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华人 /
  3. 三迁三探:儿子年过半百终于住进大房子 /

三迁三探:儿子年过半百终于住进大房子

“三迁”是指儿子家三次乔迁,“三探”是指我们老夫妇俩三次探亲。

儿子一家三人刚来加拿大技术移民时,虽然在国内研究生毕业后在上海、香港工作了几年积了些钱,但何时找到工作心中无数,要做较长时间计划,于是由朋友介绍租住在租金较廉的地库暂时安生;一面就根据媒体查看招聘广告,准备个人资料发到公司里去应聘,他以前所学和从事的专业在这个城市并非热门,过了约近半年才找到工作。

第一次探亲

有了固定收入,就搬到“阿派门”(即公寓房),这是来加以后第一次搬迁。此房在北约克的一条大路和一条小路交叉的一幢大楼里,大楼实际只十三层,为要回避这大家讨厌的 “13”这个数字,便索兴去掉十三层,改为14层。他们开始只租了一室一厅的一套房,孩子还小,就在一个房间里;厅较大,厨房就在旁边,有一条阳台廊,住在高处可以眺望远近各处景色。从地库到高楼真有入地后升天的感觉,可以透透气,周围四邻也大多是新移民。

在2001年我们第一次来探亲,便改租了两房一厅的房子,也还在原楼,但层面升到了11层,更高也望得更远,一条长阳台廊上可以望见对面的大草坪、超市甚至社区房屋、两所学校和教堂,我们也觉得满意。租金比较高,因为水电等费和基本设备都是房主提供的。新搬之前,管理员们要检查设备是否有损坏,就会调换一些太旧的,换上全新的,如电灶冰箱之类,还会将内墙粉刷过。

每家的电视机有一个频道是专门对着底下大门的,若有访客打铃,不妨先看一下是否认识或预约过的,也可和打铃人对话后决定要不要开门接纳。这就是第二阶段的住房。

我们来探亲,在这里有两件值得一提的事。左邻右舍间相处融洽自不必说了,有一次隔壁大楼刚从日本来的一对年轻华人博士夫妇,夏季游泳,女的溺死在泳池,大家闻知都非常痛心,我楼发扬同胞情谊,发动募捐并派代表去悼念慰问,给突然发生不幸事件的家庭以安慰和继续生活的勇气。还有一件是多伦多夏季白昼长,每晚老人们都自动去附近的公园聚集,形成了习惯,大多是探亲来的,也有已移民的老人,他们到了全新的环境,多么希望谈谈和听听家乡话和家乡的事,于是不约而同,五湖四海来的同胞海阔天空的无所不谈,都觉温暖和亲切。

住在“阿派门”即公寓的人家积蓄了好几年,想改善居住条件,于是筹得首付款后纷纷搬出,或买个“镇屋”,或连体半“豪司”,或独立房,即“豪司”。但按经济条件只能是小独立房,我家就是。

住进独立房

由第二站跳到第三站,他们经过了五六年的奋斗,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我媳妇也找到了工作,收入增加,况且他们又添丁,有两个孩子了。再说,阿派门虽然不必自己操心房屋水电之类繁琐的事务,但月租费也可观,买了房,每月按揭还贷也就和以前的租金差不多,而这笔钱的代价是换来属于自己的私产了。独立房虽小,倒也“五脏俱全”,有三个房间。我们在2006—2007年来过,那时孩子还小,小的就在他父母房里增一小床。

在这里也有几件难忘的事。一是附近虽有中小学,但都属犹太人自办的,其他族裔不能进,便要到较远的学校,好得可乘坐校车,渐渐地他们得到了独立的锻炼机会,在家旁有个公园,里面草地上有个足球场,我家小的孩子很喜欢踢足球,他融入了本来都是外国孩子组成的足球队,有一次他竟踢进一个球,那是我们已经回国后的事,幸亏他爸爸用摄像机录下在电脑上发给我们看到的。

我有空常去公园散步,因此遇到和认识了些同胞,住在我家对面的一位五六十岁的男士,每天下午约五点钟都会坐在公园进门不远处的椅子上,我经过时,他总点头招呼,对我的到来好像很感兴趣。有一次,我坐下和他交谈起来,知道他是早期从台湾过来的,夫妻都做工,有两个孩子,不幸十年前妻子过世,他把孩子拉扯大并都进了大学,毕业后都离家谋生,经常剩下他一人,不免孤单。

