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雕像前 习近平点头耐人寻味
实际上,作为蒙古历史上最强大的开拓者,成吉思汗在蒙古人们心目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如今成吉思汗的遗迹在蒙古国随处可见。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成吉思汗广场、成吉思汗雕像……以成吉思汗命名的场所和物品数不胜数。除了乌兰巴托以东54公里处的草原上矗立着的40米高的成吉思汗骑马雕像外,不同的政府办公楼内的墙上均挂有不同大小的成吉思汗画像,学生们去成吉思汗大学上课,来往的游客住在“成吉思汗”酒店,电视台播放与成吉思汗有关的电视剧、纪录片或者音乐作品,书店里多种版本不同语言的成吉思汗传记畅销不衰,成吉思汗主题的冰箱贴、钥匙链、明信片和各种纪念品甚至不同产地的“成吉思汗牌伏特加”琳琅满目。
1936年,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一句“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气势“力压”700多年前纵横亚欧大陆的成吉思汗。而今,2014年8月21日,正是在一个百草停止生长的时节,中国元首时隔11年踏上乌兰巴托。当天,习近平偕夫人彭丽媛来到上文所提及的国家宫成吉思汗雕像前驻足点头致意。习近平那意味深长的“点头”究竟意味着什么,也许很值得留意。巧合的是,次日(8月22日)正是金庸先生大作《神雕英雄传》中全真教长春真人丘处机逝世792周年。而据传说,丘处机当年正是受西征中的成吉思汗之邀请,从山东启程历经数年赴今天的阿富汗兴都库什山拜谒成吉思汗并劝告其止戈回师的。
众所周知,蒙古之于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当年兴起于斡难河源(即今发源肯特山的鄂嫩河)的成吉思汗及其后代振长策而御宇内,挥师南下,从此中原汉人沦落在蒙古铁蹄之下近百年,直到元顺帝北逃。(外)蒙古故地历史上不断易主,甚至也被唐代等汉人政权统治,在清朝听命于乌里雅苏台将军。但随着清朝的瓦解,中华民国建立后,虽经北洋军名将徐树铮1919年率师逼外蒙古取消自治,但最终难以阻止它1921年独立。此后蒙古成为苏联的卫星国,中国民国在相当时期内不承认其独立地位,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则在建政半个月后即与之建交。
这段密切的历史恩怨纠葛自始至终在中国学界乃至民间都争论不下,有关元朝是否应该列入中国正统王朝的争论一直不休。成吉思汗及其后人征服中原王朝究竟是民族深痛还是立下不世功勋的民族骄傲?今年7月末,朱维群还在辩驳“崖山之后无中国”。他说,中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共有的大舞台,历朝历代少数民族开拓土地,守卫边疆,与中原民族共同生活,对中国疆域和中华统一体的形成与发展有巨大的贡献。离开少数民族,就没有今天中国的格局。比如,蒙古族主导的元朝结束了唐亡之后中国370多年的分裂局面(其中包括北宋,因为北宋只有一个相当局限的小一统),此后中国至今700多年再也没有发生全局性的分裂。满族主导的清朝不仅为近代中国的版图奠定基础,而且对边疆的治理比较前面任何朝代更加规范、有效。清朝至少从康熙时代起,就完全彻底地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大清是“中国”的一个新朝代。最近一些人在网上热传一种说法,“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这种说法不仅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而且对国家的统一极具危害。更多的道理不说,如果把元朝、清朝排除在中国之外,那么蒙古族、满族历史上世居的土地,两个王朝开拓、巩固、管辖的辽阔边域,岂不也都不属于中国?
