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法国惊呼:中国握手希腊 深藏三重智慧 /

法国惊呼:中国握手希腊 深藏三重智慧

刚在3个月前,中国元首对法国、德国等欧洲陆地国家进行了国事访问,并成为中欧建交40年来首位访问欧盟总部的中国国家元首。短短3个月后,李总理又对欧洲的海洋大国英国和希腊进行访问,而希腊恰是2014年上半年的欧盟轮值主席国。两次欧洲行各有侧重,又相互补充、高度统一,即在中国领导人的平衡外交战略下,欧洲、欧盟的力量,正越来越得到北京的倚重。

为此,中国不仅要与欧洲单个国家发展良好关系,还要与推动欧洲一体化的欧盟组织寻找共同语言,不仅要与欧洲人做好各个领域的生意,还要在此基础上创新欧亚大陆合作模式,令彼此成为更亲密的朋友,最终成为经济上、乃至政治上名副其实的“战略伙伴”,以缓解来自东面的压力。这正是中国领导人“深耕”欧洲的战略考虑。而在具体的操作层面,李克强此行也是深藏智慧。

第一,“人未到,先闻声”,抢先制造良好舆论氛围。抵英前夕,李克强在《泰晤士报》上撰文,开诚布公地向英国主流社会介绍中国经济现况,承认“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有信心实现7.5%的GDP增速目标”,打消英国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疑虑。同样,在抵希前夕,李克强在《每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表达自己对希腊神话的喜爱,盛赞希腊文明之恢弘。这种讲究礼节的自我介绍与礼貌的示好,符合西方习惯,向“主人”传递了基本的尊重,容易赢得“主人”好感,拉近彼此距离。

第二,放大共同点,主动设置外交议程。希腊自古是海洋大国,也是海运大国,希腊的海洋开发、海上贸易、港口、商船都很有名,堪称海洋治理方面的老手。而中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一度把海洋视为“化外之地”,但而今海洋意识勃发,海洋强国战略兴起,正是对海洋经验渴求的时刻。

“中希海洋合作论坛”呼之欲出,中国官方提前释放消息,李克强将在论坛上全面阐述中国的“海洋观”,这引发了海内外媒体极大的兴趣。

自中共十八大提出海洋强国战略以来,中国就强调,不仅仅是要捍卫本国的海洋权益,更倡导合理开发保护海洋,让海洋成为人类的福地。然而,西方媒体喜欢断章取义,往往强调前者而忽略后者,炮制新的“中国威胁论”。现在,借着“中希海洋合作论坛”这个国际性平台,让中国的“海洋观”在西方社会得到全面的展示,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这种展示,也有助于树立中国未来在海洋开发领域的话语权。

第三,从易处入手,串起亚欧大陆开发合作新模式。希腊被认为是欧盟内部对华最友好的国家之一,不论是希腊在利比亚撤侨、举办奥运上对中国的支持,还是中国在希腊债务危机期间对希腊在物质、精神上的提携,都化成了中希友谊的宝贵资源。如果说部分欧洲国家对于中国尚处在“政冷经热”的状态,希腊则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与中国发展出了相互舒服的模式。获得希腊在新合作上的认可,显然更为容易。

当前,中国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古代丝绸之路是串起东方与西方的贸易通道,是联接中国与希腊、罗马社会的纽带,“丝绸之路经济带”意欲何在呢?那就是通过经济合作的强化与深化,重新让欧亚文明“手握得更紧”,形成一个发展共同体、安全共同体。

欧洲国家正是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辐射区内,而希腊又正是该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从希腊开始逐步打通区域内的合作网络,才能有经济带在欧洲地区最终的成型。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