时间一长,彼此了解增多,有一次他告诉我刚办好退休手续,因为他脑袋受过伤,这次退休,给予他很满意的待遇,于是他按自己原来的设想,开始整理庭院,架蓬修路,把家修整得更完美。他的一位九十多岁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住在养老院里,已经不认识他了,但他每周都要抽出时间去探望,而且在院里的钢琴上弹起过去她熟悉的曲子,勾起她潜意识中的印象。他家园子里种了好多花,常采摘鲜花送给我家。我回国时,他感叹地说,“你走后我怎么办”,深情厚谊让我深深感动。

小日子平平淡淡

在第三站上待了约八年才第三次搬迁,进入现在的家。加拿大虽是年年增工资,但增幅小,只百分之几,而缴的所得税也随增,积钱不易。为购大些的房子,他们从各方面筹集首付款,包括节缩用度、出售那套小房子等凑合。现在房价虽涨幅大,而他们卖房和买房也都跟随跌涨,所以可以抵充,损失也不大。

这新房有四个房间,这是儿子所一心想办成的事,他要我们舒舒服服的来住一阵,享受他们辛勤创业所购办的新房子。但我们都年齿渐长,已届八十,耄耋之年要出远门,也颇踌躇;终于抵不过儿子媳妇的一片真情孝心,和对孙子孙女的牵挂,才不顾年迈,有此第三次探亲之举。

来后,即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因为修理两家后院相隔开的木栏,我们与对面人家结成了友谊。他们姓禹,内蒙包头来的,老两口特地来访,非常热情客气,见我正在电脑上操作,高兴地要我留下地址,回家后即来信,他开了博客,要我也开。

我只得客气地说明,我退休后才用电脑,主要是与亲友通信通话和相互发些资料,我喜欢医学保健、各地图景、哲理性诗文以及政治新闻评论等以为消遣,他即复,说:“ 有幸在多伦多认识先生,真是缘分所致。您年纪比我大一轮,尚能在网络空间遨游自如,佩服之至!我文学功底全无,不敢幻谈创作。

退休后摆脱了工作羁绊,找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做一做,于是开始研究禹氏族谱,聊以自慰。”并直言自己原在包头工作,退休后在黑龙江某大学教授机械工程课程,开始用电脑开了博客,也是为研究自家的族谱收集资料,自言禹姓虽少,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现在湖南之西还有不少禹姓同胞。我复信告承蒙赐教,增知广闻,并发些保健资料给他。他阅后感谢,说承蒙老兄关照。

隔不多时,又立致函告我以他家院子里的樱桃已熟,越过木栏的樱桃你们请采来食,我开玩笑地复言,这真是“墙内开花墙外香,栏内结果栏外尝”啊,我注意他家还有一棵桃树也已结果,并有好多越境到我家院中,可惜都只结些小毛桃。而我家只有两棵松树,长得倒是伟岸,高过两三层楼,可遗憾的是没有什么食果产出奉馈。直至今,还是网络消息不绝,弥补我们因语言问题而与周围人们少接触的缺憾,增进了友谊。

我算了一下,他们从地库开始,搬迁三次,历 17年之久,从地库一室至公寓二室到小独立房三室而今四室,这 6千2百多个日子有多遥远多艰苦啊!现在儿子年已超过半百,再过几年行将退休,而房贷还没有全部清偿,工薪阶层几十年在创事业的同时也创家业,似乎期待、艰苦多于欢乐。而我们三次探亲,从60多岁 70多岁而今已 80高龄,人生几何,三迁三探,既令人高兴,又令人感慨!

以上文章为加国无忧网站有偿征文作品
■ 非合作媒体如未征得加国无忧网站许可,请勿转载此文 ■
诚征写手 欢迎来稿 加国无忧网站有偿征文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 @ 2015-08-11 11:27
    您已点过赞

    折腾了17年, 才一套土地房, 就别吹了.

    你TM就是个只会下蛋的老母鸡,除了蛋多是荣誉,你还知道鸡的其它功能吗?
  • @ 2015-08-11 11:14
    您已点过赞
    感觉很实在,没吹什么
  • @ 2015-08-11 11:33
    您已点过赞
    写的实在又感人
  • @ 2015-08-11 10:22
    您已点过赞
    一点没觉得在吹什么,一个普通移民的真实故事,感觉都是善良老实的人,为他们全家祝福!有人就喜欢倚老卖老,什么人什么事都看不上,其实你可以吹自己,但无需贬别人。
x
x