而今,当习近平踏上蒙古时,或此或彼的民族主义观念一直挥之不去。中国民间有声音“强烈呼吁收复中国自古领土蒙古”,称蒙古对中国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收复蒙古有利于巩固北方边防、凝聚民族自尊心、实现中国梦。而更也有人否认中国人成吉思汗的推崇,认为成吉思汗完全是外来蛮族入侵者,残杀汉人无数,其野蛮暴行甚于日本人。区别无非是蒙古人入侵成功而日本人最终失败。中国人敬拜成吉思汗总让人感觉奇怪。
除了这些来自国内的民族主义的舆论纷争外,在蒙古国内,近年的排华风潮也暗潮汹涌。现在,蒙古产出的矿物半数以上输出中国,蒙古最富盛名的特产羊绒原毛也大量输出中国,蒙古已成为中国制造业重要的原料供给基地。也因此,中国成为蒙古民族主义者例如蒙古白色纳粹十字等极端民族组织的主要攻击目标。2005年末,以“泛蒙古运动”为名义的团体袭击了大量华人所开的超级市场和酒店。泛蒙古运动等极右团体主张排斥中国或韩国的文化及其民众,其主张的支持层广泛存在。例如,街头的广告或招牌上有汉字与蒙文并列使用,被极右团体发现便会要求取缔,甚至破坏店面。在首都乌兰巴托,汉字已几乎消失(连日本商店的汉字也改为使用假名或英文)。华人店主为避免遭袭而将店招牌换成为社会普遍容忍的蒙文与英文并列。蒙古语中对中国人尤其是汉人的蔑称是“胡扎”(伙计),此称呼在元代广泛流行。
此次时隔11年,中国元首重新踏上蒙古的土地,对一个深知历史并且有深刻民族感情(借用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言)的领导人而言,感情是如何复杂呢?所以,习近平夫妇8月21日中午抵达国家宫前向成吉思汗雕像“点头”的动作颇令人浮想联翩。按照外交礼节,外国领导人拜谒访问国精神象征是十分正常的,比如不久前习近平访问委内瑞拉祭拜前总统查韦斯,在哥伦比亚向玻利瓦尔献花圈,在古巴向民族英雄何塞•马蒂献花圈等,而更早前访问欧洲时也曾在俄罗斯、法国凯旋门、比利时布鲁塞尔等向无名烈士献花圈。
但是,此“点头致意”既不是拜谒也不是完全缄默回避,未知内心深处藏着怎样的波涛汹涌。其实,点头,在绝大部分人类社会中表示“是”,即赞同、接受或者理解。但是在少数文化(如保加利亚、斯里兰卡)中,点头却是表示“不”。1872年,查尔斯•达尔文在其《人类和动物如何表达感情》(The Expression of the Emotions in Man and Animals)一书中对“点头”进行了初步研究。他通过与世界各地的传教士通信发现,各地文化中几乎都以“点头”表示“是”。对于这一礼节的来源并无定论,有一说认为这是出自人类婴儿期的本能,当人类婴儿寻找母亲的乳汁时,往往会不自觉地做出点头动作,而当其不需要乳汁时,则会摇摆头部。另一说则认为点头是鞠躬的简化式。
由此,习近平的“点头致意”暗含着的是肯定、否定、敬仰、困惑、克制还是完全无感呢?实际上,在到访之前,习近平在蒙古各大主流媒体上刊发文章,表明尊重蒙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态度。“我在会见蒙方朋友时总是强调,中国尊重蒙古国独立、主权、领土完整。中国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当代蒙古研究中心主任朴键一认为,习近平发表的署名文章,平常人看起来可能感觉跟此前发表的署名文章形式上差别不大,但是蒙古国人民看到后会有深刻感受。“由于历史原因,少数中国人会对蒙古有一些误解,很有伤两国感情。”此次中国也再次重申不干涉别国内政,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并对彼此选择的发展道路给予尊重,对相互核心利益给予支持。比如,可信赖、负责任的战略伙伴,蒙古国人民会理解成中国尊重蒙古人民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这对蒙古人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政府将习近平此行视为习近平周边外交的重要动作,一如早前“点对点”出访俄罗斯、韩国一国以体现特别的重视。但蒙古国民众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态度以及与日本近年越来越近的“暧昧”自然令中国相当不爽。正如上文所说,中国企业的渗入力被视为一种侵犯和掠夺,但是它又不得不依赖国外力量改善民生、进行建设。
另一方面,去年3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前往蒙古,《朝日新闻》当时报道说,“蒙古是战略邻国,访问蒙古旨在遏制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的增长。”今年7月,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回访日本,双方就自由贸易达成原则性协议。蒙古还表示愿意为日本就绑架人质事件与朝鲜斡旋。蒙古英文报纸《UB邮报》(UB Post)高级编辑哈什-额尔德尼(Khash-Erdene)对BBC中文网说,蒙古像三明治一般地被夹在俄罗斯和中国这两个大国之间,蒙古不希望过度依赖这两个大国,因此推行“第三邻国”政策,这让蒙古与美国、日本、加拿大、欧盟等提升战略关系。但是这显然会令中国感觉腹背受敌,尤其是与中国至今难以冰释前嫌的日本。
所以,不管蒙古是否意识愿意接受现实或者奋力稀释中国的影响,中国拓展影响力可能会遭遇更多的反弹,因此必须小心谨慎,首要的是排除对方的政治不信任感。此次北京与乌兰巴托的互动大抵没有跳脱人们的意料之外。双方不仅将双边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而且一举签署了包括久拖不决的铁路建设协议在内的26项文件。(之前,蒙古国有意愿成为中国最大的焦煤供应方,并建设贯通中国边境铁路线,但因为铁轨标准不同无限期搁置。)但这不表示中蒙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所有的不信任。此次,习近平呼吁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合作“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原则,把互联互通和大项目合作作为优先方向,2020年实现双边贸易额100亿美元的目标。前路漫漫,中国的确应该把蒙古拉入上合组织、乃至丝绸之路经济带,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