境顺境,我都知道,上帝是我的依靠,我不会孤单,不需要独力去支撑。”

从抵埠加拿大至今,一直住在渥太华的池太太,不但习惯、也爱上了这个加国首都:“这里的生活环境很宁静,虽然美食不如多伦多,但却有很正宗的越南美食。想当年,渥太华的华人很少,同期来的一群人,到现在都上了年纪,从年轻力壮期步入老年衰煺期,不少人都当上祖父母。在我们这批人当中,很多都是先打工,待积累了经验和资本,就自己开店做生意,其中,经营食肆的同乡不少,所以,在渥太华可以吃到地道美味的越南粉。”

生活经历越多,池太太越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从1977年信主到现在,我一直经历着上帝的保守和恩典。尤其这次邮轮旅行,让我感触良多。生命真的完全在上帝手中,我们至今仍有气息,怎可以停止敬拜和聚会呢?”

此刻,池太太想起了一首主日学儿歌:“有主在船上,我就不怕风浪,不怕风浪,不怕风浪;有主在我船上,我就不怕风浪,直到安抵天家。”所以,风再急、浪再高、环境再多变,她仍充满信心地说,有主同在就不怕。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