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多伦多从何时施行路边付费泊车的? /

多伦多从何时施行路边付费泊车的?

在去年4月,多伦多市府出台了一项新政策:如果司机在路边付费泊车超过了时限,只要是在10分钟之内,泊车执法官都不会开罚单。这本是一项便民的措施,谁知竟遭到了多伦多警队的批评和反对,原因是“给市府带来很大的财政损失”。

多伦多警队在今年四月公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上述政策导致泊车罚单的数量减少10%(也就是57200张)。按平均每张罚单面额30元,以及最后成功收取罚金的比例85%计算,这就相当于少了150万元的财政收入。

很多市民看到这条新闻后大吃一惊,原来小小的泊车计费器,竟然能给市府带来这么多的收入!

在今天,多伦多市内共有超过1.7万个泊车计费器,数量居全国之首,在全北美也排得上前几名,每年能为市府提供数千万元的收入。虽然路边泊车(以及开停车罚单)是本市重要的财政支柱,但是其历史并不长,也就是63年而已。

多伦多街头的泊车收费器

话说二战之后,多伦多人口和家用汽车剧增,而那时本市还没有一套完善的道路法规,很多家用汽车在街道旁随意停靠,令市中心的拥堵更加严重。市府决定效仿美国一些城市的做法,在路边安装付费泊车计费器,一则引导市民在合适的地方停车,二则增加财政收入。

市府的这一决定在媒体和市民中引发了热议,获得了广大司机的支持,但是反对的声音也不小。一些本地的报纸指责市府“贪图蝇头小利,要把市中心变成一个大停车场”,而时任TTC主席、市议员麦克布莱恩(William McBrien)则批评,停靠在路边的汽车可能会阻断巴士和街车的路线,其结果只会令交通堵塞更加严重。

多伦多推行路边收费泊车后,本地报纸上刊登的讽刺漫画。

市议会经过投票,于1951年底以微弱优势通过了路边付费泊车的法例,并宣布公开招标计费器制造商,一共吸引了六个厂家参加。

为了保证计费器能够在恶劣的天气下也能正常工作,市府对六个厂家提供的计费器进行了近乎于严苛的质检,包括:抗雪盐腐蚀测试、抗冰冻测试、抗沸水测试。在最后一关里,质检员甚至准备了一个两公斤的铅球,直接往计费器上砸。

最后,只有多伦多Park-O-Meter公司的产品胜出,拿到了市府的合同,负责制造多伦多第一代泊车计费器。

1952年2月6日,多伦多第一批共11个路边泊车计费器首次面世,分别安装在老市政厅附近的James St.西侧。接下来的一周里,市府又在市中心主要街道旁安装了1300个计费器,停车费率为一毛钱一个小时(交通要道为30分钟)。警察定期在计费器附近巡逻,如果有违章停车就贴罚单,每张两块钱。

短短的一个月过去,计费器就给市府带来了1605元的收入。市府官员们没想到这个小小的铁柱竟这么赚钱,立刻宣布扩大生产,在市中心大大小小的街道旁都安装了计费器。到1953年,市府从计费器的收益就达到了每月1.8万元之多(那时几乎相当于市中心一所独立屋的价格)。

1980年代的多伦多,街头遍布停车场。

不过,由于早期法规不完善、计费器结构简单,不少人熟悉了这套系统后,就钻起了空子。最常见的就是寻出警员巡逻的规律,然后瞅准空子偷偷停车。更“滑头”一点的人则用金属片、回形针代替硬币,塞入计费器,取得停车收据。偶尔吃到一张罚单也不怕,在60年前打掉罚单很容易,随便一个理由,例如急着去医院、去银行缴账单都可以。

为了维持收益率,多伦多市府只好不断修订法律、更换先进的计费器、设立了专门的泊车执法官。就为了这几块钱的停车费,市府和市民互相“角力”,直到今天。

自古赚钱就是很不容易的,市府也不例外啊。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